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中生到知名作家记者 渠县农家女陈之秀的励志故事
[摘要]——渠县农家女陈之秀的励志故事
陈之秀近照陈之秀的部分作品
初中文化程度的陈之秀,2016年出版了她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走向都市的女人》,这本以她自身经历为原型的小说,其中有一半篇幅讲述了她17岁以前在渠县农村的故事。
陈之秀是家里的第二个女儿,父母有养儿防老的观念,曾在她四岁多时打算把她送给别人,以此换回一个男孩。童年往事的阴影,让她觉得自己一直是家里的外人……母亲终于抱回了一个她心心念念的男孩,年幼的陈之秀暗暗发誓:我以后一定要超过村里所有的男孩,证明自己不比他们差。
重庆卫视从《走向都市的女人》这本书里挖掘出了她的一些故事,4月12日在“谢谢你来了”栏目中播出了陈之秀与母亲的专题节目《回家》。陈之秀是如何从一个“打工妹”变身为“都市白领”?初中文化的她又如何成为知名记者、作家?她和母亲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结局?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位开过理发店、卖过保健品、送过报纸、当过“枪手”的“打工妹”。
●童年险些被父母送人,开过理发店,卖过保健品,送过报纸,当过华西都市报记者,辗转北京多家媒体,现为《食品界》杂志记者
●出版四部长篇小说,另两部长篇小说已近创作尾声,预计年内与读者见面,其小说曾突破上百万的点击量
险些被送人 想走文学路
1977年8月,陈之秀出生于渠县贵福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是家里的第二个女孩。在物质匮乏的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陈之秀四岁时,父母终于狠下心来要将她送人,以此换回一个男孩。
“那天中午,我在地坝里耍,我姐突然说我有个新爸爸来了,今天要将我抱走。”陈之秀被吓得哭着躲进了自家猪圈里,直到吃饭时也不肯出来。陈父连哄带骗把她从猪圈屋抱到了灶屋:“你妈给你炒了最爱吃的豌豆。”她去抓灶台上的豌豆,慌乱中碰倒了杯子,里面的开水烫伤了她的左臂……
“听我妈说,当时我烫伤后,站在一旁准备午饭后将我抱走的那个人像没看见一样。午饭后,那个人就独自走了。我爸爸又专门去了他家,见他家12口人,如果把我送过去,估计连口饭都吃不饱……”陈之秀觉得,也许是看她烫伤严重,对方不想要了。
陈之秀躲过了被当作商品用来交换的命运,但手臂上的伤疤,却无时无刻不让她回想起曾遭遗弃的往事。她总觉得自己是家里多余的人,于是格外留意父母对待她和姐姐的不同:姐姐穿新衣服,她只能穿姐姐的旧衣服;姐姐背新书包,她只能用一块剩布将两边缝起来、穿一根布绳的“盐口袋”书包。
10岁的夏天,陈之秀第一次去渠县县城,到同学李继琼的大爸家中做客。李继琼的大爸正戴着眼镜,伏在写字台上写作,身边的两个大书架摆满了书。陈之秀想,什么时候,我也能戴着眼镜,有一个写字台、一个书架,可以任意地、随性地看书写作,成为李叔叔那样有学识的人。
后来,母亲终于还是抱回了一个她心心念念的男孩。12岁的陈之秀暗暗发誓:我以后一定要超过村里所有的男孩,向世人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
那时的陈之秀,最想逃离的是家。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直到初中毕业,她宁愿寄住在同学家也不愿回去;毕业之后,胡乱学了一门理发的手艺,便开店自立;办到身份证之后,她发现,终于可以逃家更远,于是前往兰州,踏上了打工路。
被商场开除,遇坏人纠缠,甚至连坐公交车都遭司机戏弄,到站开门不减速,将站在车门边的她重重地摔到了地下……弱女子在陌生城市打拼的道路曲折坎坷。生活为何总是如此艰辛?她曾一度将这些归结到嫌弃自己的母亲身上,但看过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后,她又释然了。
几经辗转,陈之秀在成都开起了理发店,买房安家、成婚立业,天府之国的舒惬,冥冥中让她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头回写长篇
遭遇两重天
在成都,陈之秀最初做保健品推销,生意不好便重操旧业开理发店。她一边开店维持生计,一边开始文学创作。理发店的电脑桌上摆满了她写的诗,一位到她店里理发的记者发现了这个新闻,写了一篇《女理发师激情写诗》的消息刊登在报纸上,从此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2005年,四川一家文化公司找她约稿,陈之秀试着写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成都,一个少妇的故事》。交稿后,公司提了不少修改意见。她在修改的过程中发现,修改一部书稿比重写一部更麻烦,便打破格局,把一部小说写成了两部——《成都情史》和《成都,一个少妇的故事》。交稿后,文化公司让她耐心等待出版。
之后,陈之秀决定换一份和文字有关的工作,到另外一家文化公司应聘兼职编辑。对方得知其写过小说后,便提出想看一看。公司老总的父亲是四川一家出版社的高级编审,看了她的书稿后,拍案叫好,说这孩子的文笔不错,人物性格、故事结构、心理描写等等,都恰到好处,而且断章也很好,于是连夜写了800多字的推荐信给了北京一家著名出版社,希望联合出版陈之秀的两部小说。本是求职的陈之秀居然和应聘的文化公司签订了出版合同,《成都情史》改名为《滑落的长裙》。负责人还透露,他们正在与某电视台合作,借助一档特别火的节目推介出版她的系列小说,计划发行30万册。可是几个月过去,连样书都出来了,最终却因为电视台的那档栏目停办,出版被搁浅。
陈之秀把《成都,一个少妇的故事》放到了新浪网上进行连载,短短一个星期,就超过了上百万的点击量,获得了不少网友的好评、支持,广州甚至出现了由“枪手”编造结局的盗版书。又有北京的文化公司找她商谈出版事宜,几经权衡,陈之秀与原来那家文化公司解除了出版合同。
有支持《成都,一个少妇的故事》独立出版的网友联系到她:“别人给你出版,不过是支付点稿费,不如你自己运作出版,这样可以赚更多的钱。”
很快,陈之秀的两本长篇小说顺利出版,只是,《滑落的长裙》又改回了《成都情史》,《成都,一个少妇的故事》改为了《我能不能复活》。
文学路漫漫
家人永相伴
由于约稿越来越多,陈之秀索性关闭了理发店,一门心思当起了自由撰稿人。2007年,她应聘到《华西都市报》,成了一名记者。同年夏天,《火花》杂志社的执行社长到成都出差,通过朋友引荐认识了陈之秀,并希望陈之秀到北京他的杂志社发展。陈之秀便辞职到了北京,开始了“北漂”。
在北京,为了有更多时间创作,陈之秀先后换了几家媒体,现在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界》杂志做记者。2015年10月,她的第三部长篇小说《黑夜的眼睛》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王火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黑夜的眼睛》作品座谈会。
提到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师友,陈之秀如数家珍:104岁的老作家马识途先生在97岁时为她题写了“奋进”二字;杨牧老师为她题写过书名、写过序……
2016年,陈之秀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走向都市的女人》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她在《走向都市的女人》这部书中,不仅描绘了渠县农村的方言和习俗,呈现了她贫困悲苦的童年,更直面已经疏离23年的亲情。目前,陈之秀已出版四部长篇小说,另两部长篇小说初稿已近写作尾声,预计年内与读者见面。
通过创作,已为人妇、为人母的陈之秀体会到了父母当年那样做的无奈。自从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她慢慢敞开心扉,试着去接纳和原谅父母曾经给她带来的伤害。
因为童年险些被送人的心理阴影,陈之秀离开家23年来,只回过家6次。如今人到中年,时过境迁,这本由王火写推荐语的《走向都市的女人》出版之后,她回到了渠县老家,给了母亲一个拥抱,含泪说出了:“妈妈,对不起!我会永远孝敬您和爸爸的。”□本报记者 龚俊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临巴两大货车相撞 司机被困 其他司机让出生命通道 消防成功救援
其他司机让出生命通道 消防成功救援
渠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