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王万邦御倭

达州日报 2018-01-12 09:57 大字

王万邦故居王万邦墓

从渠县涌兴镇涌西村进入安北乡双凤村王万邦故居,有守台副将王万邦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万邦(1760-1827年)清代守台名将,台湾北路协副将。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出生于渠县太平里龙井湾(今安北乡凤山村,目前与双堰合并叫双凤村)。他从小熟读兵书,苦练武艺。据传其身高体壮,可抱水牛为其洗澡,故居后仍有练武场和洗牛池。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中武举,“遵例随营,应征湖北”。

嘉庆元年(1796年),清东乡(今四川宣汉)白莲教白号首领王三槐与冷天禄、张子聪等率众爆发起义,共同进攻通江、长寿、垫江、渠县等城。势力逐渐强大,地方无力征伐,皇上问计于人,有人建议非王万邦不可。嘉庆三年,王万邦随清军出击义军,王三槐被擒。因功受赏,嘉庆十四年(1809年),调幽燕(今河北省北部及辽东省南部)任清军直隶督标良乡营守备,嘉庆末(1820年)任福建漳州镇平和营游击。

王万邦南御北剿,征战频繁,立下汗马功劳。嘉庆帝赐封其武翼大夫。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因其骁勇善战,王万邦奉旨调至台湾彰化协镇都督府任协镇都督,接替徐廷荣并兼任北路协副将,授职正三品。身材魁伟、胸怀报国大志、深谙兵法而善于指挥作战的王万邦守护台湾,立足积极防御,加强军事操练、布阵演习、武器制造与工事构筑,坚决抵御来犯的日寇。他矢志精忠报国,战必身先士卒,随军宕渠兄弟,也奋勇当先。在一次海战中,他的胞弟王万选、王万安不幸丧身,沉没海底。王万邦将痛失手足的深仇大恨化作护疆保国的御敌斗志。他依靠台湾民众,发展生产,增强实力,安定内部,统一民心,实施军政结合、军民结合,共筑御敌长城于海岛,使“蛟鳄敛迹而蠢类畏威,岛屿风清而群黎载德,海甸修文,荒裔感化”,守住了清朝的海岛和海域,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

在台湾任职七年中,他军纪森严,英勇善战,多次抵御倭寇入侵台湾,功绩卓著,受到台湾人民的赞颂,并多次受到清代朝廷的嘉奖和封赏,曾五次受赐“奉天诰命”,以此表彰他的功绩,追赠他的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和父母亲的官爵。

王万邦解甲归田后,回到渠县家乡,“课二子,耕勤时,复手种竹树”。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病死于家中,时年六十七岁。死后,道光皇帝诰封他为“武翼骑都尉”(正三品),并发银开四十天普孝。敕建分华表、石狮石马石人、墓前立牌坊,墓碑精雕花鸟人物,正中高悬“圣旨”。墓碑载:英崛起戎行,扫清妖孽,躬膺荣禄,善始而善终者古来有几人哉。如公以武举遵例随营,调征湖北,身先士卒……

王万邦墓高大巍峨,气势雄浑。为4柱三室,柱前砌三角形护石,上刻图案花卉。中为主室居高,左右耳室次之。各室墓首浮雕人物故事、飞禽游鱼、花木盆景、龙杖佛珠、宝剑兵书及文房四宝等图像。主室墓门雕刻有几何图案花窗,上方横额刻“宠命世承”四字,再上竖刻“五龙捧旨”图,房面作飞檐、筒瓦,脊端雕翼。墓前石雕卫士对峙。石马、石狮至今保存。两根滚龙抱柱华表高约丈余,可惜已毁。其碑恭楷“皇清诰封武翼骑都尉王公讳万邦老大人墓”。1991年5月,该墓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戴连渠 文/图

新闻推荐

渠县巨光乡:47户贫困户争当“脱贫光荣户”

本报讯近日,渠县巨光乡铜佛村,村里4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放下锄头等农具,从田间赶到村委会,参加村里举行的脱贫评议会,评选“脱贫光荣户”。“今天,把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召来开会,主要就是评选脱贫致富...

渠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