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实主城担当 走在发展前列 率先建设达州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 中共达州市通川区委 达州市通川区人民政府

达州日报 2021-10-26 08:42 大字

莲湖一景 (王勇 摄)

青宁云门天寨 (张靖 摄)

通川一角 (王梦 摄)

市第五次党代会是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交接的历史重要节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此次会议的胜利召开,开出了新气象,擘画了新蓝图,掀开了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达州新篇章。邵革军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结构新、成绩实,站位高、格局大,目标准、路径明,为全市今后五年的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通川区,作为达州主城区,一直以来都是市委战略决策的率先落实地和坚定执行者。市委工作报告赋予通川区“两大发展定位”,明确支持通川区打造食品医药、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先行地,建设达州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两个定位,既是市委对通川区工作的认可和厚爱,更是对通川区发展的鞭策和希望。“两个定位”,一方面,进一步明晰了通川区产业发展的着力重点和主攻方向,有利于通川区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构建起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进一步坚定了通川区率先建设达州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决心和信心,证明我们的目标定位可及可期。通川区理应自觉扛实主城担当,在全市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勇担先锋、作出示范。

通川区将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第五次党代会要求上来,以担当诠释忠诚,以实干履行使命,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我们将紧扣市委对通川区的总体定位,围绕“率先建设达州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奋斗目标,以“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清醒、以“克难攻坚、不胜不休”的决心,为达州促进共同富裕提供“通川方案”。

实施开放合作扩大行动,着力构筑川渝开放新高地。主动融入“双城圈”、协调建好“示范区”,积极参与市域“一体化”布局建设,推动要素共享、市场共荣,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充分利用“西博会”“进博会”等会展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通川区,扩大主导产业辐射力。紧盯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等重点区域,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持续招大引强,不断优化基金招商、以商招商,引进一批区域性、职能性总部企业,力争5年引进“三类500强”企业15家以上。积极放宽市场准入,大力推行阳光审批、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全面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重大项目落户通川区、优质资产汇聚通川区。大力支持产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关联企业等组建创新联合体,不断强化与北京中关村、四川大学等智库院校合作,着力构建“东西部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

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聚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聚焦园区抓项目、聚焦项目抓企业、聚焦企业抓服务,持续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势能、拓展空间。扎实开展“扩大有效投资五年攻坚行动”,着力完善“重大项目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坚持“放水养鱼”,促成项目真投资、快投资、大投资。建立龙头标杆企业、“专精特新”成长性企业培育库,聚焦“高精尖”科学谋划重点实业项目,争取更多重点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盘子”。围绕市委定位“食品医药、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先行地”,深入推动哈工大机器人、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高科技项目落地推进、建成达效。抓好本地企业培优育强,全力支持本地企业技改扩能、上市融资,力争宏隆肉类年产值突破10亿元,七星椒年产值达到5亿元。坚持把园区作为引领产业发展主阵地,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力争5年新增规上食品医药企业30家、装备制造企业25家,产业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着力强化数字赋能,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5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总量突破200户,新增产值亿元级企业50户以上。

实施全域发展提速行动,奋力打造城乡统筹新样板。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谋划推进凤北大道、凤凰山第二隧道、达宣第二通道、经开大道建设。加强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复合开发,全面消除城市“夹缝”和城郊结合部,统筹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加快完善停车场、城市书房、城市会客厅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口袋公园”“小微广场”“城市地标”。紧扣建设“川渝宜居消费品质城”,着力建成一批超10亿级城市商业综合体,培育一批聚集度高、带动性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科学布局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积极推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深入实施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全域推进“美丽庭院”建设,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精致农业”和乡村旅游,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实施民生福祉改善行动,全力交出服务民生新答卷。加快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积极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打造居家养老服务高地,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持续深化与俞梦孙院士团队合作,共建医养基地,打造人民健康系统工程。全面落实教育“双减”政策,深入推进合作办学、集团办学,大力发展品质教育,不断改善优质生源外流现状。积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加强协作联动,推进富民增收和高质量就业。认真落实医保惠民政策,持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奋力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均等化。加快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持续解决城市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难题。加快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大力实施低碳试点建设,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发展。全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积极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

实施基层治理优化行动,全面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深化小区治理“五类”模式,持续推动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依托智慧社区建设,扎实开展“预约+延时、代办+上门、自助+兜底”三类服务,切实提升服务群众质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构建“社情民意、网格收集、综治吹哨、部门报到”运转格局。全面加强依法治区,坚持法治通川、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持续深化诉源治理,全力推进司法公平公正。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大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积极推广“品质通川·礼法同行”法治名片,推动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持续深化“通川有礼”系列活动,用“有礼”提升城市软实力、引领文明新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存在”。

新闻推荐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达城创文添彩

为引领群众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进一步发挥好“主力军”作用,使创建工作有基础、有活力,达州市主城三区各街道、社区等积极...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