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会帮会 名目繁多 合法非法 良莠不齐(八)
另有资料说:清帮源于安庆地方粮帮。安庆是重要产粮地区。当时安庆府辖六个县,有十六个粮帮。到嘉庆初年,安庆粮帮水手秘密组建了一个安庆道友会,成员称“安庆道友”,后称“安庆帮”“庆帮”。他们编了一大套“道统”,拉进一些不甚相干的人充当祖师,甚至把佛教的历代祖师也排列进去。他们还在水手们聚居歇息靠近河岸的庵堂里或在船上摆设“佛堂”,置香案,供上祖师牌位,叫作“香堂”,并制订了一些规则。还编造了一套礼节,叫入帮者在香堂里举行一些类似宗教洗礼的仪式,还创造了许多隐语、手式、暗号,作为帮内人员秘密沟通联络的标志,内部叫作“切口”“令子”等。这种行为其后搞得更复杂,且花样翻新,令帮外人摸不清底细。
安庆道友会的产生是清帮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安庆道友会不等于整个清帮早期的组织,而只能是清帮早期组织的一个典型代表。安庆道友会成立后若干年中,原来的地方性粮帮秘密结社陆续融合到安庆道友会之中,成为一个团体,叫“安庆帮”“庆帮”。根据时局演进,政治需要,团体的名称演变成“清帮”“青帮”,安青也成“安清”“扶清”的一股潜在力量。其性质也由非法变成合法,清朝后期清帮就大肆公开活动。
据1996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127页载:“青帮创立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是由翁雍、钱坚、罗清等在清政府的授意下创造的。他们原是洪门派往北京坐探清廷消息的,后来被朝廷捉拿而投降变节了,以至青帮成了清政府的鹰犬。青帮有自己的帮规和仪式,以按辈分收徒的方式发展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南北运河的漕运船夫为清廷护运军粮,充当间谍人员。因此在这一时期,洪门视青帮为叛徒,两个帮会便成为仇敌。当时流行的‘由青转红,挂彩披红;由红转青,剥皮抽筋’的谚语,就是两个秘密结社之间互相仇杀的具体反映。以后,清政府改漕运为海运,青帮就在上海、天津等地以及长江下游各口岸建立帮会组织,以至青帮由原来的封建行帮逐渐演变成为城市游民组织”。
现在,我们再来看官方权威工具书《辞海》如是说:“清帮,又称‘青帮’,清秘密结社之一。传说发源于明代的罗教。至雍正四年(1726年),由翁雍、钱坚、潘清组织南北运河的船夫,为清政府承办漕运,规定帮规和仪式,按辈分收徒弟,长期在运河漕运中保持封建行帮的地位,后因漕运改为海运,遂在上海、天津、长江下流其他通商口岸成为流民组织。辛亥革命时,在上海设立中华共进会,曾受袁世凯利用,刺杀宋教仁。1927年,又为蒋介石所用,参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抗日战争时期,曾为日本特务机关利用,从事汉奸活动。后又与国民党军统特务相勾结。”
清帮于1930年前后传入达州。据《达州市志》644页载:渠县三汇船民为避免在外地码头被欺侮,数百人在四川合川至重庆一带港口加入清帮。其他县个别人在外地陆续加入清帮组织。1939年宣汉县城始有清帮堂口,名叫“中心堂”,1941年改叫“宣安堂”,有徒30余人。同年,河北镇定和重庆的帮徒到大竹县接收门徒,并设立清帮组织。
2014年编的由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万源掌故》103-104页载:“1943年清帮头子贺永松与驻军陆军一六三师四八九团营长、清帮头子潘俊明在万源县城河街开设明安堂,其弟贺永庆为清帮骨干,常在明安堂摆设香堂招收徒弟。上至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县参议会参议长,以及乡镇长多参加其组织。自此,清帮便成为万源最有权势的帮会。部分乡场有分支机构,徒众共数百人。”
1994年版《达县志》807页载:“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达县始有青帮组织,由在外地入帮的10名
帮徒于县城南街赵镇国茶园后院设达县明达堂,选邓伟烈为家长,冯乔荣为总务,赵镇国为道务,卢仕南任执法........每年六月六日置香堂祭祖师,收门徒、议帮事、申帮规。民国三十三年,帮徒增至30余人。次年,范绍增的儿子、达县驻军师长陈兰亭的女婿、上海青帮头子杜月笙的关门弟子范子清来达县,邓伟烈迫于权势,将达县明达堂家长宝座捧让给范。民国三十六年范子清离达,县人李贤陞(国民党军营长,清帮帮徒)回县,六月六日在北岩香会上夺取家长席位,“大开山门”收徒,趋炎附势者众,县城一些封建帮会把头也设法往青帮钻......帮徒中有不少国民党专县官员。民国三十八年,全县青帮成员1300余人。县城明达堂为总堂,城区设5个分堂,磐石、斌郎各设1个分堂。总堂增设副家长2人,分堂增设副家长1人。”
“青帮政治上与封建官僚、绅士、军警勾结,社会上与其他封建帮会合流,维护封建统治和帮徒利益,横行霸道。民国三十四年,帮徒钱世文向美丰银行贷巨款经营百货。因日本投降后物价下跌,钱世文赖账不还贷款,被银行扣留。“青帮”头子范子清闻讯之后,即带一群打手赶赴银行,打伤行长,银行无可奈何!平日,帮徒仗势鱼肉百姓的事,更不鲜见......”
《达县市志》671页还说,清帮帮徒邓伟烈和唐代全伙同贩运毒品(吗啡),范子清武装走私,纵匪抢劫,坐地分赃。
2016年版《开江县志》701页载:“清帮是清代把持运河漕运的封建行帮……分有兴武四、兴武六、江淮四、杭三、嘉海卫、嘉北等帮派……1949年6月城内清帮头子与普安场清帮头子唐××颜××争权夺位,发生暗杀案件,轰动会县。”
1949年,今达州市境内有清帮徒众一万余人。
至于清帮的“辈字”和家长式统制度则见于2015年通川区北外镇高家坝社区主持编纂的《高家坝社区志》第十章“社会风土”(176-177页)载:“清帮”初名“青帮”,又名“安清帮”,是清朝初年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传说发源于明代金祖,名纯属,号碧峰,安徽泗县人,后称青帮第一代祖师。第二代祖师罗清,甘肃兰州人。第三代祖师陆逵,号道元,江苏镇江丹徒人。清雍正四年由罗清徒弟翁岩(雍)、钱坚、潘清组织南北运河船夫为清政府承办漕运,规定帮规和仪式,按辈分收徒弟,长期在运河漕运中保持封建行帮的地位。由于这些成员的出生地点不同,风俗、习惯、语言也不尽相同,而漕运工作是一种集体性的艰苦劳动,他们在数千里的运输途中,经常遭到土匪的袭击和异帮人抢夺的威胁。因此,要把这批苦力劳动者组织起来霸住漕帮,非有强力的精神统冶和严格的帮规家法不可。青帮崇拜罗祖,实行严格的“辈字”制度,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一方面,沿河线漕运劳动者所到之处设置碇泊安息所,也是他们守护罗祖神的共同祭祀的集会所。这种共同信仰的建立,可以在生活不安定的水手们慌乱的心中,唤起一种连带感和道德感,产生团结力量。另一方面,青帮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辈字”制度和家长统治,其辈分按“清净道德,文成佛法,仁伦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礼,大通觉悟”二十四字排列,凡拜师入门,各按字辈,入门弟子与师父之间的关系如同父子一般。这样,前后世代相传,就使全体成员都置于一个等级森严的犹如封建家庭的序列之中。清帮内部,实行上下绝对服从的家长统治,宣扬“师徒如父子,同参如手足”,其核心是建立师父的绝对权威,可以“替祖代法”,对违反帮规的成员,施以各种酷刑处罚,使所有成员束缚在这种封建家长的控制之下不能自拔。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设香堂,供奉达摩祖师,收门徒、议帮事、申帮规。光绪十七年(1891年),小祖师王德降续订“万象昄国,戒律传宝,化度心回,临持广泰,普门开放,光明乾坤”24字辈。民国年间,又续订24字,即“绪结崛计,山芮克勤,宣华转忱,庆兆报魁,宜执应存,挽香同流”。民国时期,青帮人员极其复杂,上至地方军政要员,下至流浪汉。清帮在政治上与封建官僚、士绅、军警勾结,在社会上与其他帮会合流,横行霸道。其活动秘密,接冾用暗号,交谈用歇后语,俗称“黑帮”。入会成员执有达摩祖师像的证书,向师父跪拜宣誓,名曰“摆香堂”.......
新闻推荐
比篮球还大的马蜂窝隐藏在高层住宅空调井里,悬挂在高耸的大树上,附近居民连窗户都不敢开,怎么办?近日,渠县爱心志愿者协会救援...
渠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