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为宣汉农业插上腾飞翅膀
荣获“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全省农村电商十强县”等称号;成功承办第十一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全市产业扶贫暨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现场推进会……梳理山区农业大县宣汉的农业发展路径,“融合”无疑是关键词。
近年来,宣汉县立足自身优势,抢抓发展机遇,紧扣助农增收这一核心,突出产业转型这一主线,坚持政府推动、产业互动、利益联动、创新驱动“四位一体”,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长足进展。
政府推动
夯实三产融合发展基础
圈内牛羊成群,山间瓜果飘香。宣汉因地制宜,放大资源、区域优势,出台《蜀宣花牛、中药材、经果林木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规划蜀宣花牛保种繁育、肉用发展、乳用发展“三大产业区”,2016年牛存栏19.8万头;在东北部地区发展以木瓜、厚朴为主的木本中药材1.5万亩和草本中药材0.5万亩,在中部地区发展以丹参、玄参为主的草本中药材1万亩,中药材总规模达22万亩,产值将达5亿元;在庙安天宝、峰城凤林、马渡隘口片区新发展脆李2万亩,脆李规模突破9万亩,产值达2亿元。
为破解产业发展资金难题,宣汉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撬动民间资本注入农业产业发展。该县建立了总规模达2500万元的产业扶贫信贷基金,撬动银行融资贷款1.38亿元;每年预算至少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专合组织、种粮大户和创业能人;按照“整合项目、集聚资金、集中投放、精准扶持”思路,五年来打捆各种项目资金9.1亿元。今年,全县整合涉农项目资金4.6亿元,集中投向预脱贫的65个贫困村,重点用于农业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打好“规划引领、资金保障、督促考核”组合拳,宣汉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发展方向,破解了要素瓶颈制约,压实了目标任务责任,壮大了特色产业规模,为三产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互动
探索三产融合多元路径
行走在宣汉的广袤乡村,不时可见“千斤粮万元钱、吨粮田五千元”的标语。宣汉注重农业内部产业“重组型”融合,突出多样化、立体化发展,全面推广“千斤粮万元钱、吨粮田五千元”粮经复合模式,发展“玉—菌”、“稻—耳”等间套复合模式超6万亩。同时,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按照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思路,推行“加工企业+基地+专合社+农户”等模式,全力打造方斗食品加工园,成功引进琦云药业、富力达、利根葛业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大山大水大风景。宣汉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在农业与旅游业“交叉型”融合上全面发力,规划发展生态农业、体验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着力打造生态旅游观光胜地、绿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创建洋烈水乡AAAA级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1个,米岩花海、川东莲乡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建成峨城竹海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主题公园1个,方斗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庙安花果山采摘体验园2个。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为契机,该县把农业与电子商务“渗透型”融合,探索电商扶贫新模式,重点发展“互联网+农产品”、“互联网+中药材”,成功与阿里巴巴、青年众创等签订发展农村电商战略合作协议,农特产品网上交易额达1.56亿元。
按照“三产相融、一三互动、接二连三”的思路,宣汉多向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了产品变商品、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推动一二三产业相互联动、深度融合。
利益联动
汇聚三产融合强大合力
推动农业发展,最终是要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宣汉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专合社为桥梁,上联龙头企业(市场)、下联农户,实现互利共赢。如芸峰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专合社+农户+订单”模式,与农户签订订单,种植、加工和销售辣椒,专合社年利润900余万元,农户亩获纯利近3000元;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采取“专合社+公司+基地+农户+订单”模式,大力发展脆李产业,实现年经营收入376.4万元,社员户平收入在3万元以上。探索推行股权量化,龙头企业将财政扶贫资金量化给贫困户,把生产、加工、销售等增值部分利润按一定方式返回,用于农户扩大再生产。如龙森中药材公司利用资产收益扶贫试点资金100万元,量化327股到贫困户,保底分红收益率2.5%,带动发展中药材产业基地2.5万亩,年产值8500万元,实现药农年均增收4千元以上。
坚持“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紧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秋临磨子峡 风景美如画 ——宣汉县育才石岭小学学生秋游作文选登
——宣汉县育才石岭小学学生秋游作文选登
宣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