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农时战春耕 通川全面打响今年农业生产“第一仗”

达州日报 2022-03-29 08:51 大字

春回大地暖人间,春耕备耕正当时。通川区各乡镇抢前抓早,纷纷按下“农忙键”,全面掀起春耕备耕热潮,山野田间处处可见紧张繁忙的春耕景象。

连日来,通川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带队,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督战乡村振兴及春耕生产工作,要求有力高效推进春耕备耕,全面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充分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真正实现产业兴、乡村旺。

抢农时、战春耕、促发展,今年农业生产“第一仗”已在通川大地全面打响。

夯基筑台 大马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通川区强化统筹、建管并重,大马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奋力打造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丰收田”“致富田”。

阳春三月,建设正酣。在安云乡三层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4台挖掘机正在进行田型调整。按照拨表土、筑梗、挖高填低、放线、削直、调平的程序,施工人员正铆足干劲加快整治进程。已经调整好的田块形状规整、耕作面平整。

距安云乡不远的碑庙镇千口村,施工方正抢抓晴好天气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田型调整已基本完成,我们将尽快对农田进行再分配,确保村民春耕生产、不误农时。”千口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华轩说。

目前,通川区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20.2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量的57%。万顷良田,阡陌纵横,高标准农田已成为通川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和“压舱石”。

建设是基础,精细化管护则是保证农田高产高效的关键之举。在北山镇石龙村的高标准农田里,通川区鑫路农机专业合作社正组织人力对沟渠进行清淤疏浚。

北山镇已建成高标准农田9800亩,涉及石龙、丰登、铁佛3个村。按照“区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三级管护机制,该镇在高标准农田项目所在村落实一名具体管护人员,要求管护人员不定期查看和维护,及时反馈动态,确保项目田间道路完好通达、灌排通畅、各类设施及配套设施完好并正常发挥作用。

2021年,通川区中央预算内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任务3.07万亩,涉及安云、碑庙、北山等6个乡镇的22个行政村。目前项目前期立项、方案审批、概算审核、招投标程序全部完成,正全面开工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的组织领导力度,强化技术指导,逗硬落实‘一个分管领导挂包、一个技术骨干指导、一个业务干部蹲点’的管理机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管,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优质、管理科学,为农业增产增效奠定坚实基础。”通川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梅兵表示。

大干快上

水稻集中育秧稳步推进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水稻丰收的关键在于秧苗质量。眼下正是大春生产育秧的关键时期,通川区抢抓时节,大力开展水稻集中育秧,为水稻丰产、农民增收夯实基础。

“大家覆土的时候要注意,要用细土覆盖谷子,这样谷子才好发芽;搭棚的时候竹条要交叉,这样更利于通风透气。”在双龙镇匡坪村的集中育秧基地,农技人员正在为村民讲解集中育秧的技术要领。

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村民有序开展土地平整、撒种覆土、搭棚覆膜等工作,大家分工协作、干劲十足。

“今年我们村集中育秧苗床面积15亩,可以大面积栽插300亩水稻。这段时间我们组织了大量人力抢抓时令,开展育秧,确保今年水稻增产增收。”双龙镇匡坪村村委会主任李升容说。

3月以来,通川区组织近40名农技人员,深入双龙、金石、碑庙等乡镇开展集中育秧技术指导,同时送去育秧物资20余吨。

“水稻集中育秧有利于推广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和机械化收割,同时通过技术集成培育出的健壮秧苗,有助于水稻高产。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大对集中育秧的宣传和技术指导,助推通川农业生产高质高效。”通川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超说。

截至目前,通川区已完成水稻集中育秧4万余亩。

□文/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楚甲 杨洁 通讯员 周丽清 图/王梦 孙伟

新闻推荐

达州疾控提醒:清明祭扫注意防疫 近乡情更怯 远行有风险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韩淑予)随着清明假期临近,人员流动大且群众祭扫、踏春出行等聚集性活动增多,防疫、防火和防各类...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