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达州日报》助我成长 □刘代刚

达州日报 2017-07-24 09:54 大字

[摘要]□刘代刚

弹指一挥间,我与《达州日报》相识已经30载。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是《达州日报》为我指明了奋进的方向,是《达州日报》的编辑无悔地为我绣出了一件件“嫁衣裳”。

最初结识《达州日报》(当时为《通川日报》)是1987年秋季开学之际,当时我加入了学校成立的通讯报道小组,每个月都邀请宣汉县广播电视局的编辑老师前来上新闻报道课,一向偏爱写作的我在老师的指导下成了写稿大户。新闻稿变成铅字成为我最大的梦想,虽然几十篇新闻稿投向《通川日报》都石沉大海,但我还是继续努力坚持。在当年10月的一天,我突然在学校阅览室悬挂的《通川日报》上看到一篇我写的简讯,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字,但仍令我兴奋不已。

高考落榜后,我回到家乡务农,不久就被乡亲们推举成为了村委会副主任。当上村官后,我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让全村村民都用上了电。通电的当晚,我就完成了《山村点燃新光明》这篇通讯,后被多家报刊采用。随后,《不买电视机 出资修大堰》、《大山里掀起“白色革命”》等新闻通讯陆续见诸报端,还被评为新闻奖。

1991年的春季,我有幸到了区公所上班,并成为了一名《通川日报》的投递员。每天下午3点左右,我总是雷打不动地守候在车站,等着托运《通川日报》的县运输公司的班线车到来,然后接到《通川日报》后,又马不停蹄地投递到各个单位。虽然忙碌,但看到用户认真阅读当天的党报时,我欣慰不已。从事党报投递工作的同时,我也利用工作之余深入挖掘新闻线索,然后完成新闻稿,每年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稿件300余篇,连续多年被宣汉县委表彰为新闻宣传先进个人。

1994年,我到了县级机关工作,在干好本职工作同时,写好新闻稿件仍是我最大的业余爱好。如今,我仍笔耕不辍,每当看到自己一篇篇稿件见诸报端,心中的喜悦之情无以言表。

一枝一叶总关情,如今我与《达州日报》结识已经整整30年,回顾其间经历,我发表的每一篇新闻稿件背后都有一段深刻的故事,采访不易、写稿不易,编辑老师一字一句修改更不易,是《达州日报》在我成长的路上给予了我无私的关爱、倾注了无穷动力,我深深地感谢《达州日报》!

新闻推荐

大红灯笼挂起来 ——宣汉县开展“诚信、守法、感恩”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掠影

——宣汉县开展“诚信、守法、感恩”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掠影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