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真事 □廖晓伟

达州晚报 2018-12-29 11:02 大字

年底了,很多单位都要搞个晚会。本地蓝天救援队找到我,帮忙写一个舞台小戏。

我对蓝天救援一向心存敬佩,欣然答应。

搜选素材时,他们都推荐了几年前冬季的一件事:连续一周艰辛的山地救援,终于找到了失踪者——一个年逾七旬、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可惜找到他时,人已去世。

叙述中,他们多次为这位老人感叹,嘱咐我多写写他。

我很世故地、不屑地建议:要写就写你们自己,何必宣传别人呢?何况是一个已经死去的老人!心中暗想:如果是一位女郎,这个故事还能扯眼球些。

于是,我的故事框架主体,就是他们如何不畏艰险,不顾伤痛,跋山涉水,忍饥挨饿,一连五天(之前家属还自主搜救了两天),最终找到了失踪者。当然,为了更富于戏剧性和感染力,我将在适当的地方进行适当的虚构。而这,也是我的拿手“本事”。

事实上,这一次的蓝天救援行动,也的确十分特殊。虽然称不上可歌可泣,但也很是艰辛。“关键是前后的时间太长,茫茫大山,荒芜难行。特别考验意志力和耐心、信心。”队长说,“中途还差点放弃了,家属也不怪我们。”

第一天,自带干粮和水,冒着严寒,爬行到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老山上,无果。下午四点收队,下山。(因天黑后山上温差很大,会有安全隐患)

第二天,分成四个小组,四个方向,以山上早已无人居住、破败不堪的老房子(那是以前的村小)为中心,将三公里半径内的地方搜寻了遍,个个累得躺倒在地,无果。

第三天,通过调取监控发现,老人离开场镇时带着一把斧头。于是推测,他可能是到屋后的老山林去砍柴。这个山林有三百多亩大,杂草丛生,蛇虫出没,树干上还有动物擦痒留下的印记,这是野猪、狗熊等猛兽的领地。此外,因是石灰岩地质,天坑众多,深不见底,危险重重。但,依然无果。

全体都几乎陷入绝望中,老人的儿子说,他昨晚梦见老父去一户人家买猪仔。那户人家远在村小四公里外的荒山中,也早已搬迁。去不去呢?“去!哪怕有一丝希望,我们都不放弃!”队长说。

于是,第四天,疲惫不堪的万源蓝天救援队员继续搜寻,达州队和宣汉队也赶来支援,但依然无果。

第五天,搜救队员们都成了瘸子。天快黑了,忽然,队长在一个极其隐蔽的地方发现了斧头,顺着被折断的树枝杂草的痕迹找去,终于发现了老人的遗体。亲人们赶到后,第一眼没顾到看老人,而是齐刷刷地,为蓝天救援队员们跪下!

我的眼眶也有些湿润,更重要的是觉得,这个戏的高潮部分有了。

但,令我震撼的是,我收笔的时候,他们问我:“廖老师,你知道老人是干啥的么?”

我不屑地回答道:“不就是一个老年痴呆者么?这个,与本剧的主题无关。”

队长沉默了片刻,说:“他,是一个教师。那山上,就是他以前教过的村小……”

原来,老人年轻时,就一直在那山上教书。小小的村小,教了一辈子,直到退休。

几年前,老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什么都记不清了。所住的山下的场镇虽不大,但却常常记不得家门,要别人护送回家。

但有一点老人始终记得清楚,那就是他教过的学校。“那是我的学校,我的学生呢。”他经常这样,喃喃自语。

几乎每一周,他都要独自一人,徒步回到山上,去看望“他的学校,他的学生”。其他路线他都忘了,偏偏去学校的山路,他十分清楚,从不走错。而此时,学校早已荒废,只剩残垣断壁,空无一人。连山上的住户,都全部搬迁下山了。

有村民说,经常在山上碰到独自上山的他,就劝他回去。老人则笑笑,固执地说道:“我的学校,我的学生呢。”

村民回答:“都空了!没有了!”

老人很是失望,摊开两手长叹一声道:“哦嗬——”

但他还是不回头,继续往山里走。

直到天黑前,他才踽踽独行,怅然而归。

一连数载,无论春夏秋冬,也无论阴晴风雨,他都如此。

家人和村民们都已习惯成自然,任他来去。

可这一次,老人踏上了不归之路,再也没有回来!

听到这里,我,无声地流下了眼泪。

于是,我写下了这篇文字。

但我却不知道该取一个什么标题,才能匹配。沉吟许久,想到鲁迅先生有篇文章,就是令他仰视的三轮车夫的那篇《一件小事》,不妨借用一下吧,就叫《一件真事》。当然这个“真”,并不仅仅是真假的意思。

如果你怀疑此事的真假,还可以去实地印证。地点:万源市旧院镇。老人的名字:唐富义。

新闻推荐

插手工程项目 私分洪灾捐赠款 石铁乡斜水村原书记朱怀波留党察看两年

日前,达州市纪委通报了宣汉四起违纪违法案例,其中一起为石铁乡斜水村党支部原书记朱怀波插手工程项目和私分洪灾捐赠款等问...

宣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