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赵益元: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
赵益元(右)测量“蜀宣花牛”体长
近日,记者在宣汉县农业局见到了赵益元。走进他的办公室,记者看到,简陋的办公桌上只摆放着一台电脑。“我们搞农业技术的,平时大多数时间都在乡下,所以办公室很简单,生活也很简单。”现任宣汉县农业局总畜牧师的赵益元轻描淡写地讲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他是最受老百姓欢迎的人
1988年,赵益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宣汉县云蒙山合作示范牧场工作,开展“蜀宣花牛”选育研究。工作中,赵益元要经常深入养殖户家中,对牛逐头定期测量、记录,并建档立卡,开展犊牛早期断奶、种公牛培育、肉用性能研究、疫病防制等工作。
为了方便研究,赵益元经常下乡到胡家、土主、花池、双河等乡镇,对牛进行体制测定,因此,他是宾馆的常客。
“宾馆老板其实并不欢迎我们,因为我们身上总有股臭味。”赵益元不好意思地说,因为经常和牛打交道,他们身上的臭味经常遭到周围人的嫌弃,但是对于急需依靠技术改变落后面貌的老百姓来说,他们却是最受欢迎的人。
“因为自己喜欢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就不觉得累,没有休息的概念,工作就是休息。”赵益元说。为了在技术上精益求精,赵益元带领团队大胆创新,选择以宣汉黄牛为母本,用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为父本,通过杂交创新、横交固定和4个世代的选育提高,历经30多年终于培育出“蜀宣花牛”,并在2012年获得国家新品种认定。
宣汉县是全省黄牛主产区之一,赵益元作为技术骨干和主要负责人之一,积极参加宣汉黄牛良种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经常深入农村为养殖户进行圈舍规划、良种选育、饲养管理、秸秆青贮等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解决技术难题,走遍了全县规模养殖户。同时,在全省率先采用和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大大提高了良种覆盖率,全县肉牛良种推广面达到76%,宣汉成为四川省农区养牛第一大县。
忙是生活的“主色调”
“苦倒是不觉得辛苦,但对于家庭还是有一些愧疚的。”谈及工作,赵益元说,妻子生产那一年,为了去成都参加一个“国际小母牛项目”的学习会,为地方争取更多的技术上的帮助,他将刚刚生产几天的妻子丢给了岳母照顾。
这么多年,赵益元一直在致力于畜牧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先后主持和参与了《“蜀宣花牛”新品种扩繁与应用》《四川乳肉兼用牛新品种选育与示范》等20余项省部级项目。在他的推广下,目前宣汉县已建成1000头规模的“蜀宣花牛”繁育场,“蜀宣花牛”已被推广到河北、山东、贵州、上海等10余个省市和省内近20个市(州)。同时,宣汉县建成玉米秸秆青贮示范点100个,全县玉米秸秆青贮饲用率达到30%以上。
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现在“蜀宣花牛”已经成为宣汉县特色产业的一张名片,带动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赵益元也真正担得起“牛人”这个称号,他参与和主研的《蜀宣花牛新品种培育及配套技术推广与应用》分别获得2012年度四川省、达州市和宣汉县科技进步一等奖。《优质肉牛配套技术示范推广》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乳肉兼用牛四川山地类群选育》、《黄牛改良综合技术示范》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文/图 特约记者 张平 桂锦程
新闻推荐
本报讯工作中戴护士帽一直以来都是护士的标志。但戴护士帽也存在紧急抢救患者时易掉落、会与输液架及仪器设备发生蹭碰等弊端,让护士取消戴护士帽已逐渐成为国内外护士服发展的趋势。近日,宣汉县第...
宣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宣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