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基固本“筑巢引凤” 达州人口逆势回流
游客雨中畅游莲花湖。 (于鸿 摄)
离春节尚有近一个月时间,在广东务工的张培元一家已回到家乡准备过年。
“老家的发展势头很好,我要留在这儿创业,不走了。”今年38岁的张培元是达川区麻柳镇人,得知市委、市政府已在麻柳规划建设第二工业园区,达钢也将搬迁到此,在外当厨师多年的他决定提前抓住这个即将到来的“红利”,在家乡开一个饭店。
今日的达州,和张培元一样结束打工生涯回乡创业、生活的人越来越多。
统计数据表明,近三年,达州常住人口新增14.33万人,仅次于省会成都,位列全省第2;达州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近三年的比例分别为84.7%、85.9%、87.1%,呈持续回流态势。
2020年,四川省统计局公布了一项重磅数据:全省现有常住人口百万大县12个,达州市达川区、渠县、宣汉县3地上榜。
好平台吸引人
人,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如果一个地区常年人口呈现流出的趋势,这个地区长远的发展就会缺少活力、丧失动力。
“留住达州人、吸引外地人”“让更多人选择达州、热爱达州、建设达州”……达州历来十分重视人口的变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再三强调“人”的工作。
极度重视的背后,是达州“求人若渴”——在2012年之前,除了有180万人常年在外打工,这里每年还有10万人外迁。人口流出,带走了消费,更延误了发展。
唯有创新思变,方能逆势突围。
就业是留人之本。达州立足资源禀赋、依托区位优势,聚力发展“6+3”重点产业,锁定“三类500强企业”招大引强、招强引优。
2019年以来,全市先后引进“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7个,投资总额1763.87亿元,中国铁建总投资566亿元的“双城一线”综合开发项目将在达州再造两座产业新城;正威国际集团投资550亿元的新能源新材料基地项目成为达州有史以来民营企业投资最大的项目;江西方大钢铁集团投资200亿元的达钢集团异地搬迁转型发展项目标志着有着62年历史的达钢将“涅槃重生”。
这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优质项目,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2016年,王小松在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回达州工作,“给安家费、提供公寓。更重要的是市委市政府营造了很好的环境,提供了良好干事创业的舞台,让每个人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专业特长。”
2012年起,达州实施“千名硕博进达州”行动(后更名为“英才计划”),面向全国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截至今年,已累计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409名。
好环境留住人
去年8月初,四川首次发布民营经济发展指数。达州民营经济发展指数排名全省第2,“发展动能”指数全省第1。成绩的取得,与达州聚力改革、创优环境紧密相关。
要想留住人、吸引人,必须得有宜居宜业的环境。达州深挖潜力、苦练内功,全力提升群众归属感、获得感。
市民刘刚的孩子正上小学一年级。“之前计划到成都读书,为此专门转户口、摇号买了房子,耗费了极大的精力、物力。”刘刚说,了解新投用不久的达州东辰国际学校的师资力量后,他把孩子送去东辰就读,“享受相同的优质教育,孩子还在身边,何乐而不为?”
近年来,达州一方面加大对公立学校的改扩建投入、留住优质教师,一方面引进优质民办学校。(紧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客车行车记录仪记录斗气全过程 小车驾乘持铁棍拦车 还喊来铲车堵路助阵
拦车堵路5日下午,达城市民的朋友圈被川S70795客车“甩盘子”逼停后车的15秒短视频“刷屏”。6日下午,记者拿到了当事客车的...
渠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