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非遗”公示 达州市五项目上榜

达州日报 2018-11-08 09:29 大字

本报讯 日前,四川省文化厅对拟列入四川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2个项目名录和第一、二、三、四批“非遗”扩展项目38个名录进行了公示,达州市有5个项目进入公示名单。

据了解,达州市传统音乐——马渡山歌、民俗——甘棠耍火龙、传统医药——蛇难爬消肿散三个项目列入四川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巴渠河川剧艺术、纸传统制作技艺——黄麻纸两个项目列入第一、二、三、四批四川省省级“非遗”扩展项目名录。

传统音乐——马渡山歌

申报单位:宣汉县文化馆

马渡关是川东民歌的重要发源地,先后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四川民间艺术(特色)文化之乡、川东民歌之乡,是“世界十大民歌”——《康定情歌》作者李依若的故乡、“中国四大民歌”——《苏二姐》的发源地。川东民歌400首,马渡关独占200多首。《跑马歌》《放牛调》《掐菜苔》《苏二姐》等山歌、号子、小调都出自马渡关。在马渡关,男女老少皆能随见而作、随口而歌,唱腔丰富,题材广泛,特色鲜明,在川东乃至西部独树一帜。

民俗——甘棠耍火龙

申报单位:开江县文化馆

甘棠耍火龙的历史始于唐代,兴于明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人们用竹子等做成火龙,用以祈福。甘棠耍火龙十分讲究。当地人用竹子、龙鳞布、绳索等,制作出龙宝、龙头、龙身、龙尾等。甘棠的舞龙队伍由执掌宫灯、排灯、灯幡、灯牌等各个环节40多人组成。其中耍宝(火娃)1人、龙头3人、龙身14人、龙尾2人,锣鼓4至6人。舞龙者大多着彩衣、彩裤、头巾、花鞋等。烧花、烧龙环节的舞龙者统统赤裸上身。

传统医药——蛇难爬消肿散

申报单位:通川区文化馆、市中心医院

蛇难爬消肿散产生于清嘉庆年间的绥定府,蛇难爬又名楤木、虎阳刺、鸟不踏,属伞形目五加科植物,其根、茎皮、根皮均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骨疗伤之效。

传统戏剧——巴渠河川剧艺术

申报单位:达州市文化艺术中心

巴渠河川剧是川剧在四川东部巴河、州河、渠江流域一带扩展传播的一支重要艺术流源,形成于清初并风行川东地区,影响毗邻巴中、广安和重庆合川等地区。

巴渠河川剧艺术以唱、做、念、打来进行艺术创造和人物刻画,是高腔、昆腔、胡琴、弹戏、灯戏五种声腔共融,犹以高腔最具特色,是川剧艺苑中的一株奇葩,对研究川剧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纸传统制作技艺——黄麻纸

申报单位:达川区文化馆

黄麻纸是利用竹子、苎麻等混合生产的一种纤维纸,是我国古代的第一种染色加工纸。相传由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发明,纸质粗厚,耐久防蛀,盛行于唐朝,又称“唐纸”,是书法、绘画、经文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

据悉,为加强达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进一步建立完善达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达州市开展了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组织专家对各县(市、区)相关部门推荐申报的20个项目进行认真评审和科学认定,确定马渡山歌、大竹癞子锣鼓、王家糖画、万源刘氏传统竹编、黄麻纸制作技艺、土法造纸、巴人村苦荞酒酿造技艺、王氏老灶酒酿制技艺、开江羊肉格格传统手工技艺、开江福龟茶叶传统手工技艺、开江杨板鸭传统手工技艺、沙坝刘老头土窖酒传统酿造技艺、罗氏掌门按摩技艺、蛇难爬消肿散、甘棠耍火龙等15项为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本报记者 魏华 罗天琪)

新闻推荐

男子交通肇事逃逸 交警20小时破案

本报讯近日,宣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经过缜密侦查,仅用20多小时就成功破获一起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2018年10月15日下午7时许,...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