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轮椅兄弟”先后离世 留下遗愿捐献遗体
妹妹作为家属填写眼角膜捐献登记表。
熊仕华(左)、熊仕渊(右)生前和母亲、妹妹合影。
他们先后得同样的病不能行走
他们自强不息,先后考上大学
他们的生命都定格在25岁左右
他们都留下遗愿,回报关心他们的人们
2015年,来自万源市石塘乡的熊仕华突发疾病不幸去世。在走向死亡之前,熊仕华曾对母亲说:“妈妈……我将来走了,你就把我的遗体捐出……我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回报社会。”
今年10月30日,熊仕华的弟弟熊仕渊因身患“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在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病房内停止了呼吸。弥留之际,他做了和哥哥相同的决定,捐出自己的遗体和眼角膜,同时再三嘱咐家人一定要让妹妹读完大学,代他们一家回报社会,回报曾伸出援手的爱心人士们。
这个原本幸福美满的五口之家,如今只剩下身患骨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父亲熊本强,母亲周远朴,以及15岁的妹妹熊仕琴。
兄弟俩先后坐上轮椅
11月1日傍晚,记者来到万源市石塘乡熊仕渊的家中,这套50余平方米的公租房里曾挤满了幸福的一家五口。2008年,万源市委、市政府在了解到熊家兄弟的情况后,联同有关部门将他们一家转为城镇户口,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并为他们申请了这套公租房。
“以前我们经常出门散步,那时我推着大哥熊仕华,小妹推着她二哥熊仕渊……”回忆过往,周远朴老泪纵横,“现在再也没有机会推他们出去了。”
1990年,在石塘乡贺家湾村做“赤脚医生”的熊本强,和周远朴迎来了大儿子熊仕华。1993年,二儿子熊仕渊也出生了。一家人过着清贫但幸福的日子。然而,这样的幸福在1996年戛然而止。
“孩子最近怎么老是摔倒?”1996年,熊本强夫妇发现,大儿子熊仕华每天要摔倒10余次。夫妻俩刚开始以为是营养不良,便让儿子吃了一些补品。但几个月后,熊仕华的症状愈发严重。熊本强夫妇便带着儿子四处求医,但不少医生连这是什么病都说不准,更不用说治疗了。
从6岁起,熊仕华每天上下学只能靠家人背。小学四年级,熊仕华再也无法站立,彻底瘫痪。就在这时,弟弟熊仕渊也出现了同样的状况,并逐渐瘫痪。在此之后,熊仕华因看病休学3年。等到他复学时,竟与弟弟熊仕渊成了同班同学。
两兄弟瘫痪后,周远朴向当地残联申请了轮椅,这对兄弟从此成了“轮椅兄弟”。
“轮椅兄弟”考入大学
2004年,两兄弟在华西医院检查时,终于得知纠缠他们的病魔叫什么——“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遗传性疾病。
同年,妹妹熊仕琴出生了,幸运的是妹妹没有遗传该病。
2008年,两兄弟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万源中学就读。学校不仅免除了两兄弟的学杂费,还腾出一间教室让他们一家人住了进去,师生还组成“互助小组”照顾他们。
然而,厄运再次降临。熊本强患上骨癌彻底丧失劳动力,养家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周远朴的肩头。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万源市委、市政府为一家人申请了低保和公租房,“互助小组”的同学还收集废品卖钱,给他们一家补贴生活。
“考上大学,自强自立,回报帮助过我们的爱心人士和社会。”两兄弟有了共同的梦想。
2011年7月,“轮椅兄弟”分别考入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因为情况特殊,熊仕渊申请了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网络授课和走读,平时和哥哥一起住在成都中医药大学。
哥哥去世捐献遗体、眼角膜
就在兄弟俩忙着开学报到时,熊本强的病情再度恶化,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成都中医药大学见状,便安排了一间职工宿舍让他们一家居住。同时,熊仕华的同学还组建了“帮扶小组”,轮流接送熊仕华上下课。周远朴靠着收废品与低保,勉强把这个小家庭维持了下来。
2014年夏天,两兄弟大学毕业。此后,熊仕华一边实习一边备考研究生,熊仕渊则开始工作,一家人终于又看见了希望。
然而,灾祸再次降临。2014年7月5日,熊仕华突然休克,后确诊为脑梗塞引发的突发性脑溢血。
周远朴告诉记者,熊仕华在深度昏迷前曾告诉她,“妈妈,人就算活100岁最终都将离开世界,你不要难过。我将来走了,你就把我的遗体捐出,也转告社会关心我们的爱心人士,请他们原谅我,不能为社会做贡献了,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回报社会。”
后来,陷入深度昏迷的熊仕华转院到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此时,他的自主呼吸已经停止,直到第三天才恢复。但每天5000元的治疗费,令这个家陷入绝境。熊仕渊决定向万源市政府求助。
2014年8月中旬,万源市领导看到了熊仕渊的求助信,立即动员万源市有关部门和爱心人士为其募捐13万余元。
2015年5月28日,熊仕华抢救无效去世,当晚他的眼角膜和遗体被捐出。
弟弟去世同样决定回报社会
熊仕华去世后,他们一家回到了万源。2017年,妹妹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万源中学。“他平时为学生补课,初、高中都教。家里日常开销,全靠低保和他的补课费。”熊仕渊逐渐开始帮母亲分担照顾家人的重担。
但在今年10月27日,熊仕渊高烧一病不起,送往万源市中心医院救治,却突发多种并发症,当晚转院至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我可能快走了……请一定要把我的遗体捐出去供医学研究,希望以后不会再有人得这个怪病,请所有关心过我们的爱心人士原谅我,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回报社会。一定要让妹妹读完大学,回报社会……”10月29日下午,在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病房内,突然清醒的熊仕渊拉着妹妹的手,对母亲周远朴说。
经过4次抢救,10月30日清晨6时许,熊仕渊停止了呼吸。当天上午,熊仕渊的告别仪式在达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他的眼角膜将捐献给角膜病变患者,他的躯体将奉献给达职院的临床医学教学研究事业。
“家里还欠着20余万元。我会好好学习,会勤工俭学,还清每一笔欠款,回报社会,回报爱心人士,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帮助。”今年15岁的熊仕琴说。
“现在没有轮椅可以推了,唯一的打算就是尽全力供仕琴上学。我们都没有文化,家中以后只有靠她了。”周远朴告诉记者,她现在除了照顾家人,平时只能靠种地、捡瓶子赚些微薄的收入。
□本报记者 田乙斯
新闻推荐
德盛堡碑群全景。民国版《万源县志》《万源县教育志》《万源县石窝乡志》《万源县民国时期大事记》余成贤德教碑侧面。张...
万源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万源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