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通川:加快建设食品医药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先行地
俯瞰川菜高新技术产业园
川菜高新技术产业园
哈创科技(达州)智能制造产业园效果图
新年新气象,奋进新征程。
新年伊始,通川经开区内的四川大学(达州)川菜高新技术产业园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多家入驻企业正抓紧装修装潢、调试设备。从3月开始,这里将陆续生产运营,规模制造“通川味道”。
四川大学(达州)川菜高新技术产业园是通川区与四川大学合作创立的食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占地1200亩,计划总投资50亿元,集中发展川菜原辅料、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复合调味品等产业集群。目前,产业园已正式签约入驻企业3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企业7家。
开年即冲刺,起步就快跑。“我们计划在三年内入驻企业达到40家,其中规模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入驻企业获得融资10亿元,培育国家‘专精特新’企业不少于5家。”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信心十足地说。作为通川区校地合作模式重大成果,川菜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年利税3.6亿元,带动就业超5000人。
美味香飘万里,科技展翅腾飞。距川菜高新技术产业园不远处,占地面积约300亩、由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投资兴建的哈创科技(达州)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正蓄势待发。未来五年内,这里将按照“产业园+基金+研究院+科技馆”的建设模式,打造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以先进无人飞行器为代表的机器人、自动智能化、物联网、新能源等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据哈创科技(达州)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占地约100亩,主要建设哈创科技(达州)先进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哈创科技(达州)先进智能装备制造研究院,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目前,已正式签约德师傅智能洗车机、三精兴航新一代无人飞行器、叶栅风洞、鸣川汽车后处理产品等项目。
坚持目标引领 推动创新发展
今年1月,通川区委六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加快建设食品医药、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先行地的决定》。
该《决定》提出,通川区将坚定扛起建设食品医药和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先行地的重大使命,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牢牢把握绿色低碳发展方向,以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为牵引,切实将产业基础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聚力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和食品医药产业绿色化改造,加快推动产业从“简单粗放型”到“集约节约型”、从“经济后发地”到“绿色发展高地”的转变,走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支撑通川区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双碳”引领、培育优势。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决策部署,统筹锻长板与补短板,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数字化、智慧化等多种新技术手段,推动食品医药、智能制造全链条优势塑造和价值跃升。
招大引强、就地转化。以智能制造、食品医药为重点,聚焦百亿园区、百亿产业,在“龙头型、高端型、平台型”市场主体招引上全力攻坚、持续发力,转变资源综合利用方式,推动企业就地注册、就地生产、就地核算、就地纳税,实现资源就地深度转化。
创新驱动、延链发展。统筹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通过“一区四园”专业化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以及各孵化器建设,畅通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和人才链。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形成集中布局、集群成链、集约高效发展格局。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深化产业发展和规划研究,加强资源利用市域统筹,系统培育产业生态,构建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各类市场交易机制作用,引导优势资源向食品医药、智能制造领域集聚,激发建设食品医药、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先行地的内生动力。
紧盯关键环节 壮大产业集群
“当前,通川区食品医药、智能制造产业正处在‘强基础、育龙头、塑优势、培高端’的关键期,必须坚守绿色低碳这条主线,扬长避短、培优增效,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推动形成由‘龙头带动’到‘链式聚集’、由‘点上突破’到‘面上开花’的集成发展态势……”通川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态度鲜明地表示,建设食品医药、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先行地,通川区必须率先打造一批在成渝“双城圈”中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品牌产品和绿色园区。
在食品加工产业方面,重点依托达州市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成本优势及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引入健康食品品牌企业,推动特色川菜和健康食品品牌化打造,建设外向型的川味健康食品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引入龙头型加工企业,以川汉子、七星椒等为基础,重点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实力、有影响的骨干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在医药健康产业方面,充分发挥通川区在医药原料资源和能源价格上的优势,加速外部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以现代中成药为先导的特色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中药注射剂、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等产业,完善产业配套,提升地奥集团等优质企业对产业链的辐射带动力,推动检验检测、中试熟化和产品体验功能链式发展。
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方面,支持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引导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企业通过购置自动化设备、自主研发自动化专机、对现有设备自动化改造等多种方式,实现关键工序自动化、数控化换代、自动化普及和机器人替代。以智能制造产业园为突破口,借智借力哈工大技术优势,创新建设模式,打造国内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高地。引导新型家居企业开展智能车间建设,加速应用智能装备,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单元应用、工艺流程连线改造,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重大装备(生产线)及关键零部件,新增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和细分领域“单打冠军”,着力打造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产品。
筑“良巢”,引凤来。通川区将立足“一区四园”发展模式,加速通川经开区扩区调位,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力争到2025年,建成区面积拓展至20平方公里,入驻规模以上企业突破200家,新增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00家,加快打造十亿企业、百亿产业、千亿园区。强化科技成果应用,探索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采取财政奖补、持股孵化等方式,多元孵化创新创业企业。加大开放合作力度。紧盯食品医药、智能制造“三类500强”、行业领军、龙头企业,全力以赴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狠抓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招商,推动产业集聚集群、规模化发展。
营造优良环境 确保落地见效
建设食品医药、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先行地,通川区有基础有条件。目前,通川区正不断深化改革,强化要素保障,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见效。
做足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加大对食品医药、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绿色低碳发展活力。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全区重大食品医药、智能制造产业项目、技改项目,为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落实金融支持碳中和政策。有序推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促进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良性发展。全面争取国家低碳转型基金、省级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基金和社会资本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建成“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
做优营商环境。对标高标准市场规则,制定特色化招商引资政策,健全完善绿色招商导向清单,不断创新政务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码通行”。依法依规建立项目核准、土地审批、要素保障等“绿色通道”,同步对接“天府通办”等业务办理平台,开通“跨省通办”服务窗口,促进审批服务提质、企业办事提速、法务保障提级、项目建设提效。强化银企合作,加大政银企合作对接力度,助力企业融资贷款,营造高质量市场空间。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健全“驻企代表”制度,提供精准服务。健全新型监管机制,对绿色低碳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实施审慎包容监管,助力企业规范发展。
做实体制机制。积极对接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指数和绿色能效“税电指数”等统计指标体系,全面加强动态监测和跟踪分析。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探索实施清洁能源消费差别化考核机制。加大绿色发展理念宣传力度,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健全法治保障,强化节能监察,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干部培训内容,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强政治监督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新闻推荐
□达州日报社特约记者邱一彪谯继在达城西外阳平社区有一位老人,虽然已进耄耋之年,却成天乐不知疲地沉浸在历史文化研究路上...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