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仕伟:闻香识东坡 让古籍里的方子再飘香

四川日报 2021-03-23 06:03 大字

徐仕伟调制熏香。 本栏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线香成品。

徐仕伟制作线香。

柏子香。

扫码观看徐仕伟制香视频。

●半路出家学习制香,他错过了文玩黄金期

●掌握30多款香方,包括佛家香、道家香、传统文人香等种类

●他通过社区活动和公益课程,致力于推广香文化

达人档案

徐仕伟,1985年出生,四川渠县人,2018年度成都市工匠精神优秀传承人、双流区社区教育学院传统文化讲师,青羊社区教育学院公益课程教师。

每年的腊月中下旬到整个正月是用香的高峰期,祭祀祖先、敬拜祠堂、登临庙宇,香都是必不可少的。手工制香人徐仕伟以往每天发20单快递,这时就要翻倍。跟机器成批制作的化学香不同,手工香的制备周期短则一周长要两三个月,因此每到冬天,他要早早为老客户备好货。

3月16日,徐仕伟在文殊院附近的店铺一早就开工了。做文玩生意起家的他,因为沉溺手工制香而错失一个文玩黄金期,但是能传播传统香文化,让古籍里的香方再次飘香人间,他认为价值无量。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日益精致,他的香品营收也占到总收入的一半了。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平

闻香识东坡 复活古籍香方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是个‘吃货’,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个玩香高手。”点着一支沉香,又煮起一枚香丸后,徐仕伟坐在他的香室开始介绍当今玩手工香的爱家中流传最广的一款合香“雪中春信”。据记载,“雪中春信”是苏轼在任杭州太守时制备的,炮制好香粉,就等一场大雪。终于,在瑞雪盈门时,苏轼请侍女取了梅花花蕊上的雪水,融化之后用来制作香泥,最后做成香丸或线香。雅是非常雅,但时间耗不起,还有一个问题,那时的配方即便用今日一模一样的材料做出来,味道也有很大差别,有时甚至一点儿都不好闻。这时就需要去找更地道的原材料,以及在比例、火候等方面不断试验。

除了复杂的合香,也有简单的独味香,例如柏子香就常出现在苏轼、苏辙的诗作中:“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待山前粥”。“柏子香听起来简单,《陈氏香谱》里也有明确记载,柏子要选青色未开裂的,沸水焯一遍后,还要用酒浸泡等等。”徐仕伟说,不过,他发现山阴坡和山阳坡的柏子也有不同,仅靠香谱是无法精准还原的。

目前徐仕伟还原出的“二苏旧局”是书法家陈云君《燕居香语》的一个合香方,为的是纪念苏轼、苏辙二人的兄弟情。其香方简单但不失经典,也被现代手工制香师广为采用,但在不同制香师的手里,因为比例、手感的不同,香品味道会有很大不同。徐仕伟偏好冷峻的清冽感,沉香的比例常常会更重一些,香气深沉、凝聚感强。

如今徐仕伟已熟练掌握30多款香方,70多种植物和矿物原材料,覆盖了佛家香、道家香、传统文人香等多个种类。“比对古代的时令香,我也计划复制二十四节气香,丰富家庭生活用香,比如寒食节的柏子香、立夏避暑香、端午艾草香,但是要卡着时间做,太耗时间精力。像艾草不能用当年的,《孟子·离娄》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一说,要加以炮制才能除掉火性,因此整个制作周期会较长。”徐仕伟说道。

半路出家 不断学习精进

手工制香,徐仕伟是半路出家。2009年,徐仕伟在文殊院做文玩生意,经常车木头、打磨珠子,也会觉得檀木、沉香木等木头的自然味道很好闻,但仅此而已。直到9月的一天,徐仕伟早上起来精神舒爽,眼光落在朋友送的一款手工天木香上面,好奇地点上,太舒服了,真正的香原来是这样的!徐仕伟决定要自己做。

“历史上留下来的香谱有很多,比如《陈氏香谱》《香乘》等,前者提到的香料就有400多种,但不一定适合现代人复制。像龙涎香、麝香、冰片等名贵的原材料,有些没有了,有些是人工合成的,还有的因为药材不再地道,成分含量的变化等,都影响最后的香味。因此古籍只能做参考,另一方面也要跟当代的老师学习。”徐仕伟说道。

香方解决了,不代表技术成熟了。比如香泥的软硬把握,太软容易断或者点不着;太硬则香芯无法充分燃烧。如何让油脂香气慢慢挥发,而不是匆匆烧掉,这个火候的把握很关键。徐仕伟说,以前他是个性子很急的人,通过制香,性格都改变了,每次至少几小时的研磨、混揉、塑形,过程要一气呵成,这样才能减少误差。

还有一关就是对所用的植物、矿物等药性的了解。有一次,徐仕伟去中药市场买沉香,闻起来没问题,就一下子进了2万元的货。买回来一打磨,咦,味道怎么不一样了?询问了同行才发现,原来这是用化学药水浸泡过的沉香。

由此徐仕伟意识到这里面的“水”很深。像陈皮,一不小心就买到硫磺熏制过的,至今他的店里还留着一包,而真正的好陈皮闻起来没有一点霉腐味道,而是沁人心脾的清香。此外,檀香、沉香等有可能是被萃取过精油的。

想要会辨识,没有“捷径”,唯一办法就是多看多闻多练。为此,徐仕伟几次去广东的茂名、惠州、广西、海南、越南、缅甸等产地参观。那里的一些村子已有产业链,有种植沉香树、绿奇楠木的香农,也有做加工的香工,以及做贸易的香商。

“野生资源是受国家保护的,不过好的人工采集的沉香已经比次一些的天然沉香质量要好。”徐仕伟说道。现在他算是“入行”了,但做假方式层出不穷,他依然要不断学习,维护渠道关系,此外还和一些道地药材的种植基地建立合作,才能稳定地获得真材实料。

传播香文化 成了“香饽饽”

2014年,徐仕伟将与他最初结缘的天木香复制出来并且拿去化验。“其实早就复制出来了,但是要形成稳定的品质,还需要时间积累。”徐仕伟说,主要检验燃烧后的有害物质,例如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总挥发有机物的含量。根据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检验报告,天木香的上述物质含量均低于技术要求的最大限量。

“之所以想到做检验,是之前看到一些研究称有些工厂的机制香,其香精、染料在燃烧中释放大量苯和甲醛,且其燃烧时的毒性是常态挥发下的好几倍。”徐仕伟说道,香不吞服也不外用,因此很多人忽视了它的安全性。但是在他看来,香气和烟吸进肺腑,就是“内服”了,因此香的原料必须得是有益无害,没有掺杂毒性物质。在一些矿物质的炮制上就有更高的要求,比如琥珀要通过“水飞”来制取细腻如面粉的粉末,同时去除杂质;此外合香所必需的粘粉也是用天然的楠木粉和榆树皮粉,而不是用化学胶粉。

“希望能逐步推动香品的质检常态化。”徐仕伟说道,其实在以前,如山东淄博等地的一些乡村,都是家家户户手工制香,人们多就地取材,用柏树皮等入粉。但机器时代一来,手工香迅速衰退了。

为了让手工香能得到更多普及,徐仕伟将他的香品定位在中端,不过多使用奢侈材料和复杂工艺,并且注意听取用户的反馈意见。他观察到藏香有独特妙用但味道过于浓重,于是改进做了一款“汉藏香”,中和了味道,又保有藏香的价值,受到消费者喜欢。听闻喜欢书法的朋友希望自己的墨汁也香香的,就研制了香墨。“香墨可以用浸泡法、萃取法,也可以把香料打粉,然后搅拌在墨汁里,跟墨汁比较搭的有丁香、乳香、冰片、香樟等。”徐仕伟介绍。

2012-2014年,正在徐仕伟埋头研究手工香的时候,一个中国文玩小高峰到来了,当时最热的琥珀、蜜蜡、松石,以及爆款南红,徐仕伟竟然一概不知,一抬头发现热潮只剩尾巴了。

相比之下,制香、售香的投资回报率太低了,他的所有产品最高价不超过200元,就算有30%的纯利润也养不起店铺租金。2013年,他组了个5人团队,分别负责生产、推广、销售、杂务,还开发了香文化培训课程,但不到2年,由于收入未达预期,团队就散了。直到2018年,徐仕伟售香的收入才达到店铺总收入的一半,徐仕伟还教过一些专程从湖北等地来学制香的学生,很多如今已没再坚持,硕果仅存的2位学生也是靠其他收入来补贴制香。

不过,公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喝茶会友、读书静处、瑜伽修身等,很多场合都可以点一支香来愉悦精神。不同于文玩界,很多年轻人的加入让手工香的朝气更足、创意更足,徐仕伟认为前景会越来越好。

也是在2018年,徐仕伟在女儿的小学班级课堂上分享了传统香文化知识,此次的分享被学校看见,继而又被区教育局看见,从此,徐仕伟成了单位团建、社区教育、市民课堂的“香饽饽”。“丁香、桂香、陈皮、八角,其实香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手工香只是换了种用法”“香的用法很多,不只是点燃,香膏可以涂抹,香丸可以煮、可以煎,香珠、香囊和香牌更可以随身佩戴”……徐仕伟的讲座打开了进入芳香世界的大门,很多人意识到用化学香除臭、驱虫可能适得其反;个别失眠教师在用到徐仕伟推荐的香后,失眠情况大为缓解……2019年,徐仕伟在“寻找社区好老师”比赛中,获得青羊区分赛场一等奖,2020年,徐仕伟的“中华芳香养生香文化”在公益课程成果展示中,获得青羊区一等奖。

原来,除了市场,也可以通过社区和公益,积极推广香文化。徐仕伟总结,而这也有助于他的生意和受众越来越大。

新闻推荐

七旬老人16年“卖报情”

无论春夏秋冬与天晴下雨,每天清晨,在达城老城区都能见到一位精神矍铄、满头银发的老人,手腕上托着一叠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报刊...

渠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