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三国”那些事儿(十二)
据《三国志·孙皓传》载,孙皓后宫已有美女数千,但他还不满足,不断地选秀女入宫。而且又引激流入宫,遇有不合意的宫女,即将其杀死并让尸体顺流飘走。残暴如斯,上下离心,臣民像躲避瘟神一样躲避他。天纪四年(280年)灭国前夕,孙皓居然“回光返照”,想调集水军进攻晋国。兵还未发,将士却全部逃之夭夭。当然,孙皓也在当年向晋国举手投降,被封为“归命侯”,“三国”的历史大剧就此落幕。正如刘禅,末代皇帝们都能“享受生活”,太康五年(284年)孙皓死在洛阳。与刘禅的“乐不思蜀”不同,他留给我们的是成语“虚位以待”。
东吴的后宫乱象丛生,主要表现在“国家主持人”孙权的身上。他是三国“国家主持人”中岁数活得最大的。太元二年(252年),孙权走完他辉煌的人生之路,享年71岁(人生七十古来稀)。《三国志》记载,那时的人活到40岁,就必定为自己准备棺材,几乎成为不成文的规定。现在农村也有这种现象,不过年龄已经放宽到60岁。孙权岁数活得大,夫人娶得多,仅在《三国志》中有传的就有六人,在三国“国家主持人”中稳居第一。孙权的第一个夫人为谢氏,是母亲吴国太给她聘的妃子。孙权有点像“猴子掰包谷”(喜新厌旧),娶了第二个夫人徐氏后,就不讲“先来后到”,非要把徐氏名位排在谢氏前面。谢夫人当然“不同意”(失宠),也“气不过”(早死)。
徐夫人是个“过婚嫂”(丈夫陆尚早死),被孙权在吴郡时聘为妃子,让她抚养长子孙登。后来,孙权转战他处,又以徐氏“妒忌后宫”将她废弃在吴郡。十多年后,孙权立孙登为太子,群臣奏议立徐氏为皇后。孙权不许(想立第三个夫人步氏),徐夫人也很快就“怄死了”。第三个夫人步氏,就是为孙权生下一对“虎女”(大虎小虎)的女人。步夫人因容貌美、个性好(不妒忌)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孙权称帝后,想立步夫人为皇后,又与廷臣发生严重的意见分歧。廷臣说:必须立徐氏为后,否则以死相争。孙权没办法,步夫人就“只好等起”。生前没等到,死后于赤乌元年(238年)“被追赠”。
第四个夫人王氏,由选秀入宫,受宠一时。孙和被立为太子,孙权有了“立王氏为后”的打算。素来不喜欢王氏的孙权女儿大虎(鲁班)“勇敢地站了出来”,诬陷诽谤,死缠烂打,还说孙权病重时“王夫人显得很高兴”。孙权“火起”,对王夫人“日娘乱开啕”(怒骂)。《三国志》说:王夫人忧郁而死。第五个夫人也姓王,也是选秀入宫,为孙权生了儿子(孙休)。她有一条“硬措施”:其他嫔妃受宠爱的,都被撵出皇宫。孙权对横刀夺爱的小王夫人“以牙还牙”,小王夫人也很快被撵出皇宫,被安置在公安,死后也就埋在那里。幸好儿子孙休后来称帝,她被“追赠皇后”。
第六个夫人潘夫人,因父亲犯罪被处死,姐妹俩被送进“皇宫织室”(幸好没有去干舂米的苦活)。孙权看她不是一般女子(鹤立鸡群),就“提拔”她进入后宫,生子孙亮(后来称帝)。赤乌十三年(250年),儿子孙亮立为太子,次年(251年)潘夫人被册封为皇后。她生就一副蛇蝎心肠,嫉妒成性,加害袁夫人等多人(孙权的夫人肯定多于6人),还残害后宫宫女数人。孙权生了重病,她野心勃发,派人去打听“吕后称制”故事(想做吕后第二)。不曾想,宫女们早就对她恨之入骨,趁潘夫人熟睡之机,把她勒死在床上(让她“睡过去”了)。她是孙权册封的唯一一个皇后,也是荣幸地与追随而来的孙权合葬的一个夫人。
我们发现,孙权的后宫虽然复杂,但孙权善于“复杂问题简单化”,感觉“不安逸”的就弃之不用,且采用“异地安置”的模式,避免造成“次生灾害”。读完《三国志》,我没有搞明白一件事:孙权的长子孙登是“哪个娘生的”?网上查找,也有两种答案,一是生母不详,二是出生低贱,相当于没有说。答案只有孙权知道,可惜早就“死无对证”了。这是孙权亲自制造的“千古之谜”。孙权“百年之后”的几个“国家主持人”,也都乏善可陈。但是,为了为文的完整,又出于“节约篇幅”的考虑,只说出他们的名字:孙亮、孙休、孙皓。
(五)诸葛家族的“三国风采录”
读过《三国志》的都知道,有两个复姓家族,在三国历史上熠熠生辉,一是个诸葛家族,诸葛亮父子(子诸葛瞻),还有弟弟诸葛均,服务于蜀汉的“文攻武卫”;诸葛瑾父子(子诸葛恪),在东吴“出将入相”;诸葛诞,则奔忙在曹魏东征西讨的战场。一个是司马家族,在汉献帝把曹操、曹丕培养成“国家主持人”的过程中,注重“观摩学习”,最终从曹魏手里夺取江山社稷,成为晋朝的“国家主持人”,完成了三国的统一(三国归晋)。
有资料称,诸葛亮、诸葛瑾是亲兄弟,而他们与诸葛诞则是堂兄弟。三个人的父亲诸葛珪(东汉太山郡丞)、诸葛玄(东汉末年豫章太守)是亲兄弟。诸葛珪、诸葛玄的父亲是诸葛丰,这个说法站不住脚,因为诸葛丰是西汉元帝时的“朝廷大员”,再是长生有术,也活不到200多岁吧。所以,我们只可以把诸葛丰看成三国时诸葛家族的“远祖”。中国人都喜欢认祖归宗,这可能是“由血缘关系组成氏族”的文化遗存吧。我想,这种文化遗存,不是在“母系氏族”时期。因为中华姓氏传统,都是“随父亲姓”,这是父系氏族时期的重大变化,因为男人成为“生产生活的主角”,“男耕女织”成为典型的家庭分工,黄梅戏《天仙配》仙女唱道:你耕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所以,“男”就是“田地里的劳动力”。
在古代尤其是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是相当低的。“七出三不去”的“婚姻法”,让妇女在家庭中,始终“小心翼翼”和“胆战心惊”。“七出”是古代男性休妻的“标准理由”(无子、淫佚、不事姑舅、言多、盗窃、妒忌、恶疾),“三不去”则是不可休妻的规定(有所娶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休妻”是“理由满满”,“护妻”处在“最低限度”。“七出”中“言多”的规定很有趣,“话说多了”也要被“丈夫无情地休掉”。而且还真有人这么做,是谁呢?班超和班固,一个休妻明志(班超),一个嫌妻子“话多”(说他沉迷于音乐)就愤而休妻(班固)。不过“三不出”的“先贫贱后富贵”的规定,还是很符合“现代价值观”,对“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丈夫们,是最好的“批判”。
回到姓氏问题上来。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随父姓”,或许是“封建铁律”。所有的族谱,都是以男性为宗;所有的大族,还有“宗正”,也绝对是男性担任。辛亥革命后,解放妇女的思潮和运动逐渐火热,最迟到解放前夕,对于“随父姓”还是“随母姓”给予了充分的自由。
诸葛丰是怎样一个人呢?据《汉书·诸葛丰传》记载,他是琅琊郡人,起初因为通晓经学而作“琅琊文学”。后来,被御史大夫贡禹征召为属官,然后又被举荐为朝官(侍御史)。汉元帝时,升职为司隶校尉。司隶校尉是个什么官?司隶校尉,旧号“卧虎”,是西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周边地方的监察官。始置于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既有“卧虎”之称,则可能有“秘密性质”,可能相当于香港的廉政公署。官有多大?俸禄(官秩)在二千石左右。据汉阙研究专家们说:官秩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员有立阙资格,相当于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市长。渠县土溪城坝遗址的河对面,就有六处汉阙(均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说明渠县这个地方真是地灵人杰。自先秦到两汉再到魏晋南北朝,宕渠一直是川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只可惜,东汉末年,建阙之风不再流行,否则三国时宕渠人王平和句扶都可以“立阙”显扬于后世。
诸葛丰最大的特点:以执法严明、刚直尽忠见称。这个最大的特点,先被视为优点,汉元帝命为光禄大夫,以示褒赏;后被视为缺点,他竟然要把皇帝宠臣许章(既是侍中又是外戚)依法治罪,元帝没处罚许章,却没收了诸葛丰的“符节”。据说,司隶校尉“不持节”,就始于三国时“诸葛家族”的远祖诸葛丰。后来,诸葛丰在春夏时办案治罪,违反“四时之法”(春夏不办案,只能秋后问斩),元帝将他调任城门校尉(贬谪)。诸葛丰到任后心情郁闷,又告发光禄勋周堪和光禄大夫张猛。元帝说,诸葛丰先前赞颂二人,现在却告发他们,前后不一,显然属于别有用心,罢了诸葛丰的官,削职为民,永不叙用。
说三国的诸葛家族成员,我们也按照魏蜀吴的习惯顺序来吧。当时,诸葛亮在蜀,诸葛瑾在吴,诸葛诞在魏。天下动荡、军阀混战,诸葛家族虽是“一家人”,却又“各为其主”。《世说新语》载:(诸葛)三者并有“雄名”,时人曰:蜀得一龙,吴得一虎,魏得一狗。“龙和虎”都好理解,但是“狗”呢?这就要把汉高祖刘邦“打扰一下”了,是他著名的“功人功狗论”让诸葛诞得到“狗”的称誉(魏得一狗)的,此“狗”乃“功狗”也。诸葛诞,字公休,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在曹魏官至征东大将军。
两汉以来,官吏的走向是:从中央到地方,再在地方各层级历练,卓有成就的,才回到中央任职。比如,我们渠县的冯焕阙铭文曰: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使君神道。沈府君阙(全国唯一双阙)铭文云:(左)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侯沈府君神道,(右)汉新丰令交都尉沈府君神道,就基本体现了这样的“为官路线图”。我们的诸葛诞,道路也走得差不多。先以尚书郎(京官)被任命为荥阳令(地方官),再因“考核卓艺”,再入京都任“吏部郎”,再升职为“御史中丞”兼任“尚书”,后外放为扬州刺史。(待续)
新闻推荐
渠县竹林村征地款迟迟没到位? 财政所:报表审批通过立即拨款 “同一个项目,其他村征地补偿款已经下来了,可我们村组长迟迟不交报表,造成财政所不能拨款。”近日,渠县
77岁的张友银告诉记者,2018年为修建“幸福大道”,竹林村2组被征地17亩,群团村2组也被征了不少地。据他了解,渠县国土局早就把...
渠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