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柏: 用真诚的心 拍好微电影
王小柏拍微电影
王小柏,宣汉人,2014年毕业于四川文理学院,一个简简单单、安安静静做达州本土微电影的“90后”女孩,现工作于达州市微电影艺术协会。
王小柏策划制作的纪录片曾获得2011(第十一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大学生纪录片类入围奖,在由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的“四川省首届普通高校校园电视评选活动”中获得铜奖。她的作品《父辈的山》、微广告《中国梦 传承》在全国大学生公益广告大赛入围并放在官网首页推荐展播。2015年10月跟四川妇女儿童基金会一起创建“《空巢十二月》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并组织了多个关爱留守儿童活动。2016年导演策划制片公益微电影《柿子树下》。2017年组织策划凉山五保村公益活动。
立志做公益微电影
王小柏从小在农村长大,见到村子里很多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生活得不好。
“我经常看见我邻居家的小孩眺望远方等待她爸爸回来,可是好几年了,她爸爸也没回来看她。村子里有很多留守老人,吃不饱,穿不暖,家里一老一小的,看着心里不是滋味。年轻的男人出去打工,留下老人、孩子、妇女在家留守,很少见到真正‘欢乐齐聚’的家庭。”生在农村的她,小时候便见到许多这样的事情在身边发生,9岁那年她心头便萌发了这样一个想法——可以为这些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做好达州微电影,做好公益微电影,这就是她从小的梦想。
镜头对准留守群体
在朋友眼里,她是一个大大咧咧的“90后”大女孩,从大学时代起,就把除学习外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做公益微电影上面,开始是团队一起做,后来团队都解散了,她还是一个人坚持做。
在家人眼里,她变得让人“困惑不解”,父母辛苦一辈子将她送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为什么非要放弃那么好的高薪工作而去追逐梦想——做没有钱赚没有前途的微电影制作人?这在一些人看来,她是白白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要一直做下去,王小柏,你要是放弃了,我瞧不起你!”很多个夜晚,王小柏都望着无尽的星空,一遍遍告诉自己。
“拍摄微电影之路,还是挺难走。比如拍摄微电影的资金不足就拿自己的生活费来填,买不起专业设备就借别人的。”
除了硬件设施上的困难,更困难的是亲眼见到那些无助、可怜、迷茫的眼神时,内心所受的挣扎和责备。
“那次我们去宣汉马渡关镇拍摄《柿子树下》,前期采访用了半年时间,拍了十天左右。当我们拿着相机、摄影机对准孩子们的时候,他们一直在笑。当我们离开时,村子里的留守孩子拉住我的手,说我们这些哥哥姐姐是好人,我们走的时候,他们哭了,我们也哭了。”
梦想路上快乐前行
谈及自己现在的创作及拍摄制作团队,王小柏言语中透露出喜悦和自信。
“我是今年加入达州市微电影艺术协会的,协会现在有300多人,团队中有许多优秀的编剧、演员、音乐创作人、摄制人员。”
最近一段时间,王小柏和协会其他人员开始拍摄《处分》《碧瑶湾》等微电影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拍出更多更好的达州微电影,把故事分享给更多人,让我们一起关注公益微电影。”一路走来,虽然拿过不少奖项,但这只是她梦想的开始。
王小柏认为微电影是宣传达州文化一个很好的方式。“四年前我拍摄过《柿子树下》《父辈的山》等微电影,讲的是关爱留守儿童、老人、妇女的事,现在我还想把达州的古文化、古建筑、旅游名胜,还有达城的故事、传说、名人通过微电影展示在互联网上,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达州的美丽风光,感悟到达州的深厚文化。”
□本报记者 康春艳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宣汉县桃花镇群众踊跃观展本报讯目前,“巴渠清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巡展正在宣汉县54个乡镇569个村(社区)大范围开...
宣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宣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