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扶贫路上 喜悦在脱贫之后 宣汉县马渡关镇浪洋村原“第一书记”朱洪均的扶贫故事

达州日报 2018-10-01 12:08 大字

从市级机关干部到山区贫困村“第一书记”,他凭着满腔激情和实干到底的拼劲,帮助浪洋村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目标。2017年5月,他被宣汉县委组织部考核评为“优秀第一书记”。他就是市林业和园林局机关工会主席、宣汉县马渡关镇浪洋村原“第一书记”朱洪均。

坚定信心 找准穷根

2015年5月,朱洪均得知市林业和园林局党组决定选派自己去宣汉县马渡关镇浪洋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时,他担心自己干不好工作、完不成任务,有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但经过局党组领导对他的任前谈话,彻底消除了他的担心和顾虑。

浪洋村地处宣汉县偏远丘陵山区,最高海拔1080米,辖9个组,总人口559户、23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达106户、379人,约占全村人口的六分之一,是典型的贫困村。

面对该村帮扶面广、脱贫难度大、集体经济薄弱等重重困难,朱洪均通过大量的实地摸排调查走访,摸清了浪洋村致贫的五大原因:群众对脱贫工作缺乏信心、村内交通不便、没有支柱产业、因灾因残因病致贫多及留守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针对该村的贫困特点和贫困原因,朱洪均与村支两委班子研究确立了“扶贫先扶志”的工作思路,通过广泛的思想发动,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起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坚定信心。

不畏艰辛 不忘初心

浪洋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都外出务工,剩下的几乎是留守老人和妇女,这给扶贫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白天村民要种地,朱洪均就利用晚上打着手电筒入户调查走访。一些扶贫产业项目组织实施,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一些扶贫资金的汇报争取,他都是亲自跑、亲自落实,及时解决问题。

8组村民胡仕海,妻子身体残疾行动不便,更不幸的是胡仕海又患上脑溢血,抢救花去13万元,还欠医院医疗费8万元,胡家债台高筑,一筹莫展。朱洪均多次与宣汉县人民医院、县新农合中心、县扶贫移民局等部门和单位沟通协调,最终得到了各方面的鼎力帮扶,不仅全部免去了医院的债务,而且还将其向亲朋筹借预交的4.8万元住院费全额退返给了胡家。之后,胡仕海的妻子给他送来一面写有“誓把百姓当亲人,患难之处见真情”的锦旗。

“朱书记这个人不错!心地善良,把我们老百姓确实放在了心上。”这是不少村民对朱洪均朴实的评价。

攻坚克难 主动作为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朱洪均从抓班子建设入手,健全了党组织生活、党风廉政建设等十多项规章制度,焕发了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的精神面貌和干事热情。

为加强基层阵地建设,他主动汇报、积极争取,修建起了约300平方米的村支两委办公楼,并建立了农家书屋、淘宝便民服务点。对村小进行维修改造,解决了校舍安全隐患,平整了操场,增添了体育用品和健身器材,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购置了课桌、坐椅和教具教材,使原来破烂不堪的学校焕然一新。

“要脱贫,路先行;要致富,先修路。”当朱洪均将浪洋村想修路的想法向市林业和园林局党组汇报后,立即得到了大力支持,局里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0万元,并从宣汉县交通部门争取到了5万元村道建设资金,从1组浪洋坪至察家山茶场新修建了一条宽5米、长1公里的公路。同时,村支两委也想办法硬化了9组长耳梁至中嘴河通往场镇街道的1.26公里应急通道,以及全村户户通的所有村道,使浪洋村新建和硬化道路达到4.5公里。

浪洋村一直缺水,解决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问题,是全村村民的迫切愿望和强烈呼声。朱洪均和村支两委的干部急村民所急,积极发动村民寻找水源。确定取水源头后,又多方筹集项目资金,修建起9处饮水工程,还整治维护加固了12口山坪塘,解决了全村500多户村民的人畜饮水问题。

发展特色产业是扶贫的关键。朱洪均牵头邀请市、县有关专家实地考察把脉,在该村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建立起了“公司+政府+种植户”的产业扶贫模式,首批种植了丹参、益母草45亩,栽植皱皮木瓜100亩,增强了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同时,依托宣汉马渡关石林4A级风景区的建设,加快生态旅游发展,打造出了一批仿古建筑农家乐,协助配合镇政府兴建了古色古香的茶海山庄,在宣汉县169县道浪洋村地界内的公路两旁,栽种了580余棵栾树,形成蔚为壮观的迎宾大道景观。

□特约记者 魏坤

新闻推荐

占用房屋5年 法院强制腾退

本报讯(记者夏菲妮)昨(20)日,由最高法新闻局、最高法执行局、省高院共同举办的全国法院第二十一期“决胜执行难”全媒体直...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