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刘裕国支招:到生活源头去捕捉思想闪光点

南充日报 2020-08-28 03:53 大字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如何写出优秀的报告文学?8月24日,四川省作协“红色文学轻骑兵·百场讲座进基层”暨四川省图书馆“21市州讲座联盟”活动走进达州万源市,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刘裕国围绕《新闻的内核 文学的表达———浅谈报告文学创作》做专题讲座。

讲座中,刘裕国围绕深入挖掘新闻内核、充分调动文学表达两部分展开,以实例加理论方式,讲解了报告文学这一文学体裁的历史沿革、定义、典型塑造、理性美等知识。

“报告文学”这一名词直到1930年才正式被引进,是介于新闻和文学之间的一种文体,它既有真实性与时代感,又具有典型性与艺术化,是用文学的手法处理新闻题材,用文学的手法反映新闻事实的一种文体。刘裕国说,如果仔细留意,会发现近年来中国报告文学获奖作品,无不彰显新闻的内核特征。“在场性”“新近发生的事”,成为去年报告文学作家以及作品的基本品格。这也显示了报告文学对客体存在再现的种种可能和它强盛的表现力。当下,报告文学的写作进入了新常态,不只是“轻骑兵”,它以自己的方式报告时代生活,激活过往历史。尤其是在2019年,报告文学的风景更为开阔,呈现给读者诸多新的生活空间。在作品的表达上,在新闻与文学并重中有了更多的坚实与厚重。

如何撰写出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针对这一大众关心的问题,刘裕国也给出了答案。他提出,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写作应该关注四大方面。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题材的现实针对性。其次,报告文学作者应该具备新闻记者的敏感素质,并善于及时地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到适于写作的信息和素材。具备以上条件后,写作者还要不失时机地投入到报告文学的写作中去。

他强调,报告文学作者要善于及时地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到适于写作的信息和素材,写出大视野、大主意、大作品。思想是报告文学的灵魂,写作者要到生活的源头去捕捉写作的灵感和思想的闪光点。这意味着要走进田间,感受汗滴的艰涩;走进牧场,感受牛羊的浪漫;走进农院,感受炊烟的温馨。要实现重塑自我的体验,在自我教育中获取灵感,消除采访不实的“贫血现象”。要让真实的叙述演绎精彩故事,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推出感染力强的人物典型。要精心安排艺术结构,将有脉络的小事、碎片,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有连贯性、有吸引力、能感染人的故事。

其中,刘裕国还特别提到报告文学的艺术结构。“报告文学受真人真事的局限,要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须在安排艺术结构上下苦工。”写作者一般可通过情节小说式结构和散文“以线穿珠”式结构来安排材料、内容。同时,通过以小见大,选择细微而又典型的细节,为作品增添空间感和张力。

据了解,担任专题讲座主讲的刘裕国系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蜀盐记》,长篇报告文学《通江水暖》《大道兴川》《大凉山走向明天》等。当天,四川省作协副秘书长、创联部主任彭飞龙等出席活动。

(摘自:四川在线)

新闻推荐

不听劝告 男子骑车过漫水桥被冲走

本报讯“你快回来,危险,莫往那上面走!”24日,洪水已经漫过万源市罗文镇漫水桥,一男子不听劝告,执意骑着电动三轮车上漫水桥,不幸...

万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万源,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