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庞大贵 用真情回报家乡
□王永明 沈宏
3月22日,春雨淅淅沥沥。烟雨笼罩下的达州万源市铁矿镇铁矿坝村庞家沟,一幢幢青砖黛瓦别墅依山而建,一片片果林正吐露新蕊,三五成群的游人在村子里徜徉玩乐,好一幅和乐美好的乡村画卷!
描绘出这幅水墨丹青的能手,就是土生土长的庞大贵。“大贵啊,当年从这里走出去,现在又回来带领乡亲们发展致富,既能干,又讲良心、守诚信,好人啊!”提起庞大贵,铁矿坝村人人竖起大拇指。
生在庞家沟,他在故土种下一颗感恩的心
今年64岁的庞大贵,对老家最深刻的印象只有一个字——“穷”。
庞大贵父母都是农民,兄弟姊妹一共四人,他是家里的老大。当年作为村里的第一个高中生,因为家里“穷”,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那时,他还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娃娃。
乡亲们没有嫌弃庞大贵年纪小。1976年3月,他被村民推选为庞家沟巴巴店生产队队长。
看到乡亲们成天肩挑背磨,庞大贵便带领社员打造了一条机耕道,破天荒让拖拉机“轰轰轰”地开进了村。他又大兴副业,在庞家沟建起面坊、养猪场、企业社;因为燃料缺乏和经济困难,他大胆在毗邻的宣汉县河坝乡租赁煤窑,组织社员去开采,成为当地“借鸡下蛋”的创举,他所在的生产队也一跃成为万源县“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名噪一时。1978年3月,庞大贵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虽然那时自己还是个娃娃生产队长,但是乡亲们淳朴善良,特别支持我的工作,那是我事业的起点,所以我对他们永远充满感恩!”庞大贵感慨地说。
走出庞家沟,他在更大舞台展示才能
1980年10月,当了5年生产队长的庞大贵通过考干到万源县旧院粮站参加工作。参工6年后,庞大贵任旧院粮站站长。
当时粮站主要负责农民粮食收购调运。庞大贵大胆改革创新,坚持大米加工、清油榨换、面条生产、饲料配制一起上,既提高了单位效益,方便群众生活,又为当地农民增加了就业渠道,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中央宣传部授予他“全国改革功勋”奖章。
而真正考验庞大贵的,是1991年8月5日那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洪魔袭来,固军乡灾情严重。庞大贵带领几个同事作为第一支外援队伍最先抵达固军场镇,蹚着齐腰深的水转运固军粮管所的粮油大米。抢救下来的几吨粮食,成了场镇近千名受灾群众的“救命粮”!
1996年,庞大贵被组织上安排任万源市粮食系统的一家大型酒店负责人,上任才几年,他就让酒店起死回生;2002年企业改制后,庞大贵直接接手了这家酒店,生意更是红红火火。
回到庞家沟,他在实干中回报桑梓情
“每次回老家,看到村里散落的田地片片荒芜,我心里就不是滋味!”提起再回庞家沟的初衷,庞大贵心情有些沉重。
2017年春节,庞大贵趁回老家过年的时机,和乡亲们商量开发庞家沟的事。“我要带着资金项目回来,我们一起努力,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听说庞大贵要回村里搞开发,乡亲们自然是欢喜得不得了。
通过反复调研思考,庞大贵设计了一个集养殖、水果种植加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量身打造了一个“庞家庄”乡村振兴建设方案。
为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庞大贵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在园区建起度假酒店、大米加工厂、酿酒厂、榨油坊、生猪养殖场、腊肉制作车间,还发展蜂蜜60多箱,种植了葡萄、脆李、樱桃、大枣等300余亩,同时修建了游乐场、游泳池和青少年课外实训基地。为兑现承诺,庞大贵安排当地25户贫困户43人在家门口就业,让他们年人均增收1.5万余元,并辐射带动当地及周边群众1000余人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我年近七旬了,现在每个月还能够在家门口打工拿3000多块钱的工资,做梦都没想到!”村民胡子安辈分比庞大贵高,在园区养猪场当饲养员,觉得很满意。
不但当地农户直接受益,庞大贵还通过入股的方式与铁矿坝村村委会进行利益联结,以此壮大集体经济。
“我的名字叫庞大贵,但是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和乡亲们共同致富,这是我的梦想,更是一种情结!”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庞大贵满怀深情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岸)近日,万源市梦源巴山实业有限公司在通川区魏兴镇熊家坝村的巴山硒李种植园里,李花绽放,格外...
万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万源,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