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乡亲过河苦 宣汉黄金镇两乡民 “打赌”建桥
五童坝大桥
□梁 俊
桥,给宣汉黄金镇的人们带来了安全、方便、快捷。然而,新中国成立前,黄金的桥少得可怜,人们出行时只能冒险涉水过河,落水遇险之事不时发生。这里,我们讲述的是,民国9年时,黄金场两位乡民助人为乐,“打赌”修桥的故事。
据《黄金镇志》记载,黄金场黄岭树垭口和五童坝两条小河自古无桥,当地乡民要想去对岸办事,就得赤足涉水,枯水季节尚可过河,一到夏季山洪暴发,只得望河兴叹,冒险淌水者葬身河底不计其数。
当地乡民覃子洪、黎鹏程亲见这悲惨之事后,他们心中不约而同都有了个想法:一定要修座大桥,方便乡邻们安全出行。
覃子洪,祖籍渠县,青年时到黄金口罗家榨油坊帮工,稍有积蓄后便自立堂门,做起贩卖食盐的生意。据镇志记载,覃子洪勤劳耿直,做生意薄利多销,童叟无欺。一次,他去东乡县城冉家进盐后回到黄金,在卸货时,突然发现在一袋盐里有几十坨银锭,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意外之财,覃子洪丝毫没有动心。他告诉妻子,非己之财不能要。第二天,他原封不动将这些银锭如数奉还冉家,覃子洪的行为让冉家老板大为感动,当即拍板“黄金口、虾耙口、厂溪、官渡的食盐经营由覃子洪代理,所赊盐款,卖完进城结账即可。”
就这样,覃子洪凭着不错的口碑,生意越做越红火。镇志记载,他的财富积累到“几草树麻钱”(清朝、民国时通用的内方外圆的铜钱)。致富后的覃子洪决定为乡亲们做点什么。
一天,在黄金场的一家茶馆内,众茶客正喝茶聊天冲壳子,这时,覃子洪和黄金镇的另一位乡民黎鹏程相遇。覃问黎:“听说你要在五童坝修桥?”“有这个意思。”黎鹏程父子世代务农,靠的是勤耕苦做,勤俭持家攒下的财富。
听到肯定的回答后,覃子洪说:“既然你要修桥,那我也在垭口油坊旁修一座大桥。”
“真是吹牛不打草稿。”“莫吹牛哦。”“还有这么好的事?”茶馆里人多嘴杂,纷纷质疑。覃、黎二人当即击掌为誓,打赌几年后若桥修不好,将在众人胯下钻二十四下。
覃子洪与黎鹏程打赌后,停止了修庄园的念头,很快召集了石工约七八十人,收购木料,择吉日开始动工修桥。三年中,覃子洪花掉了大半辈子的积蓄,一座单孔石拱大桥提前完工。据说,民国12年(1923年),东乡知县得知覃子洪修桥的事迹后,亲自带着下属来到现场,举行了“踩桥”仪式,褒奖覃子洪为贡生,并赐匾一道,表彰他乐善好施、积德庶民。
同年,黎氏父子也倾全家财力,邀请石工60余人动工修桥。几年中,黎家耗尽了多年的存粮和积蓄,却只完成了两孔桥涵,剩下一孔桥涵已无法继续修建下去。黎氏父子助人为乐的行为,感动了周围的父老乡亲,同村的乡亲们纷纷捐钱、捐粮、捐木料,在众多乡亲的支持下,最终,耗时4年的三孔五童坝大桥在1923年完工。
在覃、黎两家的影响下,此后,大石头坪的李家、太平坝严家、李子溪王家,也为当地村民修建了石拱桥。
当年由覃子洪修建的大桥(今油坊街黄金桥),在1958年修建双白公路时改建成3孔的公路大桥,已难觅其踪。而黎氏父子的五童坝大桥至今仍保存完好,2013年,国家投资数十万元,加固桥基,硬化路面,大桥继续发挥着作用。
光阴荏苒,百年已逝。在黄金,覃、黎两家乐善好施、修桥铺路的善举故事至今仍被当地乡民津津乐道。
新闻推荐
5月27日,由中华诗词学会指导,省诗词协会、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的“中华诗词名家达州行”采风创作活动启动。市委常委、...
宣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宣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