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装”蜕变时尚单品

达州日报 2019-08-30 11:24 大字

破洞牛仔裤穿出时尚范儿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衣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为了遮羞、避寒,即使衣服破旧不堪,也要缝上补丁继续穿。

随着时间的流逝,经济社会得到质的飞跃,服装也从生活必需品演变成了大家重要的时尚单品,而补丁破洞衣服——“乞丐装”也成为了一种潮流,受到大家的欢迎。

上世纪六十年代: 布料短缺 补丁衣服“盛行”

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人们虽然在政治上翻了身,但那时候整个中国仍然贫穷,基本的温饱都难以解决,衣服自然只能起着御寒、遮羞的作用。陈小蓉出生于1966年,今年已经53岁,是土生土长的达州人,对于这段历史感触颇深。“我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家里穷,根本没钱买布料做新衣服,衣服破了一个洞也不舍得扔,大人就会在破洞的地方缝上补丁,很多衣服、裤子是补丁重叠着补丁。”据陈小蓉介绍,她在家中排行老三,哥哥姐姐的衣服到她能穿得上的时候,已经打上了许多补丁,衣服能够遮羞、保暖即可,也不会讲究好不好看。由于大家都穿着补丁衣服,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

陈小蓉至今还记得同学闹的一个笑话:“那个年代没钱买布料,以前有一种尿素是用帆布口袋包装的,有些人就拿来做裤子。我记得一个同学有一天穿着一条裤子,膝盖上对称印着‘尿素’两个字,现在回想起来感觉挺好笑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补丁衣服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补丁衣服逐渐开始退出舞台。

王成明是渠县人,出生于1983年。“我家是农村的,那时候家里很穷,有我和妹妹两个孩子。在我5岁时,除了冬天基本上我都是穿的开裆裤,补丁衣服更是家常便饭。由于男孩子调皮,屁股的位置基本上是烂得最快的,也是补丁最多的地方。”据王成明介绍,由于自己和妹妹两人在家族里年龄比较小,经常会捡堂哥堂姐的补丁衣服穿。虽然是补丁衣服,但是经过父辈的巧手加工,补出来的衣服反而有一种美感。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家经济状况好了起来,慢慢地我不再穿补丁衣服,也再没有穿过堂哥堂姐的衣服了。”王成明清晰地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让他们两兄妹过年时能够穿上新衣服,父母就会背着粮食、家禽到镇上卖了后,给他们两兄妹买新衣服。但是那时候买一件新衣服,平时是舍不得穿的,都会留到过年过节走人户的时候穿。

如今:

穿“乞丐装”成为时尚

在如今这个经济飞速发展、流行时尚更迭较快的时代,小清新、田园风、森女风、嘻哈朋克风等各种流行元素袭来,普通的服装越来越无法满足大家的审美需求,那种个性夸张、风格独特、不走寻常路的服装风格受到大家的热捧,而补丁破洞衣服居然也成为一种时尚。

王欣雨家住在达川区,是典型的95后,也是一个时尚达人。“我家里的破洞牛仔裤至少有十几条,感觉破洞补丁元素时下很流行,我最烂的一条长牛仔裤,两个膝盖到脚踝的布料都没有了,感觉还挺酷的。”王欣雨说,有时她还会把自己闲置的牛仔裤,创意制作成破洞裤,认为不破洞不时尚。而这种补丁破洞时尚,也渐渐受到不同年龄层的欢迎。“我虽然年龄大了,但是也会穿破洞衣服,家里的孩子穿这类服装我也能接受,感觉还是挺有美感的,现在也很流行。”刘雪梅今年刚刚50岁,据她介绍,自己至少有五六条破洞裤。

从帽子、衣服、裤子,再到鞋子,从头到脚的服饰,补丁破洞元素已经融入到人们服饰的方方面面,成为时下一种流行趋势。在街上,经常可以看到行人衣服肩上留下几个不规则破洞,或在衣角、袖口弄出锯齿状的缺口;牛仔裤的破洞从膝盖破到小腿肚,再弄出些碎状的流苏;或者再用不同颜色的布料粗糙地缝在破洞上,故意打造出补丁的感觉,时尚不失个性,这种补丁破洞风已经在达城市民中掀起了时尚风暴。

□本报记者 罗天琪 文/图

新闻推荐

渠县扬尘源头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为切实解决扬尘污染问题,渠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多措并举,有序推进整治工作,接受媒体监督。从8月起,渠县广播电视台记者在扬尘办...

渠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