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汇镇 记忆深处“不夜城” 巴河尽头新传奇

达州日报 2021-01-01 10:23 大字

三汇镇文峰塔

三江汇集

从米仓山幽幽林间涓流而出,巴河自北向南一路“奔走”了350公里,在达州市渠县三汇镇与大巴山南麓淌来的州河不期而遇。两河汇集注入渠江,三江交汇便是“三汇”的出处。

达州日报·巴中日报“践行‘两山’论·巴河千里行”大型全媒体联合采访组顺巴河流势来到三汇。作为巴河尽头、渠江源头,三汇的古往今来就如它的地理位置一样引人入胜。

自先秦,此地便有古代賨人活动,北宋年间建置。得益于发达的水路交通,以及制醋、锅罐、火柴等产业的支撑,三汇在数百年里都是远近闻名的兴旺小镇。自明末清初起,八方商贾来此创办商会,各地物产云集,人文融合交流,工商业高度活跃,三汇进入了空前的繁荣。

时代前行,物转星移,因社会需求,河面建起了电站,陆空交通迅猛发展,昔日停满商船的三汇河面,如今只见摆渡的孤单客船,“渔灯映红半边江”已渐成记忆。面对巨变,勤劳智慧的三汇人自强不息,凭着对绿水青山的执着坚守,在巴河尽头书写了新的发展传奇。

商贾“斗文”催生民间艺术

三汇曾用名“三会”,有多方会聚之意。据当地文献资料记载,光绪33年(1907年)商会所辖商帮就有19个之多,到抗战前后,专业商号更是达到262家,上游各县的米粮、山货、木材等,下游各地的百货、食盐等,大多到这里中转。水、渔、糖、菜、炭(柴)、铁六码头人气旺盛,且管理严格,市场秩序一派井然。

当时船只众多,放眼望去,三江之上,大小船坞密密麻麻,后船时常得用绳子拴着前船船舷,以此停靠。“船坞停满了三江六码头,江面上首尾相连的船只将各岸连接。若要过河,无需渡船,沿着连好的船就可以走到对岸。”三汇镇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宁是土生土长的三汇人,儿时的盛景几乎就刻印在他脑海中。河面船只最多时,从王坝沟一直停到渠江大桥,站在水码头望去,目光所及之处,只见蓝天、青山和商船。为了夜间行路安全,各船都会挂上几盏渔灯,一到夜晚,整个江面被灯火映得通红,故而三汇又被称作“不夜城”。

“不夜城”的来历不单是源于渔灯照江之美,还因这里听戏、喝茶、棋牌、赛马、斗雀、舞狮、说书、演戏、耍龙……五花八门的娱乐项目令人流连忘返。能有如此丰富的社会生活,与三汇商贾的多元构成有极大关系。

东晋以前,此地以古代賨人后裔为主,后因战乱瘟疫,人口大减。明清两次“湖广填川”,江西、两湖、福建、广东、陕西等地不少人移居三汇,加之天然的水运枢纽位置,各地客商逐渐云集于此。久而久之,商埠热闹了码头,各帮派势力开始争名逐利。有意思的是,帮派斗文不斗武,为崭露头角,他们延续了当地的彩亭传统。每年除官办祭祀、节庆外,此地民间各界要举办王爷会、药王会、单刀会、佛祖会、文昌会、三圣会、土地会等10余种庙会,加上赛马、斗雀、舞狮、说书、演戏、耍龙、拉旱船、抬总爷、踩高跷、车幺妹、放烟火架等民间传统文艺表演,那时的三汇镇热闹非凡。

要争就要钻研,各行帮商会除日常商贸外,心思都放在了如何办好一场庙会上。探索亭子的结构、造型、色彩、工艺,表演人员的服饰、妆容、动作……集各工匠精华,彩亭技艺大涨,后来约定每年3月16日—18日举办“彩亭会”,各显本领。这一过程将当地彩亭技艺推到高潮,现今的“三汇彩亭”能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吸引各地游客的文化招牌,离不开当时打下的坚实基础。

当然,在码头生活中,纤夫更是一抹色彩。滔滔江水边,纤夫“嘿唑嘿”雄浑的低吼声,演变成记录繁华过往的渠江号子。三汇彩亭、渠江号子、三汇川剧、三汇旱船……至今仍散发着古老迷人的魅力。

码头味道香飘八方

三汇的吃食与码头文化渊源匪浅,此地有百年历史的心肺汤圆便是从船上传来的。这道小食听起来腥得慌,但从老祖宗手里接过手艺的几位传承人却敢担保,这汤圆鲜香可口,吃过难忘。据当地老人介绍,心肺汤圆原是以前船工发明的,吃完猪肉后,剩下的猪心肺他们舍不得丢掉,左思右想,将各种调料入馅,拌炒、焖煮,加入高汤,出来的味道竟极合行船人胃口。很快,这种做法又在各商船间广泛传开,不止船工,来往商客品尝后皆惊其味美,并四处奔走告知,各地“好吃嘴”纷至沓来,心肺汤圆迅速打出名气。

同样是当地招牌的三汇锅盔,又与此地南来北往的商贾路人有关。旧时赶路耗时,需携带易保存又饱腹的干粮。三汇锅盔取麦面精粉,反复和面,装馅压秆,再贴至炉壁慢慢烘烤,不消多时,酥香便溢出锅炉。一个半指关节厚、饼面比脸还大的三汇锅盔干硬耐嚼,内酥外脆,广受喜爱。除此之外,锅盔摊主早早创新了锅盔夹凉粉的做法。尤其夏季,锅盔加上当地黄金叶做的黄金凉粉,麻辣爽口,清热去暑。后来,赶路人怀揣三汇锅盔奔走风尘,这个味道也就随之传开。时至今日,提起三汇锅盔仍令各地的好吃嘴魂牵梦萦。

相比心肺汤圆和三汇锅盔,一个更大的产业是三汇特醋。最鼎盛时,它不止是川东人家的厨房记忆,还通过陆上人力肩挑过万源出泰岭至西安,以及水路运输经重庆到汉口、宜昌,销往陕西、华北地区、湖北、华南地区等地。“三汇特醋”名声大振,不仅跻身“中国十大名醋”之列,制醋也成了当地一大重要的工业支柱。

繁荣三汇再次登场

昔日三汇的繁荣力压周边,民间还曾打趣称这儿更像渠县“首府”。但近年来,随着各地水陆空现代化综合大交通网格局的形成,以及上下游电站的竣工,三汇水上货物中转站的风光不再。因“水”而兴的三汇遭遇时代考验,几乎再无货物依靠水运来这儿贸易,随之产生的连锁反应便是人气散去、产业低迷、经济乏力。

当地党委政府迅速转变发展思路,借助绿水青山可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潜在内能,不仅制定了有史以来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引导群众绿色发展意识和生活方式,保证州河、巴河、渠江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还着力打造“一线两园两廊三片”特色产业带,以实现三汇的繁荣振兴。

依托三江沿岸生态资源,三汇规划了一条集观光体验、民宿康养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线,将生态优势转变为人气竞争胜势。同时,借力交通资源,强化可持续发展思路,从三汇镇至达营高速涌兴出口,规划了5000亩的农旅融合示范园,再依托水泥、石膏矿,延链、补链、强链,建成节能环保的建材物流产业园。最具地域风情的还数三汇正规划在三江沿岸、铁路沿线打造的15000亩“竹产业风情走廊”,人、船、火车皆在竹中穿行,既可“卧听萧萧竹”,又能“竹中窥落日”。

产业发展是经济复苏的一大关键所在,醋、酒、牛皆是三汇产业特色,为此,当地确定了壮大“三江特色经济走廊”的想法,依靠做大做响“一瓶醋、一瓶酒、一头牛”,带动当地其他经济产业发展。此外,三汇还规划了汇北片建设3000亩树莓、桑葚基地,汇东片建设3000亩优质水果基地,汇南片依托青山山脉建设5000亩茶叶基地。通过引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10000亩竹产业、2000亩优质水果、2000亩中药材基地已经建起,“一线两廊两园三片”的产业布局现已初具规模。

充分利用生态资源的同时,三汇的文化资源亦不可忽视。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当地的文化艺术基础十分深厚,除了拥有川东地区最大的乡镇川剧社,还成立了乡镇一级文联组织。张宁透露,三汇目前正着手以更高的审美情趣来恢复定期划龙舟、办彩亭会、放河灯等各项传统民俗事宜。

如流淌不绝的三江,三汇顺势而为,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再以绿水青山和独特文艺的魅力精彩登场,复现三汇的昌盛兴旺。

□达州日报·巴中日报联合采访组 文/图

新闻推荐

总投资约45亿元 渠江风洞子航运工程将于22日开工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田乙斯)12月17日,记者从渠江风洞子航运工程项目办获悉,该工程将于12月22日在渠县举行开工仪式。...

渠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