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渠民俗小集 □卢贵清

达州晚报 2019-05-01 10:02 大字

生活在巴蜀大地的四川人民,创造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民俗种类,绚丽多姿:幽默的方言,独特的茶馆,可口的川菜和小吃,丰富的各种节庆,腔调优美的川剧,离奇的生活习俗和礼仪活动,以及广泛流传的曲艺、杂耍,叹为观止的工艺,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本人收集整理了川东北我们渠县部分老民俗,供读者朋友存阅。

1、盖碗茶

整个茶具由茶盖、茶碗、茶托三件组成。多为瓷器,茶托也有金属制成的。茶托下中有一圆形凹坑,茶碗圈足刚好放入其中。当茶客在茶馆坐定后,喊一声“泡茶”,掺茶的师傅便会应声而至,一手提开水壶,一手夹一摞茶具来到桌前。只见他一挥手,茶托子满桌开花,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把装好茶叶的茶碗一一放在茶托上,左手扣住茶盖,右手提壶嘴一翘,滴水不洒。 “吧嗒”一声,茶盖翻过去将碗盖住。茶盖讲究盖而不严,既可保温,又能透气,并可用来搅动碗中茶水,调匀茶味。而且隔着茶盖品茶,可免茶叶入口,既科学又艺术。该习俗现仍十分流行。

2、九大碗

饮食习俗,民间凡遇婚娶、新居落成、小儿诞生、老人寿辰(家人丧事)等红白喜事,都要办出丰盛的酒席,招待送礼宾客、帮忙人员。旧时,除猪肉外,或鸡或羊必上满九碗,故称九大碗。后来发展演变为上九道菜,依次顺序为:一、肉丸子;二、鸡肉;三、鱼;四、滑肉;五、凉拌菜;六、蹄膀;七、烧白;八、粉条;九、汤菜。如今国强民富,吃穿不愁,人们办酒席菜肴种类早就不止九大碗了,连农村办酒席都发展到20多碗菜了,往往吃下的少,浪费的多。反倒觉得九大碗好,减少劳累,免得浪费!

3、罐罐肉

又叫坛子肉,一种饮食习俗。将猪蹄、猪腿洗净去毛,在微火上烧烤一番,清水洗净,砍成坨坨,用沙罐盛装,加大半罐水放入黄豆或白豆,添加生姜、大蒜、食盐等佐料,微火慢煮而熟。上世纪80、90年代,我们渠县卷硐乡街道比较出名的饮食就是这种坛子肉。笔者下乡工作或出差路过,都在那里吃过坛子肉,的确是油而不腻香喷喷,好吃极了。

4、滤米饭

一种饮食习俗。将米淘洗后放入锅中,加水煮至半熟,连汤舀入筲箕中过滤。将半熟的米饭倒入铁锅中,加少许水。以微火慢慢烘熟。或将半熟的米饭倒入木甑中上盖,放入铁锅中加水蒸熟。旧时生活困难,缺衣少食,大米稀少,做这样的饭,一般都要加上基本够一家人吃的一两样食材,比如红薯、酸菜(青菜烫半熟,刀切细后,清水漂洗,有酸味)、芋子、洋芋等,垫在锅里,再把那点点米饭盖在上面蒸熟。开饭时,还要把这点米饭,舀给小孩、老人吃,其他只有吃米下杂粮蔬菜,喝些米汤了。现在这样吃,农村都很少了,都是用电饭锅、电饭煲直接焖白米饭吃,其他食材另行烹饪。

5、吼堂幺师

旧时,客栈旅店、茶铺、酒肆的堂倌统称幺师。谚语有云,一堂二灶三墩子。堂就是堂倌,排在第一,可见其重要性超过掌勺的厨师和切菜配菜的墩子师。幺师的特长是吼堂,所以有的地方叫他“吼班”。吼堂,分为空店吼堂和侍席吼堂两类,前者是在店内无顾客时,幺师站在店堂门前,对街上往来过客吆喝着介绍店内设施、技术、菜目等。后者是从顾客进店门开始,将客人视为“上帝”,自己充当侍从,围绕吃喝而开展的一系列辅餐工作的吼堂。饭馆的幺师吼堂殷勤:“来客多位,请里面坐。本店经营酒菜饭面,红白两案一应俱全。酒有成都大曲沱牌剑南,还有本地高粱白干。菜有糖醋里脊、凉拌白肉、大蒜鲢鱼、芙蓉鸡片,客人吃点——啥?”抑扬顿挫的吼堂声一气呵成,令人垂涎三尺。饭馆里的幺师还有一项绝活:进店落座后,客人点好菜,幺师边念边唱,把客人点的菜名报给厨房师傅“花生豆干、麻辣鸡丁、坛子肉不肥不瘦、水煮豆腐不嫩不老,还有豇豆和到辣子炒——!”。这念唱声高低起伏、极富乐感,绝对是一门说唱艺术。只是不常进馆子的客人,常常听得一头雾水。厨师在里面把幺师报的菜名回应一遍。一应一答,很是热闹。

6、走人户

民间凡遇年节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况。都要到亲戚家串门探望,称为走人户。届时,一般要带上猪肉、点心、酒等礼物,穿上平时舍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买酒,热情款待。

如果是正月间走人户,则称为“拜年”,客人若带有小孩,离开时主人家得给小孩一些钱,称为“打发”。该习俗现仍在农村流行。

7、拜把子

旧时汉族社会交际习俗,又称结盟、结拜、换帖等。没有血缘关系的基于共同利益的个人或集团,以磕头换帖、同饮血酒、对天盟誓的方式结为兄弟姐妹,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来约束和维护共同的利益关系。

拜把子有规范性的礼仪程序,即以自愿为基础,通过协商、同意,选择吉日良时,在一个大家都认为较适宜的地方,如祠堂等,上挂关公等神像,下摆祭品,一只活鸡(男结拜为公鸡,女结拜为雌鸡),一碗红酒和“金兰谱”(也称誓言)。“金兰谱”每人一份,按年龄大小为序写上各人名字,并按手印。仪式开始后,每人拿一炷香和“金兰谱”。然后,把鸡宰了,鸡血滴入红酒中,每人左手中指(女人右手)用针尖刺破,把血也滴入红酒中,搅拌均匀,先洒三滴于地上,最后以年龄大小为序,每人喝一口,剩下的放在关公神像前。结拜者不分男女老少,人数无限定,可古代必须是奇数,一般青少年时期进行,多为志趣相投,或同病相怜或是各有所求。旧社会结拜礼节习俗较多:一是宗亲者不结拜;二是姻亲者不结拜;三是有辈份差别者不结拜;四是八字不合者不结拜;五是破族规者不结拜(以前族内如与别宗族结怨,立誓定规不与某族结好、婚娶等的族规)等。这种为互相关爱、支持、帮助的结义形式,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提高,随着时间、社会环境和人们思想等因素的变化,其形式、内容、作用也大为不同,人们认为只要彼此好相处,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

结拜的盟誓是人们实现人生理想的良好初衷,其最后的结果不是都能预期得到的。行善者,则可成为一个团结向上、对社会进步有益的团体。人的感情也会因环境条件变化而变化,或淡若平常,甚至反目为仇。一旦到了这种地步,结拜的盟誓也就受到破坏,结盟者常常不欢而散。一般情况要终结当时结拜之盟,需要以结拜时的形式了结。

如今一般不提倡这种结拜关系。

8、送节礼

民间凡遇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嫁出去的女儿携女婿,分家另过的儿子携媳妇,带上礼物回家拜望父母。亲朋好友之间也在上述节日期间互相拜节送礼。该习俗现仍流行,只是所送礼物随时代发展已有变化。相互之间感情深厚,就不在乎礼物轻重,而是“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9、学三年跟三年

旧时投师学艺一般需三年时间。按习俗,三年之中,师傅只管徒弟伙食,会给少量衣鞋钱和剃头钱,不给工钱,徒弟出工得的工钱也归师傅。三年期满后,许多徒弟还要跟三年才能独立谋生。这三年里,徒弟相当于半个工人,有一定收入。

10、办出师酒

技师学艺满三年后,如果所学技术已过关,征得师傅同意,便可“出师”。届时,徒弟要大办“出师酒”,请行内有名气的人来参加,祭祀行业祖师神,酬谢师傅的教艺之恩。徒弟给师傅叩头,送给师傅衣帽鞋袜;师傅退还投师文约,对徒弟说些祝愿的话。按规矩,无钱谢师、未办出师酒的,不能算出师。

11、打干亲

打干亲,指两个家庭娃娃拜认干爹干妈,形成至亲关系,双方父母以“亲家”相称。送自己儿或女,拜认可靠夫妻为干爹、干妈或保保,属于“干亲”。最普遍的情况,是家长为了孩子好带,少病苦灾难,就给找个“保保”,与爸爸妈妈一起护佑孩子健康成长。不消说,大多数都是找家庭条件殷实之家拜“保保”。也有找破败之家、落难之人,甚至是讨口子、叫花子拜“保保”结“干亲”,说这样孩子打得粗、放得泼,更好带。

12、看人

男女婚姻,终生大事,不能马虎,讲究的是“门当户对”“龙配龙,凤配凤”。经媒人口头初步介绍对方基本情况,约定时间地点,让双方见面,就叫“看人”。“看人”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是在赶场天的上午,男方做东,到场镇茶馆喝茶。双方家长、亲戚朋友和媒人摆家长里短龙门阵,在摆谈中初步了解对方。双方年轻人假装听龙门阵,眼睛、心思却用在对方身上。“看人”这一天,男方要准备一些礼物,一旦看上,就要表达心意,就要设宴盛情款待。只要一方看不上,男方不送礼、不设宴,女方不收礼、不赴宴,各走各的,婚事告吹。

13、查人户

男女订婚第二步就是“查人户”。如果双方觉得基本“门当户对”、条件大差不差,互相看上了,就要约定时间“查人户”,也叫“进屋”“进门”“看家”。这主要是女方要去男方看家庭,去的人要多,人多眼睛多、主意多。当天,媒人带着女孩和女孩的家长(一般是女孩妈妈)、婶子嫂子、七大姑、八大姨、姐姐妹妹一大路,来到男方。一看男方地势条件好不好,是否旱涝保收?二看男方居住条件好不好,住房是否够住,赶场过街方不方便。三看男方家庭身世、开言吐词、为人处世、邻里关系等等。这个环节,主动权在女方。女方如果不满意、看不上,就会当堂告辞,立即走人,婚事作罢,无论男方怎么挽留“吃顿便饭再走,成不成无关系”,一般都留不住。也有个别留住了,席间摆龙门阵,互相了解更多情况,女方改变想法,离开时又接受了“定情物”,这门亲事就又十拿九稳了。

14、添箱

婚嫁习俗之一,女孩子出嫁,七大姑八大姨等亲戚朋友,有的送新衣,有的送手表,等等,放在嫁妆箱柜陪嫁男方去,称之为“添箱”。

15、回门

婚嫁习俗,女孩子出嫁,第一次回娘家叫“回门”,至今川东北农村沿袭。不同地区,时间上存在差异。有的地方,是结婚当天午饭后就回门,下午天黑前又回到男家。有的地方,是第二天或第三天才回门。

16、拜茶

婚嫁习俗,新婚男女,端茶给双方父母喝,同时大声改口把对方的爸爸、妈妈叫爸爸、妈妈。爸妈们喜笑颜开,一边响亮答应,一边掏出大红包递给两位新人。这就是“拜茶”。

17、接新客

旧时婚嫁习俗,出现在男女新婚后,第一个端午节前,娘家人要上街买一把新伞、一顶新草帽(也有买两把新伞的),做好准备。端午节前一天,娘家就安排新娘的弟弟或妹妹或侄子辈孩子,拿着新伞草帽去接女儿女婿回来过节。这就是“接新客”。

18、打老庚

与同年出生、兴趣爱好合得来的人结交朋友,密切往来,相当于“拜把子”,是人际交往常见现象。打老庚,男性之间叫老庚,女性之间叫老同。老庚(同)之间关系很铁,“老庚”胜似兄弟、“老同”亲如姊妹。成人之间“打老庚”,为的是给自己增添一股社会力量,相互帮助、有难同当、共同发展。小孩子们“打老庚”,一般都是为了贪玩好耍、互相作客。

19、沾寿气

川东民间做寿70岁为“大寿”、80岁为“上寿”、90岁为“老寿”、100岁为“期颐”,都盛大祝贺。生日来临,后人为其办寿宴,亲朋好友送来贺礼,不是亲朋好友也要前去祝贺、送礼,参加寿宴喝酒,领一个写有某某老人什么寿辰等字样的饭碗或茶杯。人们赞曰“沾寿气。”

新闻推荐

政商关系咋处 渠县出台负面清单 去年以来,针对“门好进、脸好看、事依然难办”等突出问题,党纪政务处分55人,组织处理126人。

到企业能不能吃饭?能不能无偿使用企业的交通工具?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与企业接触中,哪些允许做?哪些不允许做?近日,渠县纪委...

渠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渠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