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青山艺术系列“三重奏”

达州晚报 2022-04-14 09:51 大字

《赶场》(油画)

《丛生系列No.8》(油画)

《浪》(油画)

大巴山,积淀着优秀文化的无尽内涵。从刀耕火种到如今的盛世繁华,这片巴山沃土孕育出了众多的艺术大家名家。也正是这片沃土滋润着艺术家们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走出国门 感受大师经典

吴青山先生,便是出生在巴山沃土并被巴山蜀水滋润出来的新一代大巴山艺术家。

在一般人的认知中,艺术作品大致有三种分类,一为自娱自乐类,二是追求唯美或主题再现类,三是创新探索类。吴青山认为,创新探索是艺术家非常重要的责任,而普通的表达则容易陷入自娱自乐的状态。

“绘画的价值不仅仅是只有审美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也应该启迪人类对未来社会的探索认知。”吴青山说,若只是为了满足呈现美的功能,则与时代进步的需求是不合拍的。通过吴青山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已选择进入了创新和探索这一状态。

为了让自己的创作视野更加开阔,所以要走出国门去进一步地学习。就这样,吴青山便开启了他的出国游学之旅。

“看绘画原作不同于看书本上印刷的效果,在巴黎奥赛美术馆现场观看布格罗的原作,能真切地感受到大师画中人物血脉在偾张。其感染力至今难忘。”吴青山通过走访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看了众多世界一流艺术家的原作,例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莫奈、梵高、毕加索等等,直观了解学习美术史中众多风格流派的欧美大师作品。

因此,在吴青山的内心里,“走出国门,发现经典”这一游学活动是真正地向经典学习,向大师致敬。有了丰富的游学经历,也让他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更加充满信心,从而也为他进一步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所幸,我们的巴山画家群还有着这样一批艺术家,他们为什么要走出国门?为什么要这样去思考?原因很简单:他们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实践相结合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加优秀的作品。

深入巴山 讴歌家乡巨变

吴青山喜欢上山下乡,他时常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属于他自己的艺术自留地,实地感受创作的素材,他几乎跑遍了整个

中,内心渐渐归于平静。

情真意切 奏响优美旋律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用具有特别韵味的笔法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深情,这很好地体现在吴青山的《川东民居》这一系列作品里。画面中的民居房屋,道路树木,山川河流,讲述的是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川东人的面貌,以及曾经过往的风土人情。

川东民居有三合院和四合院型,青瓦屋顶,穿斗式木架结构,朝向以地势为准,大都背山而立,以中间堂屋为轴线,左右对称等特点。而正是这丰富又极具独特美感的特点,养育了世世代代巴山儿女的民居,给予了艺术家表达内心这份感受的力量。

作品《赶场》(参加德国柏林当代艺术邀请展),描绘的是农村老人背着背篓在两排青瓦木楼间的老街上赶场的情景,生活的烟火气息弥漫在整个画面之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川东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质朴与勤劳。从《川东小镇》的潺潺流水中、岸边的静谧房群里,可以感受到小镇的如烟往事,犹如时而低沉,时而悠扬,带着淡淡感伤的大提琴声的旋律。所以,从《川东民居》系列作品中不难看出,吴青山对故乡的深情表达和对乡亲的深切爱意。

正是因为吴青山对巴山蜀水的热爱激励着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创新和探索,也正是因为有了走出国门的游学,让我们的巴山艺术家们将巴山的美与风土人情展现给了世界。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期待吴青山用他的三个系列“三重奏”继续在巴山大地上奏响更加优美的旋律。

大巴山,感受山乡的巨变,从而让他从内心里想要去讴歌,想要通过自己手中的画笔去把它创作表达出来。

有了游学的经历和对西方文化艺术的深入了解,吴青山回归大巴山,顿悟创作意念,在精神内核和题材方面,让他的创作视野更加开阔,心态愈加包容。在他的三个系列作品中不难看出这种艺术的升华。

《丛生系列》意在探究“人的生存状态与青青小草之间的内在关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数以万计的小草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是否如同我们数以万计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吴青山便由此创作出了讴歌小草生命力的“丛生”系列。在《丛生系列No.8》作品中,吴青山一反常态用了大量的蓝颜色来描绘小草,这一举动直接对欣赏者造成直观而巨大的视觉冲击。小草从四面八方呈野蛮式生长,整个画面也随之呈现包围式的布局。本身的阴柔之美和它顽强生命力的阳刚之美相结合,犹如小提琴演奏般细腻中充满神秘,忧郁中带着豪放。通过解读这一系列作品,可以看出小草(生命)自信、活泼、旺盛、顽强、积极的状态。

吴青山的《抽象巴山系列》却是一个学术上的探索,对应着写实、装饰、意象、表现等风格。从描绘异国的自然风光回归到表达本土的风土人情,中西融合的绘画语言使他对艺术的探索更加深入。痴迷于形、色、肌理,构成营造出的抽象美感,这种美感又源于对巴山蜀水的理解与抽离。作品《浪》从构图上看似乎极简:纯洁的宝石蓝色中只有一层浪花,但整体着色却是十分纯净,反映出了巴山蜀水中百里峡特有的纯净、清凉。有爱好者何颜殊先生看到此画后曾评说:“这水和浪花在李白的笔下是‘江带岷峨雪,川横山峡流’;在苏轼的笔下则是‘江汉西来,犹自带岷峨雪浪、葡萄深碧’,对着这幅画,我们极力想知道画面所不曾画出的江畔的山峰,是否还有古渡,猿啼?画家用抽象的形式画蜀地山水,撇开我们常见的视角,独辟蹊径,使我们惊讶于我们常常忽略的美。”

美,是客观属性,是个体物质先天具有的,但是需要人们从那些个体物象中发现并抽取出来。正如吴冠中所说:“要在客观物象中分析构成其美的因素,将这些形、色、虚实、节奏等等因素抽出来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这就是抽象美的探索。”把客观事物共同具有的形状、线条、色彩,和这些事物独立开来加以观察,它能够帮助我们跳出写实的范畴,感受隐藏在具象事物背后的抽象美感。

观赏吴青山的《抽象巴山系列》,犹如聆听一曲曲纯净、婉转低回、舒缓、平稳的钢琴曲,让人感觉处身于画面的意境之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郝富成

新闻推荐

“2拖7”苦熬数年终见阳光 记2022年第一季度“四川好人”龚仲玲

婚前,她当过保姆、清洁工、服务员、小摊贩,用微薄收入补贴家庭;婚后,小姑子、婆婆、母亲生病,公公、父亲年老体弱,两个孩子上学...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