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窝酥还是20多年前的那个味道 制作费时费力 传统美食寻找传承有缘人
本报讯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蔡尧 见习记者 符艳) 美食不仅是舌尖上的滋味,也记录着不同年代的酸甜苦辣和城市的更迭变化。在达城,有许多让人惦记的美食,如灯影牛肉、七星椒、肉汤圆、牛肉饼……其中,在院棚巷“扎根”20多年,由赵师傅制作的燕窝酥,味道始终如初,每天都有不少市民特地前来购买。
沿文华街小学前面的巷子往里走,远远就能闻到一丝丝甜而不腻的味道,走到巷子尽头再右转,便能看见一个没有招牌的燕窝酥摊位。只见赵师傅熟练地反复揉擀着面团,将面团搓成中间粗两头稍细的条状,然后对半切开,这时切面上的纹路就像一圈一圈的年轮;紧接着切开的面团被压成圆形,加入特制的糖馅,再细心地包裹起来,放入油锅中小火慢炸。在热油的作用下,酥饼慢慢成形,如燕窝一般,外皮洁白如玉,内里层次分明,薄如纸张。十来分钟后,伴随着细微的“滋——滋——”声,空气中的香味越发浓郁,燕窝酥也快要出锅了。
“一个燕窝酥300克左右,做出来好不好吃,原料十分讲究,各个步骤必须做到位。”制作燕窝酥的过程中,赵师傅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掺假”,从发面、煎炸到出锅都亲力亲为,用传统手艺守护着大家心里的美好。在赵师傅与记者交流的过程中,顾客来了一拨又一拨,大多数都是特地前来解馋的。“我就惦记这个味道,隔段时间就要专门过来吃一次。”年约五旬的市民刘阿姨说,燕窝酥中藏着年轻时的味道,哪怕几十年过去了,还是一如既往地好吃,外皮酥香可口、内馅入口即化,令人回味无穷。
说起与燕窝酥的渊源,赵师傅感慨万千。20世纪80年代初,20岁出头的赵师傅开始跟着师傅学手艺。刚开始揉面的时候,手臂酸软得不得了,甚至抬都抬不起来。“这么多年来,早都习惯了,其间也有人来找我学手艺,只有一位女同志坚持了下来,但后来也因为身体吃不消,没能继续做下去。”赵师傅无奈地说,其他感兴趣的人,看到做一个燕窝酥至少要将近20分钟,费时又费力,就打消了学下去的念头。
“我每天下午2点出摊,最晚晚上8点半收摊。一直以来,我做的燕窝酥都是当天卖完,食材绝不会留到第二天。”赵师傅说,顾客里中老年人偏多,大多数都是老熟人。经常有从外地返乡的达州人,提前给他打电话预定燕窝酥,每次都是二三十个。“还有人一次就订了80个带走。”赵师傅说。
“我不会放弃寻找有缘人。”赵师傅感慨道,燕窝酥不仅是很多达城市民的念想,更是一种传统手工艺,如果断了传承,遗憾不止一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袁玉)今年以来,方大达州钢铁领航公司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目标,多措并举开展“降本增效”工作,狠抓原料结构,生产过程管控等...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