袁军:从农民到农场主 □王兴寨

达州日报 2019-01-04 10:03 大字

4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老区、吹入深山,宣汉县胡家镇鸭池村村民袁军抓住机遇,实现了从普通农户到种粮大户,再到一名家庭农场主的华丽转身。

1972年,袁军出生在胡家镇鸭池村一个普通农户家庭。从记事起,每逢耕田、栽秧、挞谷子,他都跟在父母身后,见证了那一幅幅繁忙的场景。

“我们小时候基本就是一家一户用牛耕田,牛耕田很慢,栽秧、挞谷子全是人工,种庄稼的时候基本上全是请人帮忙,收割的时候也要请人,人工成本太高了。”袁军说道。

上世纪九十年代,南下打工浪潮席卷全国,刚刚19岁的袁军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加入打工浪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业技术的逐步提高以及微耕机的普遍使用,2009年,在外漂泊十几年的袁军又主动回到家乡,接过父母手中的接力棒当起了农民,然而山区梯田让袁军吃尽了苦头。

袁军说:“耕田就用微耕机,但田不成形,机器进不了田,要请人把机器抬到田里再去耕田,耕了过后又要请人把机器抬起出来,算成本的话也没有多少钱赚。”提起当时的情景,袁军记忆犹新。

2012年,宣汉县对胡家镇鸭池、黄花等村的农田实施了高标准改造,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农田为全程机械化提供了条件。袁军抓住机遇,流转200余亩农田,先后成立了袁军种植家庭农场和家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不但自己当起了职业农民,还搞起社会化服务。

袁军说:“高标准农田改造后,每个田机器都能进,大型机器也能够进田,放水、排水也方便,所以2014年我就开始搞社会化服务。主要是托管,那些外出务工的、没得劳动能力的农户都是托管给我帮他们耕种,减轻了他们的劳动成本,但收入增加很多。”

新闻推荐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阳光问廉·年度人物(集体)”揭晓

本报讯“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昨日,在第十期大型全媒体直播节目《阳光问廉》现场,揭晓了开江县新宁镇金牛社区、达川...

宣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