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城收藏大家寇明扬的晚报情结

达州晚报 2022-04-12 09:53 大字

在达城闹市中心的凤凰小区,居住着一位收藏大家,他一生不但收藏了3万多枚各类票证和古钱币,而且对《达州晚报》情有独钟。20年间,他收藏了达州晚报的很多珍贵周刊,尤其是对达州晚报副刊特别珍爱。这些精神食粮,陪伴老人安度幸福晚年。他就是耄耋老人,闻名全国的收藏大家寇明扬先生。

近日,在细雨纷飞中,特约记者来到寇老家,拜访了这位收藏大家,探寻他对晚报的不了情结。

年过八旬的寇老耳聪目明,精神矍铄,遗憾的是因为近年患了脑梗而走路很困难,出门迎接我们都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倚墙壁挪动。刚见面,寇老就询问帮他带来当天的《达州晚报》没有?当得知因为清明节放假三天,晚报还要等两天才出报时,老人难掩淡淡的失落。足见寇老对《达州晚报》是多么地钟爱!

“我是原万福钢铁厂的一名企业退休干部,今年84岁了。我年老身体不好,因患脑梗行动不便,出门很少。我每天的活动基本上就是看看电视,读读家中的书报。到小区单元门楼梯口的报箱取自费订阅的《达州晚报》,是我坚持了20多年的习惯。”刚进屋落座,寇老就侃侃而谈他的晚年生活。他的良好阅读习惯和自律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年轻一辈深感汗颜。

因为前几年特约记者曾采访过寇老收藏票证的事儿,所以双方都比较熟悉。当听说我们是来采访他收藏晚报的事儿时,寇老爽快地介绍起了他与晚报的情缘。

“1998年我60岁退休,那时的工资构成里有洗理费、书报费,除开喜欢阅读《参考消息》等外,因为喜欢收藏,我也自费订阅过《文摘周报》《家庭医生》一类的报纸。2001年伊始,我正准备自费再订阅一份报纸时,恰逢《达州晚报》诞生了,刚看了第一期报纸就高兴不已,觉得晚报很有看头,既有国家时政大事、地方社会新闻、还有本土文化等内容,又区别于其他报纸的严肃刻板。经过综合取舍,最后选订了《达州晚报》。就这样从2001年开始,20多年从未间断,可以说与《达州晚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达州晚报》定位都市读者,聚焦时代变革,服务市民生活,高举舆论旗帜,繁荣地方文化,为达州的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创刊很短时间就跻身于全国地方都市类报纸最具品牌价值十强。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纸质报纸生存不易。我从《达州晚报》上获取了很多知识,将一些感兴趣的科普知识和地方文史、民俗资料的文章,裁剪下来,粘贴到专门的收藏夹中。特别是近两三年来,晚报更注重副刊内容的挖掘,开辟了很多读者喜闻乐见的栏目,让我更加喜欢和阅读晚报。”

因为对收藏的爱好,自然《达州晚报》也是寇老最钟爱的收藏对象。他向社区记者展示了他所收藏的《达州晚报》的许多珍贵版面,其中,寇老最喜欢收藏晚报的副刊。

著名报人赵超构说过“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达州晚报》每天拿出至少4个版面来做副刊,这样的大手笔,在全国都少见。“守正出新”是《达州晚报》鹤立鸡群,赢得读者喜爱的秘密武器。寇老这样道出晚报经久不衰的“秘诀”。

“副刊‘凤凰山’刊登了很多图文并茂、文采飞扬的好文章,给我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为此,寇老拿出他特意收藏的晚报副刊剪贴本。

第一本是副刊的《乡村系列》专题。有乡村民俗、乡村教育、乡村文化、乡村古村落、乡村最美路、乡村美食等十个系列。每个专题分门别类地收藏有图片及文章。寇老一边介绍,一边展示收藏的图片。

第二本是副刊的《乡村匠人》专题。主要是作者山溪的作品。有《乡村打铁匠》《乡村剃头匠》《乡村改锯匠》《乡村挖瓢匠》《乡村盖瓦匠》《乡村缝纫匠》等等。这些图片资料,经过寇老的精心剪裁和装裱,张张精美绝仑,让人赏心悦目!我们粗略数了一下,光是乡村匠人系列就多达60多种,几乎囊括了各种行业的乡村匠人生活百态,成为收藏界最珍贵的资料,也是对《达州晚报》精神食粮的最好传承和弘扬。

“《达州晚报》副刊在宣传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巴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现在晚报已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天天都盼着看,急着看。可以说,晚报是我的良师益友,陪伴着我安度幸福晚年。”寇老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寇老在收藏的路上,路子越走越宽,收藏的门类也越来越多,资料的整理也越来越精美。“晚报的文章读者非常喜欢。我祝愿达州晚报越办越好!”临别,寇老表达了对晚报的衷心祝福。

□达州日报社特约记者 邱一彪 谯继

新闻推荐

紧盯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 推动创建工作重点突破全面提升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彭小懿)4月11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直机关工委书记陈文胜深入通川区、达川区部分点位,调...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