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规模很大 标准化程度低 品牌意识不强 庙安脆李 繁华背后的隐忧

达州日报 2018-03-16 10:09 大字

宣汉县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以脆红李为基础,通过几年的发展,规模已达万余亩,形成了以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为特色的附加产业,种植户户均收入超3万元。目前,全县脆李种植总面积近8万亩,年产量达到11万吨左右,年产值突破5.8亿元,助力脱贫攻坚优势明显。

但是,由于受人才、环境、品牌等诸多因素影响,要确保该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万余亩种植规模 年产值超过8000万元

蜿蜒曲折的水泥路峰回路转,李子树沿着高低起伏的山地浅沟连片成林。阳春三月,当记者来到盛产脆红李的宣汉县庙安乡时,被万亩果林的气势所吸引。

宣汉县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他们是宣汉县最大的脆李种植专业合作组织,目前种植规模达11000亩,年产李子1万多吨,合作社成员854户,年产值超过8000万元。因其规模大、果肉脆爽,一到采摘季,便有重庆、北京、广州、贵阳、武汉等地商家慕名前来采购,合作社60%的李子销往外地。

“专合社+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扩大了区域种植规模,且为村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在利润分配方面,合作社按“11233”进行分配,即集体经济和专合社各占10%,技术占20%,社员及其他各占30%。区域内,种植户户均收入3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结合既有规模,专合社又积极在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大做文章。一是建采摘体验园,引来四方游客赏花、采果、品尝农家生态美食。二是投入资金开发果仁、果酒等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2017年,该合作社依托发展乡村旅游创造的经济效益突破1000万元,果酒产品销售额总计20余万元。

做大品牌产业

诸多瓶颈尚需打破

“目前,种植业普遍标准化比较低,品牌意识还不够强,再大规模也难形成市场占有率的后期优势。”国家统计局达州调查队在调查中发现,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虽然已按照一定的标准化流程组织生产,但过程管控并不严格,如部分同批次、同价位的果品在大小、成色、口感上存在不一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打造和产品销售。

另一方面,品牌意识不强。据了解,庙安乡李子种植专业合作社2010年就已经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但真正贴牌销售的庙安脆红李不到总销量的30%,且售价较低。而被其他地方的品牌商大量采购后,再贴牌销售,价格提升了好几倍。

在营销方面,理念严重滞后也是个问题。据了解,合作社对产品的宣传缺乏主动意识,基本上是等客上门,重产轻销现象突出,且没有设立专门的销售部门,造成产品知晓度低、市场影响力小。近年来,合作社尽管通过电商方式开辟销售渠道,但脆李作为生鲜农产品,保质期较短、对物流环节要求较高,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产品数量还不到总成交量的10%。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庙安水果(李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政府项目的支持下,虽已建成一个占地8亩多、能存放鲜果4000多吨的冻库,但目前由于合作社缺少冷藏运输车,导致鲜果缺少运送载体,产品仍只能就近销售,影响了产品的市场覆盖能力。

建立规范运作体系

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调查认为,农产品种植发展到一定规模,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是一大关键。即为保证产品质量,对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制定统一、规范的工作标准,提升产业附加值。

同时,庙安脆李应提升宣传意识,打造优势品牌。信息时代,酒香仍怕巷子深。品牌的打造和产品宣传仍然是当今融入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调查认为,农产品品牌的建立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通过与有影响力的媒体合作,提高知名度;印制农产品图集、创建农产品宣传刊物等,高标准定位、高规格包装、大规模宣传仍是做好品牌的重要途径。

此外,重点向产品深加工延伸,如推出果酒、果脯加工系列产品等。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营销队伍,不断完善“互联网+农产品”等销售模式,积极参与各类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拓宽销售渠道,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李维多 本报记者 李道全

新闻推荐

推进乡村治理 助力春耕生产

入春以来,宣汉县政法机关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工作,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职责,积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村春耕生产。深入开展法治...

宣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