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鸿钟长鸣达城
□朱全森 本报记者冯尧
南宋年间,为抵御外敌做警醒之用,达城百姓铸造了一巨大鸿钟。此后千年,鸿钟与达城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经诸多磨难而不毁,同达州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是达城的标志性物件。马景修作铭文28句记载:“达创此钟,质大声宏,震动大地,大清”。
达城上了点年纪的人都知道,以前的人民公园里有一口巨大的鸿钟,历经岁月沧桑,见证着一段段历史。
围绕这口鸿钟,留下了很多传说和故事。
其中一种传说,鸿钟是神仙在铁山造的。神仙借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熔铁熔钢,请四大天王扯风箱,八大金刚抬炉子,铸成雄钟雌钟各一口。铁钟是雄钟,神仙命令它俩并飞达城北岩寺。它俩飞至龙爪塔上空时,却偏离了预定航道,发生砸撞,铜钟不及铁钟坚硬,被撞伤之后坠入州河塔沱段回水潭之内,铁钟也受伤坠落在北岸荒圃之中。土地爷得知,火速秉报神仙,央求他下山拯救铜钟,安顿铁钟。神仙连连摇头,叹息道:“我只能使火,却不利于水。”最后,禁不住土地爷再三央求,说了句推诿话:“铁钟烂,铜钟现。”
那口沉没于深潭的铜钟,等了几百年,这铁钟却久不锈烂,铜钟只得在深渊中隐忍求安。而铁钟雁行失伴,蛰卧荒圃,餐风饮露,日晒雨淋,人们见了于心不忍,想给它找个栖身之所,却没人搬得动它。后来,达州出了一名勇将罗世举,臂力过人,人们请他帮忙搬迁铁钟。罗世举把铁钟推上达城东门外黄龙寺门口,用自己使用的大刀刀柄作簨木,把铁钟挂起来,人们早晚敲响,作报时之用。
以上传说,虽是人们杜撰出来的,但也可看出人们对鸿钟的热爱。
其实,鸿钟的真正来历,却与达州人抵御外来入侵者有关。
南宋时期,北方金人入侵,兵连祸结,战火不断,一些有识之士为唤醒民众警惕外敌入侵,倡导铸钟鸣警“发人深醒”。南宋庆元五年(1199),在当时的太平兴国禅院主院僧惠达倡议下,筹集太平县(今万源市)驮山的铁矿,聘请果州(今南充市)高级铸钟专家冯庭一父子、孙祖昌父子及其他同行多人筹谋设计,制作鸿钟。
根据记载,按照僧惠达提出的铁钟尽量越大越好,要上好的铁质,达到“岩石可迁,至音不坏”之效果,还可永久保存的要求,铸钟工匠们进行了精心的筹划设计。对铸钟的原材料铁矿进行了广泛的寻找,最终取自今万源市驮山的优质铁矿作为铸钟的基础原料。筹备过程中,僧惠达动员广大善男信女捐钱献铁,开炉之时,又举行盛大佛事活动,号召众善男信女再献出金、银、铜质器物及佩饰,投入炉内熔为合金,以使钟身永不生锈。
按照目前记载的鸿钟重约3000公斤计算,当时所炼的铁矿原料至少上万斤。在当时的条件下,要一次性炼出3吨的纯铁水,估算至少启用了一二十个炼铁炉,并且这些炉子一个挨着一个建造在斜坡上。鸿钟铸造的巨大模具应该是放在所有炉子的最低端,并事先将钟身要铭刻的文字一并制作于模具上,熔化的铁水在第一个炉子即将放完时立即接着放第二个,依次直到所有炉子的铁水放完为止。
现在看到的大铁钟,由钮、身、底三部分组成,总高度2.1米,钮中空0.54米。钟顶至钟肩有六个圆孔平均分布其间,每孔周围均铸有单线水波纹和缠枝纹图案,并铸“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八个大字。钟身铸阳文隶书记事及铸造工匠、捐资人姓名计二百余人。钟身下部三道弦文,其下铸浮雕菊花、牡丹、棱叶缠枝、蜻蜓、蝴蝶、人物图案。钟底由8个弧形尖铁角组成,形成8足立地(其中1足已损)。铸工精致,令人叹为观止!
铁钟铸造好后,悬挂于太平兴国禅院,早晚为百姓祈福,警示人们不畏强敌,因其声音宏亮悠长,人们又叫它“鸿钟”。每当月夜,达城市民都能听到北岩寺的钟声。旧时达城八景之一的暮鼓晨钟便与此有关。
此后,岁月沉浮,鸿钟四处流落,经历了诸多磨难。
明末清初,达县城历经了长达60多年的战乱,各路乱军你杀过去,我打过来,让达城百姓叫苦连天。而军事力量占上风的乱军攻克达城后,发现鸿钟质量奇特,用来打造兵器一定锋利无比。于是将鸿钟卸下,用滚木铺地,将几吨重的鸿钟拖到州河岸边,准备用大木船装运到乱军的驻扎营地制造武器。正待装船时,达城守军奋力突杀回来,兵败的乱军只好丢弃鸿钟溃逃。置于州河边的鸿钟,被冲击而来的流沙杂物逐渐掩埋。
鸿钟被发现是一个偶然。嘉庆十四年(1809),东乡县(现宣汉县)人罗世举任达城绥定府守军副将时,常常带兵在河岸边及箭亭子一带射箭操练。有一天,罗世举在凉水井下的州河沙滩上骑马射箭时,飞驰的军马突然马失前蹄,把他从马背上摔了下来。甚是生气的罗将军仔细查看军马摔倒的地方,发现是一露出沙堆的尖角状硬物羁绊了马蹄,旋即命令士兵刨沙挖掘,结果发现是遗失多年的南宋鸿钟。欣喜若狂的罗世举命令士兵,采取滚木接力推拉的办法,将鸿钟悬挂在最近的黄龙寺里。
1958年大炼钢铁时,一些人将目光盯上了黄龙寺重达几吨的鸿钟,抡起大铁锤去砸。当铁锤刚砸上时,鸿钟就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犹如巨人般的怒吼和抗争,砸钟的人心中惧怕,只好放弃,鸿钟幸运躲过一劫。
1965年初,建于明洪武初年(1368)的黄龙寺面临拆建的命运。为有效保护鸿钟,当时的达县文物管理部门找来吊车和汽车,趁夜晚将鸿钟运往市人民公园荷花池北面地上安放。为防止有人对鸿钟图谋不轨,又拉来数千块青砖将鸿钟遮盖。
为更好保护鸿钟,2011年6月,有关部门将鸿钟转移至西外市博物馆旁边露天存放。2016年7月,达州博物馆鸿钟保护亭建成,南宋鸿钟正式入住新“家”。如今,古朴壮观的鸿钟保护亭,已成为西外城区一个新的地标文化景点。
达州的太平兴国禅院鸿钟因其体大质优,堪称宋代寺庙铁钟“巨无霸”,目前全国也是少有。加之钟钮的蒲牢(相传为龙之子)造型特点突出,钟身布满铭文,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1991年,经四川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1997年,国家文物局专家确认其为国家一级乙等文物。
浮云消逝,雾霾散尽,光明唤醒万物,阳光普照大地。如今,在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历经千年风霜的南宋鸿钟结束了颠沛流离之苦,端坐在保护亭里,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守护着这一方土地和土地上辛勤劳作的人民,岁月静好,含笑不语。
新闻推荐
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激发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抓落实的工作热情,提升...
万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万源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