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头晕、恶心、四肢乏力…… 头部外伤勿大意 警惕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血液集聚在硬脑膜下腔形成的慢性占位性病变,常在头部外伤3周以后形成。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且男性占多数,常见的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记忆力下降、肢体乏力等,严重者会出现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险。
近日,73岁的周大爷在家中不慎摔倒,头部受伤,由于没有感到不适,便没有去医院就诊。谁知,几天过后,周大爷突发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并伴有四肢抽搐及大小便失禁,家人见状马上送到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救中心。急诊医生接诊后,见周大爷已完全昏迷,在完善头颅CT检查后,紧急送入重症监护室,并通知了神经外科医生。医生通过了解患者病史及头颅CT检查,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脑疝。由于患者病情紧急,随时有生命危险,需急诊手术治疗。在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后,对患者实施了行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术中予以颅骨钻孔并切开硬脑膜后,有大量酱油色液体涌出。手术非常顺利,术后第二天,周大爷就苏醒了,四肢活动也完全正常。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周大爷康复出院,无明显后遗症。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医生赵俊称,有的老人在头部外伤后立即做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无异常。而过了1至2周甚至3周以后,出现或逐渐出现不适症状,这时头颅CT检查可发现慢性硬膜下血肿。出现这种延迟现象的原因是:早期硬膜下腔局部血液和(或)脑脊液聚集后,炎性细胞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被大量分泌,导致血肿壁上新生血管大量增生、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等,致使物质不断渗漏,血肿逐渐增大。因此受伤早期,头颅CT检查可能无法发现血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血肿逐渐增大,导致患者出现不适症状。
赵俊表示,目前普遍认为,引起硬膜下血肿的原因是不紧密附着于硬脑膜边界细胞层的桥静脉破裂,使血液聚集到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由于老年患者大脑萎缩,头部外伤使大脑与硬脑膜之间有较大的位移,桥静脉会受到更大程度的拉伸,因此相对较小的头部创伤即可能导致硬膜下血肿。
赵俊提醒,如果一个月内有过头部外伤史,后逐渐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或出现肢体乏力、行走困难时,就需警惕有可能是慢性硬膜下血肿,需立即前往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完善头颅CT即可明确诊断。赵俊建议:高龄或行动不便者外出时由家属陪伴;保持居室明亮,物体摆放合理,无障碍物,预防跌倒,远离外伤危险;有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或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等)或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等)者,更应特别注意,外伤后应注意观察自己是否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不听信虚假药物宣传,不乱用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滴丸、三七粉等),避免药物引起凝血功能异常,继而增加患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风险。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洪叶 通讯员 赵俊 唐秀琼
新闻推荐
“原来躲着走,现在慢点走。”在达城西外万家河湿地公园,市民李富光和老伴在散步。过去,万家河河水发黑,河里和两岸垃圾让附近...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