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盘活撂荒地经营权,推进土地撂荒治理改革——宣汉:昔日“撂荒地”如今“金疙瘩”

四川经济日报 2017-11-09 01:32 大字

土地是农业生产之母,也是人类生存之本。近年来,宣汉县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盘活撂荒土地经营权,因地制宜、精心准备、编制方案、创新思路,多种模式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撂荒治理改革试点工作,实现了“撂荒地”变为“金土地”的华丽转身,让撂荒地长出新“绿”,重焕勃然生机。

土地入股

让撂荒地“活”过来

“真没想到,7亩荒地还能生出19000块钱。”近日,宣汉县天生镇进步村66岁村民王体于虽然还没有搞明白分红的概念,但他觉得今后可以给果树锄草、施肥赚钱,“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

王体于介绍,他家有6口人,其中有4口人外出务工,只剩老两口留守在家。过去,虽然他家有9亩土地,由于缺乏劳动力,勉强种了2亩地的粮食,剩下的7亩土地被迫“撂荒”。如今,他在宣汉县群鑫养殖专业合作社入股了土地,昔日的“撂荒地”活过来了,除了家门口打工挣钱外,还可以按照“每亩2800元股金”比例分红,7亩荒地也能“生”出19600元的股本金。

在宣汉县群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像王体于一样进行土地入股分红的村民还有344户。他们在宣汉县优秀返乡农民工苟云峰的带领下,建立了“地权变股权、农户变股东、入股有保底、股金有分红”的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新机制,于2015年7月25日在天生镇进步村成立了宣汉县群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0万元,现有注册成员345户,其中土地入股农民成员344户。

据了解,该合作社创新“村干部+农户+技术+管理”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水果产业,变“荒地”为“宝地”,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村干部带领344户农户以2620亩土地入股;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折算为技术股共20股;现金股200万元。合作社现有股份折算成股金共1000万元,并且每年按照当年入股金额实行5%的保底,逐年累计递增。

同时,合作社对年满65岁以上的村民,由合作社统一补助20元/人,群众自筹30元/人,购买保费为50元/人、保额为2万元/人的银龄人身意外保险,还为65岁以下的入股村民统一代购小额人身意外保险。

目前,合作社种植青脆李873亩、凤凰脆桃867亩、三红柚400亩、魔芋180亩,培育青脆李、脆红李、三红蜜柚、香玲核桃、春见柑橘、乌皮樱桃等各类果树苗圃120亩。

土地出租

让撂荒地“绿”出来

“土地流转就是好,昔日荒山变银山,让我们实现了脱贫致富梦。”家住宣汉县茶河乡圣水村的村民向本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家有7亩地,每亩地的流转费是600元,光这一项,就能收入4000多元。另外,我和老伴两人都在猕猴桃果园打工,按每人每天50元的工资标准计算,一年下来,就能挣2万多元。”

据村支部书记李长春介绍,过去,该村土地得不到合理利用,约有100余农户耕地撂荒,面积达360多亩。如何破解土地撂荒难题?李长春因地制宜,想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搞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引领贫困群众脱贫奔康。

2012年,李长春通过招商引资,终于引进外来业主王策,投资2800万元建立了“圣水果蔬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200亩,建成水果基地2个,种植红心猕猴桃1000亩和青脆李、脆红李各400亩,以及秦王桃800亩,促进水果产业蓬勃发展,有效破解土地撂荒难题。

同时,王策采取“按揭”的形式,在圣水村为流转土地的当地群众代建新房,只需交够总造价70%的款项就可入住,其余30%则从村民在合作社的劳动工资中慢慢扣除,改善了居住环境。目前,圣水果蔬专业合作社已累计投入500多万元,为该村78户村民代建新房34栋。

如今,圣水村通过土地流转,昔日的丘陵撂荒地“变脸”,成为今日的生态聚宝盆。

土地托管

让撂荒地“俏”起来

“稻鱼收获后,合作社将以最低保护价收购,价格随行就市,不用担心销路。”宣汉县家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袁军说,一田双收:稻谷按亩产1000斤计算,一亩稻田可收入1200元;鱼按亩产300斤计算,一亩鱼可收入3000余元……稻鱼亩收入达4200余元,比种单一的传统作物稻谷增加不少收益。

据了解,宣汉是全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成立宣汉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胡家分会,建立了宣汉县家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胡家镇鸭池村创新推行土地托管服务,大力发展“稻鱼综合种养”,破解农村土地撂荒问题,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该镇创新发展稻鱼产业“137”分成模式,整合涉农、水保等项目资金700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昔日的“撂荒地”变为“良田鱼池”,在鸭池村创建2000亩稻鱼产业园。按稻鱼产业年产值900万元(鱼600万元、米300万元)计算,根据“137”股权量化模式进行利益分配,即集体占鱼产值1%,约6万元;托管农户与受托管大户除去集体1%后,按照三七分成,托管农户收入=(鱼总产值—集体1%)×30%+米总产值×30%,约1500元亩(不含劳务收入);受托管大户收入=(鱼总产值—集体1%)×70%+米总产值×70%,约3100元亩(含成本)。

“有合作社和专家帮助农民种地,还不影响打工赚钱。”鸭池村一组村民赵伟昌说,不少农户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后,还能在家门口务工,“我们打工一天可挣90元,一个月下来,稳定收入有2000元左右。”

目前,鸭池村实施土地托管,发展稻田养鱼面积达2000亩,不断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效益,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进一步激发土地“钱”力,让荒地再次焕发生机。

张平 漆楚良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王晓英文/图

新闻推荐

脱贫帮扶让斑竹村走上了幸福路

本报讯宣汉县黄金镇斑竹村在该县扶贫移民局和交通运输局、水利局、进修校等的大力帮扶下,2016年整村脱贫,村民真真切切过上了“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形成好风气,养成好习惯”的幸福生活。2017年2月,...

宣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