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风云说略(一)
□罗学闰
无论是东晋还是西晋,抑或是我们所说的“五胡十六国”和“魏晋南北朝”,我的感觉就是“一团乱麻”(易中天也这么说),怎么个乱法?一个状态是“眼花缭乱”(那么多民族、那么多国家、那么多战争);一个状态是“头昏脑胀”(搞不清来龙去脉,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伸)。所以,我在读“二十四史”时,总要知难而退,把这段历史“无情地忽略”。但是,《达州晚报》的“愚夫说史”专栏还得继续,“两晋风云”成为“绕不开的一道坎儿”,那就采用“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笨办法,不舍晨昏、皓首穷经,态度坚决地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尽管如此,我也还是要壮着胆子才能来说两晋,因为实在难说。让我稍有底气的是,在两晋那些狼性十足、血肉横飞的历史大剧中,我们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人也上演了一出:两晋之际,巴氐人(实为賨人)流民军领袖李特之子李雄在益州称王称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皇帝)。要说明的是,两晋时期,国号林立,年号更是多如牛毛,所涉历史事件,若非特殊需要,都直接采用公元纪年。賨人李雄(304年称王)与匈奴人刘渊称王居然是“同庚”,他们一南一北,与晋王朝一起,成为一个“新三国”。
更有意思的是,李雄的“成汉政权”和刘渊的“汉国”都有一个“汉”字。李雄他们没有说明理由,因为他们的国号开始时叫“成”(或为“成都”的来由之一)。后来,李雄之子,成汉皇帝李期被李寿废为邛都公,囚禁别宫,自缢身亡。338年,李寿即位,改了年号,还改国号为“汉”,历史上合称“成汉”。而刘渊则说得理直气壮:因为冒顿单于是刘邦的女婿(用宗室女和亲),后世单于跟汉皇帝是表兄弟。兄终弟及,大汉帝统就当然由他来承接。这个冒顿单于也是个“残忍的主儿”,居然杀父(老上单于)自立,依靠训练有素的“敢死队”,把老上单于射成了“刺猬”。当然,刘渊“汉”的国号没有打多久,就被刘曜(刘渊侄儿兼养子)改为“赵”(318年,史称“前赵”),再被石勒建立的“后赵”所灭(329年,享国25年)。而“成汉”呢,也于东晋永和年间被东晋大将桓温所灭(347年,享国43年)。
东晋荆州刺史桓温灭蜀(347年),主要的收获有两项:一是战功卓著,人气陡升(牛气十足),向皇帝宝座“更近一步”,但他最后并没有称帝(后面要说);二是得到了一个让女人看起来也舒服的美女(成汉末代皇帝李势的妹妹)。桓温其实是东晋明帝的“驸马爷”,南阳长公主见桓温“书屋藏娇”,便兴兵问罪,见到李势的妹妹,惊艳其美,手中兵器掉落,说:我见犹怜,况老夫乎!意思是,我看了都觉得“寡安逸”,何况(桓温)那个老东西呢?后来,东晋王朝就像“老年痴呆患者”,“大脑”管不住“手脚”,西蜀又“闹独立”。谯纵,乃巴西南充(今四川南部县)人,十六国时期西蜀政权建立者。413年,中央政府“主要领导人”刘裕又派兵把谯纵“剿灭”(兵败被杀),这也是后话。题归正传,我们来说两晋风云。
(一)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是是非非”
司马昭“随手一指”,司马炎就成了西晋的“开国皇帝”。不像秦始皇要“扫灭六国”、刘邦要打败项羽,司马炎当时的心情肯定堪比“乞丐拣到金元宝”。坐在皇帝宝座上回望来路,那些往事涌上心头。司马炎的“世子”之位得来也还是颇费周折的。我们前面说过,司马师没有儿子却有“养子”,这个“养子”就是司马攸(司马炎之弟)。司马师突然去世,执掌大权也“兄终弟及”。司马昭也还是“讲良心”,多次说“死后要把位置传给攸儿(司马攸)”,意思是要“归还正统”,惹得司马炎(司马昭长子)“很不高兴”。好在司马昭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下达“正式文件”,让司马炎感觉到“还有希望”。
司马昭“归于正统”只是“说一说”,在两晋的历史上也还有人真就这样“做一做”,这个人就是成汉皇帝李雄(李特次子)。324年,当了18年皇帝的李雄力排众议,执意立李班为太子。李雄的理由与司马昭“惊人相似”。他说:我兄李荡,是先帝的嫡统,可惜早逝,况李班(李荡长子)仁孝好学,必能承担先帝基业。他的想法也是“归还正统”。然而,后宫和朝臣几乎是“全票否决”,让李雄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司徒王达说:先王立嗣必立亲子者,是明身份而防篡夺。太傅李骧哭着说:祸乱从这里开始了。334年,李雄因头部溃疡而死,太子李班继位,虽然实现了“归还正统”,却又违背了“父死子继”的一般规律。于是李班还在李雄灵前哭孝,即被李雄的儿子李越刺杀,后推李期为帝。正如太傅李骧所说(祸乱从此开始了):权力的争夺、内部的残杀,从此拉开序幕。有史家分析说:成汉政权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在咸和八年(334年)。
远古的传说中,帝王都“来路不明”,有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也有“踏上巨人脚印受孕”的,就连刘邦也说他是“母亲和蟒蛇”生的。司马炎不存在“来路不明”的问题,父亲司马昭、母亲王元姫,历史上记得清清楚楚。都说“帝王有异相”,这才是司马炎“最大的短板”(长相平凡无奇)。没有异相,司马炎就“装”。他的“绝活”是“不剪头发”,最后不只“长发及腰”而且“长发拖地”。这垂地长发把《禹贡地域图》的作者裴秀(东方地图之父)惊呆了,直说“此相贵不可言”。这个裴秀,本是曹爽的“粉丝”。“高平陵政变”后弃暗投明,投身到司马昭麾下,到司马炎“长发拖地”时当上了“尚书仆射”。也正是这个“尚书仆射”,想到了刘邦想废长立幼时的“商山四皓”,开始给司马炎拉拢“唱赞歌的人”。先是贾充,山涛、何曾紧随其后,硬是让司马昭“改变看法”,把司马炎立为“世子”(264年)。而这几个人,也因“说说好话”成为西晋的开国功臣。
当然,司马炎被立为“世子”肯定不仅仅是因为“长发拖地”这个表面的原因。前面说到的司马攸,在朝中也有一帮“血旺兄弟”。“世子之争”(嫡庶之争)经年累月。到司马昭病重的264年,司马炎29岁,司马攸才17岁,这是司马炎的年龄优势。我们知道,司马昭和郭太后“研究决定”让曹奂继位称帝的时候,迎接“准皇帝”入京的中抚军司马炎。而司马攸从小以好学著称,其书法还被称为“当世楷模”,颇有“名士之风”。在“靠枪杆子”说话的年代,“军界首领”的身份,是司马炎最大的优势。当然,让司马昭改变看法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了。这就是历史,总是扑朔迷离,我们也只能相信“既定的事实”。
司马炎是历史上有点儿复杂的皇帝。本来是个“公子哥儿”(生活奢侈),可“一当家就知柴米贵”,提倡厉行节约。不仅当庭烧掉了价值不菲的“雉头裘”(以雉头羽毛织成),而且差点让太医程据的脑壳“搬了家”。这个程据后面还有“好戏”,司马炎死后,白痴皇帝司马衷继位,这个程据与皇后贾南风私通(面首),皇后“玩腻了”又把他一脚踢开。司马炎最大的成绩,就是扫灭东吴,实现“天下一统”,做个名副其实的皇帝(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要想消灭东吴,需要增强综合国力(兵强国富)。因为从古至今,打仗都是“烧钱”,打胜仗的保障是“有饭吃”。从司马炎称帝(265年)到孙皓投降、东吴灭亡(280年),共有15年时间。这段时间,西晋都在准备打仗(灭吴),他采取的“国策”是“奖励农耕”,还有自己的“责任田”(籍田)。史官记载了这件事:268年的春天,司马炎亲到“籍田”推了三次犁。两路大军、一举灭吴的事实,雄辩地证明,司马炎的“国策”是完全正确的。还有一件比较正面的事儿是,委派开国功臣贾充制定了《晋律》,推行依法治国,贾充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学家。
关于司马炎的“负面报道”,在历史上相对较多,也为读史的人们津津乐道。第一件事就是“好心办坏事”。司马炎深刻总结他们祖孙三代“成长历程”,认为曹家的大权之所以轻易被司马氏“拿走”,是因为曹家连“招架之功”都没有,更莫说有“还手之力”了。造成这个被动局面,是因为曹家虽然也封王,但这些“王爷”们几乎都是集中居住在邺城的“富家翁”(集中监视居住),更莫说兵权和事权了。司马炎“一声吼”,曹奂就举起了“投降的双手”,把曹魏的江山社稷“禅让”了。
司马炎也爱观察历史,消灭东周、扫平六国之后,秦始皇用“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结果“二世而亡”。鉴于这两个方面的历史教训,司马炎就坚信“分封制”的威力,分封的规模很大,一次就把司马氏祖孙三代的同宗封了17个“王”。“王国”的国王们都把快乐的心情“写在脸上”,因为手里不仅有权,还有兵。司马炎的设想是,晋朝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各个王国都可以“带兵勤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到了司马衷时代,王国的“国王”们却各怀鬼胎,不是进京“勤王”,而是要么废掉皇帝自立,要么让“傻瓜皇帝”复辟,要么把贾皇后(贾南风)废来废去,让贾南风在后宫和金墉城之间“搬来搬去”。由贾南风惹起的“八王之乱”,最后在金墉城把贾南风“彻底埋葬”(这是后话)。
司马炎是个“花心大萝卜”。273年,司马炎公开选美。诏令三公以下官员把女儿送到“选美现场”,胆敢隐瞒不报的,以“大不敬”论处(灭九族)。同时,还诏令全国百姓在选美期间“禁止婚嫁”。起先,皇后杨艳“主持选美工作”。凭着女人的本性,杨皇后满含醋意,就耍起了“小心思”,让容貌漂亮的直接落选。司马炎看选的都是些“歪瓜裂枣”,十分生气,把杨艳晾在一边,亲自抓“选美工作”。这样一来,在皇帝皇后周围才有了美女如云的景象。据载,280年扫灭东吴后,司马炎又收编了孙皓的后宫(五千人),西晋的后宫轻易地突破了“万人大关”,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宫中美女这么多,司马炎却为“夜生活”发愁。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制造了一辆“羊车”,把与美女“共度良宵”的决定权,交给“那只拉车的羊”。(待续)
新闻推荐
10月24日下午,渠县轻纺服饰产业广东峰会暨中国西部时尚之都招商推介会在广东东莞举行。在签约现场,南京天上龙服饰、佛山市...
渠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