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推行“订单农业+互联网”“订单+托管”模式 宣汉创新经营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达州日报 2017-08-07 09:32 大字

胡家镇鸭池村稻田托养区

7月23日一大早,宣汉县胡家镇鸭池村村民赵洪在前往镇上做小工前,照例像往常一样要来到已经托给合作社管理的稻田边,看看禾苗的长势,再探探稻田前方鱼池的深浅。尽管自己不能像村里其他村民一样外出打工,但对于现在这种种植模式,赵洪很看好。他说:“将稻田托给合作社套养鱼苗,不仅每亩收入翻番,自己还可就近做小工挣钱。”

宣汉是革命老区,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粮油商品生产基地,同时还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132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达109万,粮食种植面积166.3万亩。但由于受“七山一水两分田”等地域因素影响,全县不少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缺劳现象严重。

如何保住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帽子”?近年来,宣汉县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大力推行“订单农业+互联网”模式。2016年,全县粮油作物、特色经济作物订单生产面积38.58万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21元、同比增长9.9%。

以专合社为桥梁

推动产业和农民收入双提高

土地是农民的根。然而时下,仅守着一亩三分地把日子过好并非易事。宣汉县胡家镇鸭池村村委会主任冯涌说:“地里刨不出‘金娃娃\’,除去农药、化肥、劳力,一年赚不了几个钱。缘于此,村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

村民赵红玉的丈夫手有残疾,平时只能就近给人打些小工;她自己则先天性智障,只能做些简单的家务活。一家人的生活仅靠2亩多薄田维持,十分窘迫。

如何能够留住劳动力又能增收?2016年,宣汉县胡家镇鸭池村整合涉农、水保等项目资金700万元,以专合社为桥梁,将全村2000亩稻田纳入发展优质云蒙大米规划,推行“订单+托管”式稻鱼种养农业试点。农户只需要按照专合社种养要求挖沟开渠和种植水稻,就可与专合社签订产品收购合同。其间,专合社还会提供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收购等服务工作。同时推行“137”分成模式,即村集体提取总收益的1%后,剩余部分收益托管农户分成30%,受托管的专合社分成70%。如此一来,缺少劳力的农户同样可以获取收益。

“这种套养模式确实比单纯种植收入高。”赵洪说,他家的5亩田全都纳入了托管,去年他一亩田光靠卖鱼就净赚了900多元。再加上他平日里在外面做小工和在合作社务工的收入,算起来与外出务工所得相差无几。

目前,鸭池村通过土地托管方式,养鱼年产值600万元,大米年产值300万元,正在争创国家级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区。

订单农业+互联网

让农民种养更有信心

装包、压实,然后再按照作业要求将一袋袋咸菜抽成真空保存……宣汉大成镇回龙村张举珍没想到,自己这个地道的农家妇女也能成为“产业工人”。

2016年4月,回龙村通过引进本土外出成功人士孙培华回乡创业发展,注册成立了鸿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一下子改变了村民们平日里庄稼地里种苞谷、油菜的习惯,由公司选择优质青菜种子统一免费发放,并签订回收协议,使原来的散户种植一下变成了公司化管理,同时辐射带动周边红岭、双河、隘口等乡镇发展青菜种植。

“没事就在家做些杂活,公司有事就赶来上班,两不耽误,一个月下来少说也有千把元的收入。”孙培华告诉记者。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通过互联网扩大咸菜的销售市场。”孙培华说,目前公司在工业园区建立了深加工车间,注册了“巴山红”商标,拟将产品打造成达州的“老干妈”。

目前,宣汉县这种“订单+互联网”模式已在全县多地铺开。如芸峰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专合社+农户+订单”模式与农户签订鲜海椒种植订单,仅2016年,专合社就带动农户5100户(其中贫困户189户)每亩获纯利2706元;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通过网络渠道与贵阳、重庆等水果经销商签订生产订单,带动农户户均年收入达1.8万元;龙森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在全县25个乡镇55个村近200个村民小组订单生产中药材,发展各类中药材3万余亩,带动种植户年均收入1.5万元。

□文/图 桂学军 本报记者 李道全

新闻推荐

借力电商扩大特色农产品市场销售

本报讯7月28日上午,刚刚下树的庙安“青脆李”被分装成1万件快递包裹,被数台顺丰快递大型运输车装车发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丰年在宣汉县庙安乡考察水果产业发展情况时,对该乡借力电商平台扩大特...

宣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