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漂诗人——参与生活美学的新成都人

成都商报 2020-08-09 01:09 大字

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这种美学魅力,不仅在于成都的美食、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更重要的是它的包容与宜居让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因为难以抗拒最终选择成为“蓉漂”,成为新时代的“新成都人”。为此,成都商报特别策划推出“蓉漂诗人(作家)——参与生活美学的新成都人”系列,推荐他们的新诗、新文与新书,以飨广大读者朋友,共享成都生活美学。

他对生活的追寻,赋予了诗歌虔诚的色彩

□叶延滨

吴小虫

本名吴小龙,1984年生于山西应县。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2004年开始写作,曾在《诗刊》《人民文学》等刊物发表组诗及随笔。作品入选各种诗歌年选,曾获《都市》年度诗人奖、河南首届大观文学奖等。诗集《一生此刻》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20年7月入选《诗刊》第36届“青春诗会”成员。现居成都。

吴小虫 《一生此刻》

来自山西应县的80后“蓉漂诗人”吴小虫,最近可谓双喜临门,一是新书《一生此刻》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二是7月31日他入选中国作协《诗刊》第36届“青春诗会”,成为“诗坛黄埔军校”成员。早先,他在太原、重庆等地工作。如今,就职于成都市文联旗下《青年作家》杂志社,负责《草堂》诗刊的诗歌编辑,已是定居成都两年多的“蓉漂”了。这两年来,深度参与成都生活美学,他选择了写诗,书写成都留给他的美好生活画面。

《一生此刻》

作者:吴小虫

出版:作家出版社2020年5月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一生此刻》,是吴小虫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的诗集。他是1984年生人,从2000年开始接触诗歌,到2004年正式发表诗作,诗龄并不算短。这是他的第一本书,收入了他在太原和在重庆期间的一些诗作。

2009年,小虫从陕西回到山西老家。正是在这里,他的写作有了新的质地。2013年,他又悄无声息去了重庆,在一家寺庙的文物部门整理来自田野的古代碑刻。五年在寺庙面对大量典籍文物的生活,是他诗歌写作的重要转折节点。他从混乱和盲目的状态中超拔出来,不仅写有他自己比较看重的长诗如《一个诗人如何成为诗人的》《本心录》,也有精短如《夜抄维摩诘经》《无如体验》《清明近》等富有哲思的清雅之作。

相比于很多诗歌写作者,小虫的诗歌写作有较厚的修养,基本功好。一开始就认认真真地去写,写自身写周遭写日常,进而去观照人生、生命、历史和文化的形态等方面。这本诗集中,语言的浓淡、句子的简洁和繁复,思想的激烈和平和、技艺的日趋完善,正可以看出他的诗歌发展轨迹。

他有一首诗叫《语言生活》,写于新世纪初。以男女对话的歧义进入诗,传达出来的微波荡漾的命运感,是他诗歌的一个基调。当然,这种因为操持语言而在语言中安身立命的身份或界限,也牵引带动他的生命轨迹,太原——重庆——成都,并在语言的螺旋上升和平缓流淌中得以加强。因而,你可以从他后面的诗作中,常常看到这种面对命运的独有哲思:

但我活下去是因为,没有因为

如果在坠落的过程中能毫不害怕

滔滔激流中我必将凭跃和鸣叫

——《暴雨》

一个诗人的诗作背后所呈现出的精神向度,直接决定他自身的格调、美学风范、情怀等。在吴小虫的诗中,他因为自身的存在,物哀,哀其同类,这就使诗进入到了一个相对广阔的境地。这种境地,在现代性的文化潮流中,有时是锥子形状,有时是迟钝如木椽,有时只是湖边的一支柳条而并不吹拂。

诗坛一直有个流行说法,当代诗歌似乎越写越小,仔细想想,也是有其原由的。百年新诗,中国新诗向西方诗歌的学习,有的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讲究具体在场。现代哲学中某些理念,要求人在流水的环节中精益求精,也容易让人专注细节,和天地万物割裂,丧失东方文化中的“浑然一体”这种精髓。或许是小虫从古代碑文中所汲取到的,或许只是个人心性所致,通过他的那些诗句,你总是能感到一个人在世界当中,万物在整体终极的层面上,应该如何面对并悄然作出选择:

虽然肥肠已焦糊

路灯看上去清寂

多么好啊

你的心成为仓库小猫的心

拖把上爬着蜗牛的心

门前广玉兰之心

——《无如体验》

从个人风格而言,他的诗歌的调性相对低缓平沉。我以为这也是一种特点。写作的过程,是不断调试自己的过程,相信随着阅历的增长和写作的持续,小虫要么将这种调性强化,要么就把握到一定的度。至于他诗歌中出现宗教般的虔诚感,我以为正是他对词语和内心的沉浸,对生命、生活、真理和爱的追寻,才赋予了诗句一些这样的色彩。

(作者系著名诗人、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原《诗刊》《星星》主编,本文有删节)

■他的成都诗篇

《大慈寺或一条凳子上的》

(外一首)

曾经我也是这寺中草木

风吹过,在树梢弹着他的琴键

某日于车水马龙的路旁瞥到

提着两个肉包子,右腿习惯性迈入

竟然有些陌生——

我在大雄宝殿前的凳子上坐了会儿

时针的魔法,变换生活的姿势

一个衣着朴素的环卫女工

一个红妆浓抹的时尚女子

在同一条凳子上寻求片刻歇息

只那经堂传出的大悲咒我熟悉

虚妄的岁月 要留一点玻璃的温热反光

《青城山的水为什么没有鱼》

但那天看到湖水的兴奋略大于

安危。人,

从琐碎中走向对面整体,融入

看着清澈的湖水

相信自己也清澈起来

还傻傻地问船家——为什么

这青城山的水没有鱼

要是昨天,我还准备这样来写:

“你走在天上,你梦

你的头顶朝向大地,开花”

而船家顺着古老的道理攀援

我觉得我问多了,应该只有问

这才接近于一首诗

他的朴茁和平实, 值得更多人细细品味

——读朱光明诗集《小河秋意图》有感

□左手

朱光明

1994年生于四川万源,90后代表诗人。巴山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曾参加第八届中国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先后获得第二届巴渠文艺奖、第三届中华校园诗歌节一等奖、第三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赛二等奖等文学奖项。入选诗刊社编选《我听见了时间:崛起的中国90后诗人》《2019年中国诗歌精选》《30 Under 30 - 90后中国诗选》(新西兰中英双语诗集)等文学选本。《小河秋意图》是其第一部诗集。

朱光明 《小河秋意图》

最近,在成都市作家协会、四川文艺出版社联合推出的“成都作家·新力量”系列新书中,来自大巴山的90后“蓉漂诗人”朱光明比较打眼,除了他的诗集《小河秋意图》出版后迅速引起文坛关注,还因他对成都的两次“选择”。最初,他向往成都,成为“蓉漂”;后来摇身一变“京漂”。如今,他坚定地把成都作为自己的精神栖息地,再次成为“蓉漂”。

他以写诗的方式参与成都生活美学,成都也用梦想的名义照亮他的生活。正如他被成都接纳的心情之诗“少小离家,满城芙蓉花接纳了我/成为我荒芜少年唯一的色彩”,以及他在成都生活的感悟之诗“如果要在成都生活一年,那就要把生活慢成一辈子来过//在成都喜欢上一个女孩,我慢慢地喜欢”。

《小河秋意图》

作者:朱光明

出版:四川文艺出版社2020年7月

二〇一七年七月的某个晚上,程川、莱明与我在成都小巷撸串之后,便一同前往“蓉漂诗人”朱光明的住所摆龙门阵。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朱光明,方形眼镜框支撑起瘦削而坚毅的面颊,平静的眼神仿佛已然洞察人间世事,散发出这个年纪少有的成熟与淡然。会面的瞬间,他试图用精瘦的身子抱起我,在这样的拥抱中我感受到骨骼的质感、河流的呼吸以及大巴山深处迷人的心跳,而这些奇妙的感受也都自然流淌于他的诗歌作品当中。

后来,读朱光明的新书《小河秋意图》,我深感他是一个善于从日常生活提取诗意的人,而且他在诗中反复书写的河流,其实就像这些年奔波的生活写照。

作为先是“蓉漂”后是“北漂”然后继续选择“蓉漂”的青年诗人,朱光明的诗歌具有蜀人的风骨、拙朴的质感与平实的品性,他携带着少年时期浪漫主义的梦幻,进入大城市谋生与写作。其间,朱光明经历了“大巴山-成都-北京-大巴山-成都”这样反复的转折与奔波,恰似一条河流的奔流不息。也可以说,他的诗中河流就像他这些年奔波的生活。

“如此众多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大山里流出”(《如此纵多的河流》),而“出了巴山,河流走向了低处,浑浊”(《出巴山记》)、“小重山已过”之后(《故乡河流的悲哀》)、接着“河流对大地写下缠绵悱恻的情书”(《平原礼赞》),最后“在东海里物我两忘”(《一条河流的成名史》)。“河流”成为诗人娓娓道来的写作方式,也成为“故乡”“村庄”“梨花”“高原”“雪山”“洞庭湖”等一系列相关意象的“连接体”与“导火索”,这些意象带着故乡绵绵的思念、异乡淡淡的愁绪以及对生活持续的期许,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相契合,构成诗集《小河秋意图》中重要的“建筑结构”。

另一方面,“河流”也成为诗人寄托情感、施展抱负与倾诉的对象,“一条河流/承受的东西,比我多得多”(《河流》)、“小河的上游住着我心爱的人”(《春潮》)、“我了解一条河流/如了解我的前生今世”(《河流之美》)、“我时常羡慕大地上那些奔腾的河流”(《九月》)、“当一条河流从我的身边哗哗流过/在低处,呼应着我的内心深处的暗语/我便原谅了它的全部”,从这些诗句中可窥见一斑,河流承载着诗人的“爱情”、“思乡之情”、“内心愁绪”与“向上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朱光明为人处世的乐观。作为从大山中走出的90后诗人,要到大城市发展,无疑会有许多波折,但他总能像河流一样“学会拐弯”,诚实地生活。

每当读到朱光明的诗歌,我都会情不自禁联想到诗人给我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往往成为诗人作品当中最为迷人的部分,尤其当我读到:

一只蚂蚁举起的重量岂止那么多/如果我们重新审视,倒置一下视野/生活在大地上的蚂蚁/举起的就是整个世界”——《一只蚂蚁举起的重量岂止那么多》

诗人成熟、质朴、精瘦的形象顷刻间浮现眼前,而就是这样一只“弱小”却能“举起世界”的蚂蚁,在四处漂泊中试图寻找精神的栖息之所,并实现个人抱负。

朱光明在诗集《小河秋意图》中流露的“朴拙”与“平实”,形成了一幅幅写意图景,值得更多人仔细品味与研究,其未来写作态势值得期待。

(作者左手,诗人、诗评家,重庆大学城乡规划学博士)

■他的成都诗篇

《在成都的慢节奏生活》

成都的时间过得很慢,“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古言

在我脑海一晃而过之后,便跑得不知踪影

在成都生活一天,要当成一年来过,过日子像过年一般

如果要在成都生活一年,那就要把生活慢成一辈子来过

在成都喜欢上一个女孩,我慢慢地喜欢,慢慢地追求

慢到她都等不及了,变被动为主动,找我恋爱,找我结婚

在成都街头和朋友吃饭,三荤五素,再加两打啤酒

就可以从晚上十点,喝到凌晨一点,喝到老板困意绵绵哈欠连天

在成都人生不是拿来拼的,是拿来享受的

正如盖碗茶不是喝的,是要用时光来品的

在成都的慢节奏生活里

只有我口袋里的钱,花得流水一样快

《蓉城记》

少小离家,满城芙蓉花接纳了我

成为我荒芜少年唯一的色彩

在这座异乡的城市里,我拼命长大

用白衬衣修饰过往的身份

为了生活,忙碌奔波

为了爱情,向心爱的姑娘表白

让梦想开花

抚慰内心的浮躁

终日沉迷于小说中的人生

衣锦还乡,抑或浪迹天涯

实际上,只是为了平凡的生活

新闻推荐

苦练内功 提升能力 万源市茶垭学校教师假日生活扫描

蒲岗研习书法。王一森研习书法。唐天晓研习书法。“写字没有?”“交作业喔!”这个暑假,每天下午,万源市茶垭学校的书法指导老...

万源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万源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