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的“姐妹花”

达州日报 2020-02-15 08:44 大字

姐姐张倩在社区为居民检测体温

妹妹张玲在隔离病房抗“疫”

2020年新春之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全国各地打响,一个个平凡人穿上战袍,冲向了最危险的战“疫”一线。他们是父母、是子女、是丈夫、是妻子,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疫战士”。在渠县防控一线,就有一对“姐妹花”:姐姐张倩是渠县三汇镇西坪社区的一名普通社区医生,41岁,党龄11年,从事医护工作10余年;妹妹张玲是渠县第二人民医院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35岁,党龄13年,医龄15年。疫情发生后,姐妹俩主动请缨,冲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医护人员 必须舍小家顾大家

“幺儿,你搬过去和婆婆爷爷住要听话哈,妈妈和爸爸要天天出去下乡排查,没得时间管你哟。”姐姐张倩,每次出门前都要嘱咐刚上高中的儿子。由于天天都要对社区的每户居民进行排查,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一家五口分成了“两个小家”。张倩告诉记者,自己内心其实也很害怕,可是特殊时期,她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必须舍小家为大家。

2020年1月25日,张玲一家人正在客厅里享受着久违的团聚,手机提示消息突然响个不停。拿起手机一看,原来是渠县卫健局发出了紧急通知,要求推荐3名护理人员作为渠县人民医院的后备医务人员,张玲出于本能反应直接在群里报了名。她以为老公会责怪她,可老公只是说:“保护好自己,家里一切有我,等你平安回来!”

“17年前的非典,我刚刚入伍;17年后,我成了一名医护人员,这是职责,也是使命。”张玲2002年12月入伍,2004年3月考入白求恩军医学院学习,工作以来,多次获得“优秀护士”“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如今35岁的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两个儿子。因为工作原因,夫妻双方分居两地,丈夫一年才回来两次。她原本想趁春节期间一家人好好团聚,“可是,疫情来势汹汹,穿上那身白大褂,我就不仅仅是妈妈、是妻子了,更是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张玲说。

为了抗疫

20多天没有回家

张倩所在的三汇镇西坪社区,在边界重要路段设立多处检查站,张倩每天要做的就是对过往车辆进行消毒,为过往的人员测量体温,同时对社区居民进行上门摸排调查,密切关注有武汉居住史和接触史的人员,并及时上报。“为了更快地将每家每户的情况掌握清楚,我每天早上8点就出门,一直到晚上8点才回家,20多天来,天天如此。”张倩说。

“妈,娃娃乖不乖啊?辛苦你了,你也要注意身体哈.……”从正月初一主动报名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已经有20余天没有回过家了,张倩面对电话那头熟悉的家人,她不能让家人担心。

共同心愿

希望战“疫”早日结束

“把工作做细做足,是取得战‘疫’胜利的重要武器。有时候为了不放过每一个潜在的风险,我会连续去一户人家好几次,有些居民不理解,反而说我大惊小怪,甚至还讽刺说我把身上带的病毒传染给他们了。”张倩说,当不被人理解的时候,她也感到很委屈,可是,疫情防控的责任落到了她的肩上,她只能和居民们讲道理,取得他们的信任。

张玲说,为了节约医用物资,提高物资使用率,他们医护人员一旦穿上防护服,一穿就是五六个小时,遇到病人多的时候,七八个小时也是常有的事情,走出隔离区,只感觉全身瘫软。

“面对病毒,恐惧是每个人的本能。很多病人刚来隔离区的时候,情绪都很不稳定,很暴躁,有时候会破口大骂,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被隔离起来。”张玲说,很多疑似病人被隔离后,也会变得消沉。医护人员能做的只能是安抚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疫情结束后,我想去看看武汉这座美丽的城市。”张玲说,希望这场战“疫”早日结束,让她们姐妹俩和家人早日团聚。

□文/图 本报记者 钟泽廷

新闻推荐

这个匆匆离开的人感动了你我

2月11日上午,一名男子匆匆赶到渠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门岗,他放下一个纸包就匆匆转身离开。疑惑的值班民警打开纸包一看,顿时...

渠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