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籍“大国工匠”王维高:以生命见证天路奇迹

达州新报 2022-02-27 09:30 大字

初识王维高(又名谭周高)先生,是2021年10月23日在达州市东部经开区安仁文化研究会入户大厅的展板上。那天,文化研究会举行挂牌仪式,看到展板上关于王总的介绍,我甚为惊叹!

我马上百度了王维高的一些信息,他的这份履历足以闪耀中国的铁路史册:年长我8岁的这位高铁工匠,以生命、智慧、拼搏精神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的两个世界第一:指挥建设了世界海拔高度第一的青藏铁路,克服了高原冻土、生态植被修复、野生动物保护等世界级难题;正在指挥建设的成渝中线高铁,作为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标志性工程受到全球瞩目,建成后将成为有轨铁路运营速度世界第一的客运专线。

王维高先生老家达州市安仁乡,曾就读于安仁中学唯一的一届高中班,后高中并入麻柳中学,1980年他以全达县尖子班学生身份直接考入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现为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铁路建设单位工作,由于工作踏实、业务拔尖,又被单位推荐到西南交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之后一直在最艰苦的地方从事铁路建设工作。这位拼命三郎,最喜欢的事情,就是钻研铁路修建过程中的各种“疑难杂症",长期给自己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课题,然后再自我解答、自我否定、自我革新。

王维高(左)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对王维高来说,2002年3月12日是一个让他终身铭记且改变了他事业轨迹的日子。那天,他接受组织安排,从中铁11局集团公司调整到到青藏铁路拉萨指挥部担任副总指挥兼总工程师,实现了从施工单位行政负责人到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的角色转换。

青藏铁路,是一条连接青海西宁至西藏拉萨的国铁一级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2002年是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全线展开了施工生产高潮,正是在这样关键的时刻,上级组织想到了业务一流、敢打硬仗的王维高。以“拼命三郎"著称的王维高,之前因系列业绩在铁路建设界颇有名气,被举荐到青藏铁路指挥部。

接到通知是当天下午6点,次日就要和大部队集结出发,他不仅不能立即给妻子报告这个事情,甚至来不及向久别的妻儿当面道别!第二天,王维高忐忑不安踏上了远去西宁的列车。到了格尔木后,拨通妻子电话那一刻,王维高泣不成声。还是妻子廖电波率先打破沉默:“我知道您打心眼里舍不得我和女儿,但是好男儿志在四方,再说青藏铁路这么举世瞩目的工程,你能够赶上参与,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那是再幸运不过的了。"整个通话的过程,除了最后一句“老婆,我爱你和孩子"之外,王维高几乎就没有说过一句话,他一直泪流满面听完妻子叮嘱。

报到的这天,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后来担任铁道部副部长的卢春房握着王维高的手激动万分,仿佛是久旱的拉萨迎来了甘露。“小王啊,你来了之后,我就根本不用担心工程建设技术和质量问题了,但是你最大的毛病是不顾惜自己身体,今后我可要监督你啊!"

王维高担任副总指挥、总工程师的青藏铁路拉萨指挥部,主要负责唐古拉山至拉萨段的建设任务,该段铁路全长约450 公里,共设有 9个车站。其中,施工难度最大的就是唐古拉山脚下的安多站前后两百公里。平均海拔高度在4600米以上,高寒缺氧对人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了保障所有参建人员的健康,总指挥部要求在每个施工标段都要建设工地医院、制氧厂及高压氧舱;每个施工标段都必须建立生活保障基地。

工地就是战场。为保证当时规定的19个亿的投资任务完成,拉萨指挥部必须要把当年度原计划7个月施工期的任务调整到3个月内完成。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拉萨指挥部主抓技术、质量和施工生产的领导,如何把握好“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之间的关系,为“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奠定坚实基础,成为了王维高思考的重点。

抢!突!稳!在这一年里的时间内,王维高经常带领工程、监理、协调及公安等有关部门的同志在设计院和监理单位的配合下深入工地,配合现场施工,协调施工生产,尽量将影响施工生产的许多不利因素化解在源头,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保证工程质量和确保建设投资的有效使用,王维高认真做好现场核对优化设计工作,加强工程质量过程控制,严格施工工艺过程控制,认真组织现场质量观摩,推广“样板引路",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努力使得各项工作又快又好。

由于频繁在海拔 3000-5000 米的一线来回奔波,王维高的心脏等主要器官一直处于调整适应期,这对他健康的影响非常大,每次体检都有多项指标不合格,每次体检时的体重都比上次轻几公斤;高原反应中常有的“头疼"“恶心"“食欲不振"等现象一直伴随着他全年的工作和生活。但是,为了高质量建设好青藏铁路,王维高经常在明显感觉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坚持去工地指导检查。他常说,我们偷闲一天,数万战斗在一线的同志就有可能停工很多天。

王维高的女儿当时在重庆上初中,原就读学校离家较远,需转乘3次车才能到达学校,王维高曾答应夫人亲自回重庆办理女儿转学事宜,可是等到女儿初中毕业他也没能完成这项承诺,说起此事王维高至今依然愧疚不已。

作为总工程师,王维高担负着技术总负责的重任。世界海拔高度第一的青藏铁路,面临着高原冻土、生态植被修复、野生动物保护等世界难题,每一项都让他的团队绞尽脑汁。好在中科院和铁道部都分别在西藏建立了冻土研究所,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冻土数据,也给出了一些科学的解决办法,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王维高在西南交大研究生班学到的很多理论知识都派上了用场,因为抢工期,冬天也要施工。因为水里有冰,沙粒有冰,王维高主张先把桥墩包起来,在里面加温,拌和站沙石料存料场下面铺设热水管,用热水搅拌混凝土,用这样的办法克服冻土难题。正因为有这么多土洋结合的办法,青藏铁路建成后就直接按照设计时的每小时120公里时速运行,没有所谓的试运行期,这在全国都绝无仅有。

青藏铁路同样是把环保理念引入铁路建设当中的首次尝试,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十分关注该条铁路的生态修复和野生动物保护,两院院士多次亲临建设工地督导。为了解决植被修复问题,王维高带领团队研究出了一整套植被移栽的解决办法。高原地区,植被脆弱,草皮很难生长,王维高就建议在路基建设的时候,把以前固有的草皮移到一边,让它继续生长,等到路基建成后,再把一直生长的草皮移植到水沟护坡和铁路护坡上来,用草皮取代浆砌片石。给人的感觉,就是列车在草原中行走,这项技术,得到了中外同行的高度评价,而且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青藏铁路还有一个奇特的景观,就是铁路为野生动物让路。为了不蚕食珍稀动物家园,给可可西里的藏羚羊足够的活动空间,指挥部给藏羚羊让出了专门的通道,为它们修建了30多公里的铁路桥,如今游客乘火车经过,就会看到藏羚羊在自己的乐园漫不经心地奔跑嬉戏,自得其乐。可是,有谁知道,珍稀动物和谐生息的背后,竟然是铁路建设者们绞尽脑汁深思熟虑。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人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当地党委政府对王维高几年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被高票推选为西藏自治区劳动模范。不仅如此,相关领导还诚挚挽留他留在当地工作,并许诺委以重任,但是王维高婉拒了,因为他更愿意从事专业工作。荆棘密布的旷野,才是他最大的舞台。

紧接着,王维高被任命为国家铁路集团公司兰渝铁路有限公司南充指挥部指挥长。他负责建设的兰渝铁路,2009年开始建设,2014年正式通车。这条铁路的跨江大桥很多,嘉陵江、涪江、渠江都是来回几次跨越,壮观的背后是难以言说的艰巨。

多年的南征北战,让王维高落下了周身毛病,妻子命令他休整半年好好检查治疗。这条高铁施工中出现了最大的问题——溶洞和暗河,处理方案几易其稿,大家不断提出新招,不断自我否定。最终,王维高综合多方意见,决定让暗河改道、填充溶洞,将其填成一个施工平台,再在上边修桥,让桥从溶洞中央延伸出去。为了解决顶部牢固问题,指挥部在顶端安上了巨大的防护罩,确保了下方高铁的畅通无阻。尽管遭遇了如此巨大的挑战,成贵铁路依然在2019年底如期通车。

王维高担任指挥长的成渝客运专线,以前通车速度已经达到300公里,大大缩减了成渝之间的差距,但是2020年经过他的技术改造,时速则提升到了350公里。这不是简单的速度叠加,而是一场基础设施的全新升级。

喜欢奔跑的人,永远无法停下前行脚步。王维高曾多次说,一定要抽空带妻儿乘车去自己建设的铁路上体验一下与世界竞跑的“中国速度",可是变化总比计划快。来不及安顿下来,去年他再次被任命为“世界高铁最高速度缔造者"的成渝中线担任总指挥。

目前世界高铁的最高时速是350公里,中国已经实现。而根据规划,成渝中线全长292公里,通行时间缩短到50分钟左右,比成渝客专缩减10分钟。“我是农民的儿子,党和国家培养了我,勤奋工作是我的本分,我愿意将自己所学所悟运用到中国铁路建设中去,勤耕不辍,为祖国的交通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平凡的语言,却折射出王维高先生内心最质朴的情感。他如此表白,更是在如此实践。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我们期待着王维高先生能够初心不改,追梦前行,带给我们更多的精彩与惊喜。

(达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申君)

新闻推荐

政协视察工作的创新探索

□昝武君李祖江刘芳如何开展好住达省政协委员、主席会成员一年一度的视察工作?达州市政协进行了创新探索。2021年12月16日...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