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姓氏故事】 渠县蒲氏:抗蒙元勋之后裔

达州晚报 2020-12-11 10:40 大字

□达州日报社社区记者 谯继

蒲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现在最近的百家姓排行榜上名列第186位。

渠县蒲氏,舜帝之师蒲衣后裔,抗蒙英雄蒲择之之后。其先祖入川定居渠县七百余年来,至今已繁衍32代10万余众,成为当地名门望族,人才辈出。

蒲氏起源及始祖舜帝

据渠县《蒲氏族谱》记载:盘古开天,羲皇兆源,炎黄和盟,尧舜帝传。溯我蒲氏出自河东,系山西蒲坂之地。舜帝蒲坂拜始祖蒲衣为师,载于史鉴,历传千古,朗诏人目。蒲姓者,皆衣之裔也。后世子孙繁衍,名人辈出。

据《柏国姓氏寻根》载,蒲氏有两个来源,一曰以国为氏,帝舜被封于蒲坂(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后蒲国被商攻灭,子孙便以故国名为氏。二是以物为氏,东晋时期,征北大将军、冀州刺史苻洪家(古苻与蒲通用)有一大水池,池中生有蒲草,十分茂盛,茎长三丈,节形如竹,时人倍觉奇异,故称其为蒲家。久之,子孙以蒲为氏。

《华夏百家姓探源》载:蒲姓起源山西,祖宗虞舜。尧封舜于蒲州,因氏,望出河东。舜曾建都蒲坂(今山西永济县蒲州一带)。舜被封于蒲坂而称蒲氏。《中国姓氏大全》亦载:蒲氏乃舜之后裔,舜于丙戌年正月立帝,定都蒲坂,称为蒲国。蒲国被商灭后,子随父姓,舜之子孙均以故国名为氏。繁衍生息,世代相传,故舜为蒲氏之第一祖先(始祖)无疑也。

渠县蒲氏先祖——蒲择之

据中华蒲氏文化研究会研究员、渠县三汇镇蒲氏宗祠管委会常务会长蒲广煕介绍,蒲择之系南宋绍定五年(1232年)进士,历官礼部尚书,宋宝祐五年(1257年)任四川制置史兼知重庆府。蒙兵南下犯蜀,蒲择之与练史胡载云移渠州城于礼义山抗击蒙军,守土护民,颇有影响,载于史册。

蒲择之奉调后,其子蒲涛留渠,在礼义山渠河北岸定居,故小地名为蒲涛坝(今属土溪)。经七百余年繁衍,蒲氏已成大姓,主要聚居于三汇礅子湾周围的重石、礅峰两村(今已并为重石村)。子孙后代分支分徙,迁居全县众乡镇,以及达县、大竹、万源、巴中、平昌、南充、重庆等地,总人口达10万之众,其中渠县4万余人。蒲择之乃为渠县蒲氏始祖,其子蒲涛、蒲潜为第二代祖。

据史载,公元1258年初,蒙哥汗以三路大军伐宋,亲率主力进犯四川、重庆府等地。

时四川制置使蒲择之,采用积极抗元保护四川和重庆府的防御战略,在适当地区、主要交通要道上,建立布险、囤积粮秣、建城筑寨来增强防务,并将沿河一带的府、州、郡、县治所迁至能攻易守的山寨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战略防御体系。制定了“守点不守线,联点而成线”的战略计划,发动军民在长江、嘉陵江、涪江、渠江、沱江、重庆钓鱼城、泸州神臂城、宜宾仙侣城、长宁兴文凌霄城以及岷江沿岸依山筑城,共有十八处之多,仅渠江及其支流就有四处,其中渠县境内就有礼义山(城)。

据地方志记载:礼义山又叫礼义城,现叫三教寺,城遗址位于今渠县东北方向36公里处,坐落在渠县土溪镇洪溪村内,占地1500余亩,从大河边到山顶海拔近千米,足锐顶峰,四壁如砥,前倚天险渠江,后枕大、小斌山,进可攻,退可守,龙盘虎据,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元两朝时,在蒲择之的指挥下,以弱敌强,坚持抗蒙斗争,书写了蜀中战争史上的奇章。后来宣抚李会、将军张需,继续执行蒲择之的抗元计划,将渠州治所从渠江镇搬迁到了礼义山上,严加设防。

1259年初,元军在木哥亲王率军下,攻打礼义山,妄图速战速决。不料渠州城早已森严壁垒,众志成城,几次进攻都遭到了渠州军民的英勇抵抗,元军被弩弓、滚木、擂石及土炮打得头破血流,尸积城下。

元军侵犯礼义山遭到惨败,只得匆匆收拾残兵败卒,向蓬溪大获山狼狈逃窜。1258年,整个四川除渠县礼义山、巴中平梁山、重庆合川钓鱼山(城)巍然屹立外,其余大好河山均被蹂躏在元军的铁蹄之下。

1255年在礼义山建立渠州城,至1275年正月,元朝东川副都元帅张德润攻打渠州,杀知州张资,血洗礼义山时止,英勇的渠州人民以礼义山为据点,同仇敌忾,保全了凛然的民族气节,整整坚持抗元斗争长达20年之久。

蒲氏宗祠独有“帝师堂”

渠县蒲氏始祖蒲择之与练史胡载云移渠城于礼义山(今土溪洪溪村境内)抗击元军,守土护民,功勋卓著。蒲择之转地抗击蒙军后,其子蒲涛、蒲潜留渠(县),就在礼义山渠江北岸定居。其子孙繁衍,遂成当地望族大姓。

蒲氏族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兴建蒲氏宗祠,后遭焚毁。又于道光元年至咸丰元年(1821——1851年),由蒲氏族人筹资在重石子坎下的风水宝地重石坪重建。宗祠的选址按中国传统风水的理论,在地理、地形、风水、字向方面作了慎重考究。宗祠后面有一横卧“巨龙”,名曰“重石山”。龙背上有高20米、围长15米、酷似龙头虎腰的双叠重石矗立,威武雄壮,名曰“龙石”,俗称“重石子”,重石村由此得名。

蒲氏宗祠有四殿(正殿、文昌殿、帝师堂、戏楼)、四坝(内坝三个、外坝一个)。正殿约300平方米,是祖宗正堂,供奉蒲氏祖宗牌位和祭祀用的大堂。帝师堂面积约200平方米,大堂正中悬挂着宽二米、长四米的木匾,匾中用金粉书写“帝师堂”三个大字,殿前有一联曰:作帝之师,我祖虞廷作典范,为王之佐,吴家宋代著奇勋。

蒲广煕说,在全国姓氏宗祠中,唯有渠县三汇镇蒲氏宗祠才有“帝师堂”之殿。据北宋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一书载:“蒲衣乃舜时贤人,十八岁为虞舜之师,舜以天下让,不受而去,不知所终。”故蒲氏宗祠内有“帝师堂”之殿。按封建礼仪,进入帝师堂,不但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即使是皇帝也要下跪叩拜。在封建社会,封建礼教非常讲究,舜帝之师如不是蒲衣而冒建帝师堂,则犯欺君之罪,全族遭诛。

重石村蒲氏宗祠一对石桅杆亦出类拔萃,规格最高,四川第一,全国少有。一是因蒲氏始祖出自于帝王之家,功德无量。二是出了宰相蒲发,翰林蒲国珍、蒲钟元。出了状元蒲国宝、蒲信、蒲仕安。三因历代皇室出了名臣蒲择之、蒲宗孟等一品官员21人,二品至四品官员数十人。四因出了才高八斗的进士达125人。

石桅杆总高20米,上细下粗,中有双斗,分节嵌接。石斗四角,每角有蝙蝠斜撑,上饰花纹。下有墩座,直径2米,样式八角。上为圆形扁鼓,上饰花纹图案。两根石桅杆由两石工各施一根,犹如一模所铸,毫无差异。安装时以木搭架,麻绳吊升。据传,民国十六年(1927年)六月初一午时立桅,当时雷雨交加,平地起水尺余,观者2000余人。

宗祠建造设计也十分考究,木质穿斗结构,青瓦屋面,封檐座脊,檐牙高啄,气势恢宏。殿内廊腰缦廻,楼阁相连,石碑林立。殿顶饰以龙凤仙鹤,龙麟奔腾,金蟾映月,二龙戏珠,双凤朝艳阳,仙鹤伴祥云,鲤鱼跃龙门。挑梁、窗棂、磉礅精雕细刻,精美绝伦。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

(本文采写过程中,得到蒲广煕先生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诚挚地感谢)

新闻推荐

渠县丰乐镇发现于桑故居 已被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点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田乙斯)近日,记者从渠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获悉,渠县新发现一处不可移动文物点——于桑故居,位于渠...

渠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