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胡豆的千千结

达州晚报 2021-05-20 10:13 大字

今天一好友从渠县的下南路老家给我带回来一袋嫩胡豆荚,人间四月,给我这个不知道天地白日的“活活嗨”一个惊醒,又到了用胡麦豌豆打牙祭的季节了。

爷爷奶奶那辈,嫩胡豆是正二三月的救命粮,青黄不接的时候,嫩胡豆还是嫩得一包水,就被饥饿的人们迫不及待地弄进了锅里、再弄进胃里。那个时候是食堂舀饭吃,一家一户是不能见炊烟的。婆婆在世的时候,常常讲她们的故事,多数是与饿饭有关的故事。印象深刻的故事之一,就是讲她们那时子女多,吃饭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根本问题。有一次,老人家假装去胡豆地方便,蹲着剥嫩胡豆儿还剔胡豆荚,晚上偷偷摸摸架起石头当灶,瓦钵当锅,煮嫩胡豆。俗话说屋内不烧火,屋外不冒烟,此烟引起当时民兵连长的警觉,碍于跟本家沾亲不好直接得罪,连长先去地坝边故意晃荡,逗得犬吠声此起彼伏。婆婆见狗儿吼得凶,知道大事不妙,颤颤巍巍出门观察“敌情”。民兵连长待婆婆外出,遛进屋端着钵儿就消失在了夜幕之中。婆婆待狗儿不叫回屋,不见了胡豆连钵儿也飞了。婆婆说,“窝屎胡豆”的典故就是这样说起来的。那个年代,细娃儿饿了就剥生嫩胡豆吃,一吃就拉肚子,还有的连命都被除脱了。婆婆还举出许多的例子来证明她说的不是谎话。

到了父母这一辈,子女也多,哪家哪户都有四五个孩子,大集体生产,最难熬的就是二三月间,那是断炊的月份啊。除集体土地外,按人头有几厘自留地,用来种菜蔬,在菜厢的两侧就种上胡豆。记忆里,胡豆叶用来吃过,一株胡豆杆上,从底往上要分多次剥出胡豆来维持生命,以缓解燃眉之急。纯胡豆是不可能吃到的,多数时候是拌着牛皮菜充数的。小时候常把牛皮菜撂在地上,因为味涩,狗都不吃。

到了我们这代,日子过得就如芝麻开花,嫩胡豆就寄托着更多的感情了,不再是解决温饱问题的王牌御史了。进城后,就没有了土地,每当胡豆成熟,妈妈就会托人捎上一小袋嫩胡豆米米,两三斤,三五斤不等。就知道暮春到了,也知道母爱来了,几斤胡豆价值连城啊。就回忆起点起煤油灯,一家大小围着一堆胡豆苗剥胡豆,剥得手指都变了颜色,仿佛又听见胡豆丢入洋盆里稀里哗啦像下雨的声音。后来,妈妈老了,连她都不晓得胡豆啥子时候可以吃以后,我也模糊了嫩胡豆成熟的季节。也好些年没有尝过嫩胡豆的鲜了,也淡漠了对嫩胡豆的记忆。

随着妈妈的离世,也就断了老家捎带嫩胡豆的念想。几斤嫩胡豆大不了二三十块钱,但亲情的缺失才是重点。剥着胡豆荚,历历在目的往事争先恐后挤入思绪,岁月啊,你让嫩胡豆承载了我那么多的故事,从粒粒嫩胡豆里升腾起挥之不去的缕缕乡愁。

到了我们的下一代,嫩胡豆儿对他们能产生多少对历史的印记,不得而知。他们对生活的艰辛,理解得不及我们深透。

行文至此,用刷把签串嫩胡豆然后放在灶火里煨的情景又出现了,当时的那种对食物的渴求欲望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已经渐行渐远的农村生活,熏香过几代人的乡愁之后,将要盖上书的封面。嫩胡豆儿的那种清香,也会在时光的隧道里飘散。

嫩胡豆儿的千千结,总是惊扰了我的幽梦。来年愿续寻嫩胡豆儿的这段情缘,它勾起的回忆,不止是在青黄不接的时候。□黄素鸣

新闻推荐

总投资约26.6亿元 西部国际服饰产业城最新进展来了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田乙斯实习生王彦力)作为渠县返乡创业孵化基地,位于渠县经开区的西部国际服饰产业城项目是促进...

渠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渠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