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线里的桑梓情 记万源市优秀民营企业家何华

达州日报 2019-06-21 09:08 大字

在回乡创业的浪潮中,现年52岁的达州市第四届人大代表、万源市优秀民营企业家、万源市星华服装织造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华成为了其中一朵耀眼的浪花。

她曾经外出打工创业17年,从一家制衣厂学徒工一步步成长为企业高管,并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董事长。在积累了足够的资本,掌握了足够的技术后,何华毅然返回家乡建起服装织造厂,回馈桑梓,实现自己的创业富民梦,产品远销美国、欧洲、日本、东南亚、迪拜等国家和地区。

与衣结缘 一针一线织锦程

1967年4月,何华降生在万源市黄钟镇黑宝山下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作为家中四姐妹里的老大,从小就极其孝顺懂事。

让一大家人都过上好日子,是何华从小努力的目标。1983年8月,刚初中毕业的何华开始到当地村小任代课教师,挣钱贴补家用。她一边潜心研究教育教学,一边努力存钱改善家人生活。

从教三年后的一天,何华决定攒钱为父亲买一件棉大衣御寒。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件棉大衣不但花光了她一个月的工资,竟然还欠下4元钱。一贯内心坚强的何华第一次情不自禁地哭了,她在心里对自己说:“靠代课的微薄工资是注定改变不了一家人的生活窘况的,一定得学好一门手艺,何不就从学好缝纫开始呢?”

说干就干,何华辞掉了代课教师这份工作,利用节衣缩食余下来的钱,买来了一台缝纫机。她常常虚心向别人请教学习,并拆开线缝,一针一线尝试自己缝补,直到把这门手艺运用自如。

1993年,何华随老乡到福建南星服装厂当学徒工,因为有缝纫的经验与功底,很快便掌握了流水线制衣操作技术,成为熟练工,每月能拿到近400元的工资。

成都办厂

创业路上多磨难

“理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打工挖不掉穷根,只有掌握真正本领,才能去创造我们自己想要的事业。”在福建南星服装厂成为熟练工后,何华经常对她的徒弟们这样说。

2006年初,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去了高薪工作,只身前往成都创业,租下了一间小小的厂房,做起品牌服装来料加工,寻觅新的人生支点。天生对服装行业的偏爱,加上多年积累的娴熟技艺与先进管理理念,何华在成都市郫县的双兴制衣厂尽管不大,生意却红红火火。

正当何华满怀憧憬,准备发展壮大企业时,2008年,“5.·12”汶川地震将她的服装加工厂无情摧毁,两年的苦心经营毁于一旦。“工厂坍塌,大批货品掩埋,不能按时交货要赔偿违约金,工人无法上班还要安顿生活。”面对致命打击,何华选择了知难而进。她安顿好工人,赔偿了供货违约金,重整厂房恢复生产。

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刚刚恢复生产,何华的服装加工厂又遇到了全球性金融危机,订单骤然减少,甚至几个月都没有一单业务。2010年10月,为避免更大的亏损,何华选择关闭了自己艰难创业的工厂。

返乡创业

一心一意报桑梓

工厂关闭后,已有1000万余元积蓄的何华却闲不下来,一直思索着怎样在事业上重整旗鼓。此时,万源市委、政府积极搭建创业服务平台,鼓励全民创业的系列举措点燃了何华回乡干事创业的热情。

2011年初,何华回到家乡,准备在白沙镇成立万源市第一家出口型服装加工企业。当时,何华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仍面临着1000多万的巨大资金缺口。除积极争取万源市的政策性贷款支持外,她还多方奔走,去福建寻找融资伙伴。凭借多年在福建打拼积累的人脉资源和良好信誉,何华成功争取到了福建南星服装织造有限公司的投资,有效解决了企业资金缺口的问题。2011年4月,何华创建的星华服装织造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公司总投资达22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00万元,流动资金1800万元,招募员工250余人。

“一人富了不算富,共同创业大家富。”这是何华经常说的一句话。她特别关心照顾公司里的每一位员工,逢年过节,总会为员工发放福利慰问品;员工生病住院,总会第一时间前往看望;员工子女考上重点学校,总会给予奖励。何华还在公司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员工培训机制,让许多员工依靠技术捧起了金饭碗。目前,星华服装厂可容纳员工1200余人,年产值逾亿元,2019年出口创汇预计能达到800余万美元,已成为四川省“成长型”中小企业。

(头条,6月14日生活一版头条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题花)

□特约记者 马发海 文/图

新闻推荐

“6·14信用记录关爱日” 人行市中心支行组织红歌快闪主题活动

红歌快闪爱国、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6月14日是全国第12个“6·14信用...

万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万源,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