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江边有位老人 90岁仍徜徉在诗歌的海洋

达州晚报 2019-05-31 15:27 大字

以梦为马,莫负韶华,90岁的寇森林依然在追逐自己的梦想,恰似他的新书《追梦之路》。自小燃起“红军梦”追逐跟随党的步伐,19岁入党参加革命,历任渠县白兔乡党支部书记、三汇镇镇长、县委宣传部部长至1990年离休。而诗歌就是他现在的梦,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79岁发行第一部个人诗集。80岁开始先后主编出版发行诗歌集8部。84岁倡议成立渠江诗社,创办社刊,填补渠县诗歌史上空白。86岁首倡渠县创建“中国诗歌之乡”暨设立全国性的“杨牧诗歌奖”。87岁在渠县倡导设立“新苗杯”校园诗歌大赛,大力推动诗歌进校园、进万家的活动,90岁发行第二部个人诗集。

1929年,寇森林出生在渠县静边镇寇家坝一个清贫农家。在寇森林幼年读书的启蒙时期,他八十高龄的曾祖父寇成模,不仅一字一句地教他熟读“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诗句谚语,而且还手把手地教他用毛笔写了一遍又一遍。“这些诗句谚语不仅给了我‘求学’、‘吃苦’的精神动力,而且启发了我热爱诗词的兴趣。”

1948年6月在渠县私立来仪中学(现渠县二中)上高中的寇森林,义无反顾加入中共地下组织,创建了白兔、八庙两个乡党支部,任党支部书记与县委地下交通站交通员。

“不知何时起,每次有了诗歌灵感,就会记在本子上,之后反复研读,但凡词不达意,便会多次修改。读给别人听,请前辈修改。”寇森林告诉记者。此前忙于工作,很多诗歌都被零零散散记在本子上,写过的诗本草稿不计其数,如今保留完整的还有三册。

1952年,寇森林在渠县万寿乡工作。一天,他在翻阅报纸时,突然在报纸的一角发现原《川东报》创刊一周年在征集诗歌。“当时欣喜万分,作诗多首,反复修改,从中挑选了《农民喜爱川东报》邮寄过去,这是我第一首刊发的诗,署名‘金石’。”从最初诗本草稿到刊发,寇森林沉淀数年,他明确了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世纪变迁、时代发展、各类工作的转换,坚定不移的跟着党走,把信念和追求化为诗歌成为了他矢志不渝的追求。

1990年,寇森林离休后发现渠县老年人似乎没有活动机构,随后积极创办渠县老年人体育协会、老年大学、老年福利公司、老年书画艺术社、渠县老年报等。

“党和国家一再号召退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于是我准备重操旧业,散发余热写春秋。”寇森林自此开启了自己诗如泉涌的时代,2003年,他看电视剧《延安颂》写了一首新体诗,发表在《濛山文艺》上后,提高了他的创作热情。开始学习格律诗。“多以渠县为灵感创作源泉,紧扣时代主旋律,所见所闻皆成诗。”寇森林笑着说。

直到2008年,寇森林共作诗300余首。“何不就此出版发行?”一个念头萦绕在他的心间,思动而身必行,同年出版发行个人诗集《宕渠行吟》。2013年诗友们一致认为,渠县诗歌有丰厚底蕴,应把诗歌创作者凝聚在一起,推动渠县诗歌文化发展,已84岁的寇森林积极倡议建立渠江诗社。2013年12月29日召开了渠江诗社成立大会,大家一致推选寇森林为首任社长,2016年4月1日更名为渠县渠江诗社。2017年1月7日,在渠江诗社的基础上,成立了渠县诗歌协会。

2014年,寇森林带着诗社和诗协创办了渠县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诗歌类别季刊《宕渠诗丛》。“我现在微信里面诗友300多人。”寇森林告诉记者,以诗会友,他组织大批诗歌创作者在2009至2017年间先后出版发行《宕渠华章·诗文集》《宕渠晚霞吟》《魅力宕渠》《追梦者之歌》《胜利之歌》《磁心石》《小康路上》《宕渠诗丛》诗歌集8部。

2014年秋,寇森林提出以渠县创建“中国诗歌之乡”这一构想,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

“我随后在电话上连续三次与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杨牧联系,敲定了在5月份由中国诗歌学会来渠考察。”当年5月,杨牧、程步涛一行来渠考察,经过商谈,达成了合作协议,签订了中国诗歌学会与渠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渠县诗歌建设与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书》。议定授予渠县“中国诗歌之乡”称号,面向全国征稿,每两年评定一次“杨牧诗歌奖”,并举办一次“诗意渠县·中国诗人看渠县”以及建立“渠县诗歌馆”并“杨牧诗歌馆”。在筹备过程中,创建了六所中小学诗歌分社,寇森林又提出了筹建中国诗歌学会渠县会员小组的建议。2015举行了“中国诗歌之乡”授牌仪式暨“中国诗歌进校园”“杨牧诗歌奖”的启动仪式,同时成立中国诗歌学会渠县会员小组。在此期间,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以及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杨牧、程步涛等30余人在渠县采风并撰写歌咏颂渠县26首诗篇。

同年,寇森林首倡设立了“新苗杯”校园诗歌大赛。经四川省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雍朝勉先生提议,每年资助1万元,设立这一奖项。诗歌协会报县委宣传部批示正式启动,同时渠县宣传部和教育局各出资1万元,2016年举办了第一届,此后每年举办一次。

2017年,寇森林开始着手自己的第二本诗集《追梦之路》的发行,2018年该诗集出版,2019年1月正式发行。“这部集子里的作品,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诗词、诗歌和文段,表达了我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秀丽山川、对家乡这一片热土的寸草之心和感恩之情。我觉得这就是我一生中在精神上所获得的最大幸福!”寇森林现系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家联谊会、四川省作家协会等多个协会会员,同时在中国诗书画院、达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渠县作家协会等担任要职。寇森林的诗歌作品多次荣获大奖,在2015年,人民日报社、中国新闻出版社等6家报刊杂志社授予他“人文社会科学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90高龄的寇森林原本应在家颐养天年,却像个不知疲惫的耕耘者,仍然孜孜不倦在诗歌的海洋里徜徉,为渠县文学春风化雨。当记者和他谈到这个话题时,老人当即以诗《七一抒怀》作答:

党领航程越激流,追星赶月驾飞舟。

许身报国青春献,致富离贫壮志酬。

喜看山河白旌舞,欣闻老少大风讴。

千帆竞发追真梦,未尽余辉岂可休?

□本报记者 田乙斯

新闻推荐

工行渠县支行开展光明义诊活动

本报讯5月23日,工行达州渠县支行邀请渠县海云医院到该行定点帮扶村开展“光明义诊”活动,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村民...

渠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