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四川新世纪》展在广汉揭幕“中国汉代第一车”首次亮相 来自三星堆、刘家寨、罗家坝等地157件文物首次与公众见面

华西都市报 2018-10-21 04:01 大字

《考古四川新世纪》展在广汉揭幕来自三星堆、刘家寨、罗家坝等地157件文物首次与公众见面 10月20日,“中国汉代第一车”——资阳铜车马首次与公众见面。

资阳铜车马上的铜人。

三星堆重磅国宝——青铜纵目面具。罗家坝遗址出土的铜器。

铜戈。

展厅内,文物引起参观者探讨。

三星堆遗址内大面具出土。(资料图片)来自城坝遗址(汉代)的麒麟纹瓦当。

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将于10月22日至24日在成都召开。大会期间,四川将推出六大系列主题展:《金色记忆——14世纪前中国出土金器特展》、《秦蜀之路青铜文明展》、《人与神——文物精华展》《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古蜀文明与两河文明对话展》、《考古四川新世纪展》。

10月20日,《考古四川新世纪》展览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汉考古整理基地/三星堆遗址工作站揭幕,这也标志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汉考古整理基地/三星堆遗址工作站正式启用。

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冉宏林告诉记者,《考古四川新世纪》展览共分“考古三星堆”和“考古四川”两大板块,展出的157件文物全是首次和公众见面。其中西汉时最大的铜车马——资阳铜车马、烧制有“宕渠”二字的渠县城坝遗址出土瓦当、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出水的“西王赏功”金币等重磅珍品也将惊艳亮相。

该展览以珍稀出土文物勾勒出省考古院跨入新世纪以来的重要考古成果,绘制出古代四川的绚丽画卷。

开展

157件珍贵文物

均是首次与公众见面

记者当天在现场看到,作为四川省委宣传部组织实施的“古蜀文明传承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四川新世纪》展览展出的157件文物首次与公众见面,就吸引了专家学者的围观。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冉宏林告诉记者,《考古四川新世纪》展览将以考古工作和研究成果为主题,“考古三星堆”板块,主要展示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工作历史、研究成果及主要参与者;“考古四川”板块,主要展示新世纪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的重大考古遗址如刘家寨、罗家坝、眉山市彭山区江口以及配合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考古项目如瀑布沟水电站建设工程、向家坝水电枢纽建设工程、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乌东德水电枢纽建设工程的考古成果。

该展览共展出三星堆遗址历年出土重要陶器、玉石器75件,刘家寨、罗家坝、城坝、江口以及瀑布沟、向家坝、成昆铁路复线以及乌东德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考古项目出土重要文物82件,所有的文物均是第一次从库房中走出来与公众见面。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罗家坝M33(M指代墓葬)出土铜器、资阳铜车马、“宕渠”文字瓦当和“西王赏功”金币等。

亮点

青铜面具如何出土?

展厅内设模拟发掘现场

此次《考古四川新世纪》展览中有不少亮点。“尽管将遗迹作为展品出现在展览中的做法并不鲜见,但将遗迹的时代风格体现在展览中,则是《考古四川新世纪》展览的首创。”冉宏林说,此次展览展示的内容还包括工作图表数据、参与考古工作的考古学家和当地民众人物墙。这些展示内容很少出现在类似的展览之中,也是《考古四川新世纪》展览的一大创新和亮点。

展览相关负责人现场介绍说,“三星堆青铜面具等出土文物早已名闻海内外,但文物如何出土的,如何从地下走到地上的?展览给了实景呈现。”

记者看到,“考古三星堆”展厅模拟了一个发掘现场,观众既可以通过地层剖面了解三星堆所在年代,又能通过75件不同造型的陶器、玉石器等文物,管窥其文明的发展及演变。

此外,众多与考古工作相关的影音视频也将出现在展览现场。观众在观摩文物的同时,还可通过视频了解文物背后的考古故事。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唐飞介绍,新启用的考古整理基地是西南地区首家集考古工作、研究、文物保管、陈列于一体的考古机构。基地将主要开展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和研究,保管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出土的各类地下和地上文物,并提供考古整理、研究以及出土文物保护的场地。

焦点

“资阳铜车马”奋蹄

“汉代第一车”风采再现

在“考古四川”展区,来自刘家寨、罗家坝、城坝以及瀑布沟、向家坝、成昆铁路复线、乌东德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考古项目的82件重要文物也逐一亮相。展区内,一辆长约184厘米的汉代铜车马“奋蹄飞奔”,成为了全场的焦点。这是省考古院于2005年在资阳一座汉墓中发掘出土的文物。此文物造型极为生动,铜马扬蹄奋起,姿态栩栩如生。

记者了解到,这是继贵州、甘肃之后,我国出土的第三辆汉代青铜车马,是目前考古界发现的最大的西汉铜车马,因而被誉为“中国汉代第一车”。

此外,在“考古四川”展区,还有金光灿灿、来自江口沉银遗址的“西王赏功”金币;烧制有“宕渠”二字的渠县城坝遗址出土瓦当以及罗家坝遗址出土的青铜兵剑等,他们或见证曾经的王族荣耀,或曾伴随勇士沙场征战,让人“穿越时空”,领略到古代四川源远流长的瑰丽文明。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王攀董兴生摄影报道

近一个世纪的叩问

打开古蜀文明“任意门”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自古以来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古蜀历史,因为三星堆的发现有了实物印证。

从1929年露出冰山一角,到1986年上千件国宝重器轰然显世、1997年三星堆博物馆开馆,再到如今越来越多的文物遗存出土,在三星堆这片12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历史的碎片一点点拼凑,古蜀文明在沉睡数千年后,再次惊艳蜀人,惊艳世界。

四次重大发掘

沉睡的古蜀文明一醒惊天下

四川广汉南兴镇北,古老的马牧河蜿蜒淌过,被称为“汉州八景”之一的“三星伴月堆”就在这里。1929年春

季的一天,当地农民燕道诚父子不经意的一锄头,撩动了三星堆神秘的面纱,一个紧闭数千年古代文明的大门就此被叩开。在此后的89年里,考古学家在这个通往古蜀文明的“任意门”里不断发掘探索着。

第一次重要发掘是1934年。当时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馆长、美国考古学家葛维汉和副馆长林名钧等组成考古队,在燕家父子发现的玉器出土点附近,对三星堆遗址首次进行考古发掘,出土、采集玉石器和陶器600余件。

第二次重要发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文物部门经过多次小规模的试掘,进一步弄清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和文化内涵。

1986年,中国考古大年,在三星堆,“两锄头挖出了”重大发现。当年7至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被发现,上千件国宝重器轰然显世,“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震惊了世界。这两个坑究竟有多惊艳?三星堆博物馆内陈列的大多数重要文物,如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黄金面罩、金杖等国宝级文物都出自这里。

在此之后,三星堆遗址迎来了大规模的连续发掘时期。自2012年以来,三星堆启动新一轮大规模考古勘探、发掘,30年来考古工作者一直在寻找的“北城墙”得以确认,三星堆古城衰落的时间重新确认。

文物“开口说话”

巴蜀文化上限向前推1000多年

三星堆遗址是四川迄今发现的范围最大的一处古文化遗址。在这12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在一次次的考古中,考古工作者们和上千件文物对话,解密古蜀密码。

在三星堆“惊醒”前,成都平原有迹可寻的文明史只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而更早的岁月,只存于神话和传说中。在那个“两锄头挖出的重大发现”中,出土的大型青铜人物雕像、金杖和枝叶茂盛的青铜神树,距今已有3000-5000年历史,它们的现身,为已经消失的古蜀国提供了有力的物证,让虚无缥缈的古蜀文明终成信史,更把巴蜀文化上限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与中原商周时期“重礼制轻人像”的礼器不同,三星堆出土的400多件青铜器中,人像动物造型占了大半,戴金面罩的铜人头像、青铜大鸟头更是成为了“网红”。这一显著的区别,也让三星堆遗址从另一个角度见证了中国当代考古脉络的流变,让一向以黄河文明为中华历史起点的叙述,融进了长江流域文明起源这一支。

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古蜀国何以突然消亡?当我们走进三星堆,走入古蜀文明的“任意门”的同时,我们也进入了一个时空迷宫,在这些精美文物背后,还有更多的谜底等待着发掘。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吴冰清

新闻推荐

四川省5人1县 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华西都市报讯(四川日报记者侯冲)10月17日,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我省5名先进个...

渠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渠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