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垭村,一个以亲缘关系为主的传统村落
达川区虎让乡庙垭村,驻地垭豁因曾有一古庙,虽庙毁而名存,得名庙垭豁。庙垭村先后名三大队、庙垭大队,1980年得今名。东部龙头山树木成林,两边梯田分布;西部丰登水库碧波荡漾,四周良田沃野。村落面积近4平方公里,6个组,1650人。2019年,庙垭村成为达州市第一批传统村落,是一个主要以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村落。
庙垭村陈氏王氏那些事
虎让乡庙垭村主要以陈氏、王氏为主,约占全村人口的60%。据《虎让乡陈家营陈氏族谱》记载,陈氏原为西晋闽中四大姓之一,家族显赫,有短暂立国史。1278年陈氏兄弟入蜀,分居涪州、铜梁、合川、广安。若干代人后,陈伯联迁居通江马山垭(一说巴州壁江马三凹,今通江三合乡),其后代陈应泽于1628年迁达邑虎跳河陈家营,为庙垭村陈氏始祖。陈应泽在庙垭村生三子,长子陈在朝及夫人程氏居现玉皇村,次子陈贵朝及夫人李氏居庙垭村,三子陈扶朝及夫人李氏居现虎溪村。陈氏在庙垭村不断繁衍生息,已历16代人。
庙垭村王氏与江陵镇草庙村的王氏祖先同为王鼎,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二月,以正五品衔率军及全家别楚入蜀,落业通江马山垭。后裔中,有四兄弟围着篝火,商议以篝火材料为字,按年龄大小为序,分别取柴、碳、烟、灰之名字。几经联姻,与陈氏结成姻亲,1628年(一说明末因兵燹迁居),王氏后人王应富与表兄弟陈应泽、窦成方(窦氏不旺,庙垭村无子嗣)一起迁至虎跳河王家营,并世居至今。
相传,王氏始祖王应富、陈氏始祖陈应泽始居庙垭村时,王应富看中的是陈家营并先安营扎寨,陈应泽见这里左右逢源,有山有水,风水好,便有心巧占,他对王应富说:“这里地处山脊,虽有水用,但后无靠山,且风雨极大,易受灾害,不如你前往山溪对面居住,那里依山傍水,可挡风雨,我身壮如牛,不怕强敌,干脆让我在此扎寨。”王应富一听,虽心存疑虑,但也觉得有些道理,便回答道:“那好,这里留给你,我越过小溪,前往你所指的地方另建居室。”自此,陈应泽便在陈家营扎根繁衍,王应富泽在王家营扎根繁衍。陈、王二家各自安居后,两大氏族关系非常融洽,互相帮携,发展良好,出了举人、进士等人才。
庙垭村里的那几个营
76岁的陈天祥和村支部书记王兆国介绍,庙垭村有三个营:陈家营、王家营、张古营。营,若是指军队驻扎的地方或军队的编制单位,1933年,这里驻扎过红四方面军,在放马坡与国民党军队打过仗,李家扁就有4人参加了红军,牺牲在战场上而成为革命烈士。庙垭村乡民居住的营,始建于明朝末年,用《说文解字》的“四周垒土而居”之义也许较为恰当。不过,这里的老人口口相传,认为当年来这里的家族带有半军事化,半农半军,所以把院落称作营。当年建有院落和祠堂23处,因历史变革,现保持较为完整的共计6处。
庙垭村的二组陈家营,在丰登水库南面,住有陈文海、陈建国等多户人家,始建于明朝,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一层14间,坐北朝南,全部为青瓦屋顶,以人字为水,穿斗木结构,以中间堂屋为轴线,左右对称,堂屋两边为正房,正房转一个角为小儿间,左右为厢房。正房厢房栋梁上均有彩画,各房上壁均有彩色大字,今多半风化。门窗上有雕镂、窗花,细镂精刻,技艺精湛。庭院由青石板铺平,堂屋正中有石铺过道,正房对面有条石形成的大门地基。陈家营最初为四合院,损毁大门后成为开口三合院。相传大院落成之日,王氏族人前来观瞻、庆贺,本是一番好意,孰料一条小狗跟着平日喜爱嬉玩的王氏小儿,任凭王氏族人怎么驱赶,小狗仍是跟在小儿身后,王氏族人不敢将小儿独自一人留在院外,因此狗儿亦从大门入院,恰逢堂屋大门未关,小狗见到堂屋上祭拜天地君亲的供品,直冲入堂屋,跳上供台,衔起一块大肉便跑开了。陈氏族人认为此事对先祖不利,恐怕影响陈氏后人,遂又召回工匠,迅速将大门往左偏移半丈,并立下规矩:平日不得随意打开堂屋门。
庙垭村四组的王家营,在丰登水库北面,分为东、中、西几个院落,中间为祠堂。东边院落住有王心毅、王兆东等户人家,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一层10间,三合院,坐北朝南,全部为青瓦屋顶,以人字为水、穿斗木结构,以中间堂屋为轴线,左右对称,堂屋两边为正房,正房转一个角为小儿间,左右为厢房,厢房各以中线对称。正房、厢房泥壁上均有彩画,现已风化无法辨识。堂屋墙上有供族人祭拜的菩萨像,堂屋地基上的墙壁则由木板拼成,并雕刻成画。该院由兄弟几人共同修建,因此正房堂屋与厢房、下房屋基高低一致。西边院落住有王心槐、王兆成等住户,始建于明朝,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一层13间,三合院,坐北朝南,全部为青瓦屋顶,以人字为水、穿斗木结构,以中间堂屋为轴线,左右对称,堂屋两边为正房,正房转一个角为小儿间,左右为厢房,右边厢房有阁楼,左边厢房。房屋栋梁、翎子上均有彩画,现仍能清晰辨识。下半部分木墙壁,门窗均为木质,且雕刻成各种不同图案。传说在打好地基即将竖墙时,一流浪先生前来讨要食物,见此地基微微叹气、默默摇头,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态。主人见此,不便多问,施舍食物后便由他而去。当晚,主人梦见此人,流浪先生对他说“此屋地基斜靠大山,左右不均,阴阳不衡,恐有不妥。”主人问“如何化解?”那人说“地为基,山生树,山在院落左边,你在院下右边植一大树便可。”说完梦终,主人也随之惊醒,第二天便植树于前,果然该院王氏不久就有人考中举人,后又陆续出了秀才、进士。王氏族人对此很是深信,晚清时期正房对面的下屋坍毁后,王氏后人立即在下屋屋基处重新栽种一颗杜仲树,以保佑后人族丁兴旺。
(本文采写中,除文中提及者外,参考了传统村落申报材料,特致谢!)
□达州日报社社区记者 郑景瑞
新闻推荐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万礼)2021年12月29日,通川区八小金兰学校举行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的游园活动,喜迎...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