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区向撂荒地低效林要效益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城霖
4月11日,达州市通川区金石镇柳潭社区5组的一处半山腰上,村民正在翻耕好的土地上播种玉米。从田埂边堆着的灌木杂树看,这里不久前应该还是一片撂荒地。
近一个月来,柳潭社区借助挖掘机、大型耕地机,在这一带总共复垦了300余亩连片撂荒地,并修建了一条适宜机耕机收的道路。“300余亩全部种植玉米大豆,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也可由散户代耕代种。”柳潭社区党总支书记汤洪涛说。
不止柳潭社区。今年,通川区计划以撂荒地复耕、腾退低效林、幼果林间作等方式为引领,完成5万亩的大豆扩种任务,实现土地整治与大豆扩种“双赢”。
扩播面 撂荒地低效林整治复垦
金石镇位于通川区西北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知名的“金石梯田”就在这里。近日,记者先后走访了该镇的月岩村、土门村、柳潭社区3地,发现大豆备耕已进入“下半场”。
在土门村的一片翻耕地上,不久前撒下的玉米种已冒出两三厘米高的小苗。金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在伦说,金石镇今年计划实现大豆扩种 6690 亩。该镇决定,将这一目标与2000亩的撂荒地治理计划相结合,把撂荒地全部用来进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既整治撂荒地,又借此实现大豆扩种目标,这个“双赢”的办法是通川区多个乡镇的选择。
在江陵镇和平村与青龙村的交界地带,一大片翻耕后的山坡已经掏挖好一排排沟槽。“沟槽间隔 2.7 米,这是按照‘2行玉米+4行大豆’的种植标准来做的。”江陵镇副镇长王小龙解释。
这片横跨两个村的翻耕地,是由镇上组织实施腾退低效核桃林改造而成。王小龙说,通川区将撂荒地、低效林划分为三个等级,即一般杂草地、草木丛生地、成林地,分别按每亩500元、800元、1000元标准给予补助,开展整治复垦。
稳增产 好品种好技术推向田间
“树龄3年以下的,大豆种5行,果树与大豆的间距为1米。”3月29日下午,通川区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的一片脆李林地里,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教师黄承建现场授课。当天,该校共有10多名教师来到现场,与农技员一起指导种植。
“大豆复合种植是一项新技术,我们希望通过校地合作,提高农户对这项技术的认知。”凤北街道党工委书记高俊说。
这种合作将覆盖整个种植期。黄承建表示,大豆开花、灌浆、成熟、收获等重要节点,他们都将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要实现高产,豆种的科学选择是关键。今年通川区选择推广“成豆16”。区农业农村局农技站副站长罗荣解释说,该豆种生育期较短,能够赶在8月底9月初收获,可以避开 9月通川区雨水较多的不利影响。
罗荣表示,农技站将在区、乡、村三级层层建设示范片(点),同时以技术服务团成员包镇、技术员包村的机制,实行定点指导,帮助种植户掌握种植技术。
新闻推荐
处罚没款2256.77万元 达州“春雷行动2022”查处违法案件2438件 下一步“铁拳”严打十类违法行为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韩淑予)4月14日上午,记者从达州市“春雷行动2022”暨铁拳行动新闻发布会获悉,2021年12月20日以...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