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区税务局因地制宜重点突破 引领改革纵深推进
为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符合税收发展趋势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作为全市税费征管方式转型改革的示范点,通川区税务局以实现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为目标,结合通川区实际,先行实施改革,以重点突破引领改革全面纵深推进,推动改革在新发展阶段打开新局面。
以重塑考评机制为切入点,激发改革活力
通川区税务局建立“以重点目标引领全局,以督查考核推动工作,以公正考核激发动力”的考核推动机制,保障转型工作顺利实施。
建立“五个一”调度推进方案。通川区税务局确保每个部门、每个分局都要各司其职、各尽所能,通过两个层面,建立健全“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在全局层面实行“一季一调研、一季一行动、一季一排位、一季一发言、一季一分析”。每季度至少前往税务分局召开一次现场调研会;每季度必须拿出一条具体可行的方案,并落地落实;每季度进行一次排位通报,对转型推进不力的单位进行严格考核;每季度组织一次会议发言;每季度进行一次征管转型推进情况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在牵头单位层面,要求制定本领域的“一案一组一表一单一账”。
建立“赛马”考核机制。按照“突出重点、公平公正、争先进位”的原则进行“赛马”。坚持突出重点工作导向的原则。对标区局重点工作,突出重点核心领域,开展单条线上的“赛马”,以局部突破带动税收工作整体提升。坚持保障公平竞争导向的原则。设置基础分值,选择能反映工作的可量化的考核指标,根据分值形成排名。坚持争先进位创优导向的原则。强化“赛马”结果运用,通过经费拨付、提拔任用、绩效奖励等手段,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
畅通改革诉求渠道。畅通改革意见征集渠道,常态化开展“我为创新转型多作贡献”活动,动员全体职工积极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服务改革。对收集到的200余条建议进行深入分析,生成精准需求清单。按建议类别、轻重缓急明确不同的响应策略,并在规定时间内反馈,凝聚全局职工改革共识。
以机构职能调整为手段,优化征管资源配置
在保持机构改革时国家税务总局批准的机构数量及人员编制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虚化+实化”和“专业+属地”的原则,结合通川区税源和人力资源状况,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基层税收征管机构设置。
人力资源整体匹配。区局人教部门按照“三定”方案以及区局征管范围的调整进行了包括分局、中层干部、一般人员的调整和配备。整体优化,在对当前征管改革面临的困难和矛盾的深入分析基础上,注重从工作全局和整体匹配度上去把握,按照管理力量与担负任务相匹配、管理效能最大化的原则,合理确定机关与基层、综合部门与业务部门等各环节的人员比例,将有限的资源优先用于征管中的重点工作,以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分局职责契合实际。采用“3+3+2+2”模式调整优化基层机构职责,设置3个基础事项管理分局,第一税务分局(办税服务厅)负责线下办税缴费服务,复兴分局负责税费服务支持中心,承接线上服务。设置3个重点税源管理分局,突出房地产、建筑行业归口管理,避免税费体量大而不精带来的税费征管风险。设置两个属地税源管理分局和两个一般税源管理分局,实现税费同管、精诚共治。
管理事项优化配置。梳理基层税务机关事务性工作,形成分类分级配置表,将管理事项在纵向上按照层级和权限进行专业分工,在横向上按照征管流程进行专业分类。在基层分局创新“3+3”模式团队建设,即以“管事制”为指导思想,各分局以纳税服务组、调查核实组、数据管理组3个组别为必设团队,再结合各分局实际,设置收入分析组、法制事项组、任务管理组为可选团队。结合分局干部职工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年龄等实际,合理配置团队,使管理人员专司某项工作,确保人事相适,有效提升税收征管员对工作的熟练程度和专业程度,避免大包大揽、博而不专,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
以智能工单系统为抓手,实现统筹管理
建立业务归口统筹机制,引进智能工单系统,作为征管转型统筹机制载体,自上而下实行“统一分析、分类下发、分级应对、双向考核”的管理模式。
职责明确,流程通畅。落实基础事项岗责优化配置,按照统一的岗责配置、流程、标准开展工作,对征管岗责划分不清、不符合要求的进行调整优化。完善基础事项职责清单,切实保证“管事制”落地。加强统筹,确保工单运行流程通畅。征收管理股负责业务总统筹,各内设业务部门依据职能职责对业务事项实施统一归口管理,基层分局收到工单后按照要求办理、反馈并对完成质量担责。
集中统筹,推送精准。按照“不推送、不下发”的原则,实行基础管理事项集中统筹,实现任务分析、任务分解、工单内外事项整合、分类分级精准推送,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任务多头布置、数据未经筛选、税种分散管理等问题,初步实现了任务要集中、流转有痕迹、责任需体现的目标。
健全制度,运行高效。智能工单系统赋予绩效考核功能,绩效考核采用“得分制”与“扣分制”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对每一个工单进行赋分,“得分制”考核人员工单完成数量,人员按时完成工单得分,逾期完成减半得分;“扣分制”考核工单完成质量,制发部门审核不通过、工单逾期则扣分。智能税务工单系统的分值,可作为分局进行数字人事考核的重要参考因素,有效提高了工单任务的完成质量。
以“7+”管理为落脚点,提升征管质效
随着征管转型试点的顺利推进和规范运行,“管事制”管理模式下的积极效用渐显。2021年上半年,通川区税务局共组织税收收入186976万元,同比增长36.98%,征管质量稳步提升。
推进动态“信用+风险”,实现管理差异化。健全动态信用评价体系,实施差异化服务。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将动态评价结果与纳税人涉税事项办理深度融合,在办税渠道和涉税事项上体现差异化管理和服务,对高信用、低风险纳税人提供容缺服务、精简资料、简化流程、开通绿色通道等,对低信用、高风险者采取风险提示、加大审核力度、实施业务阻断、风险评估等措施,防范税收风险。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事后监管。积极构建税收大风险管理体系,以及整体推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将低风险预警推送给管理分局进行纳税辅导、提示提醒,将中等风险预警推送给第四分局进行风险应对,将高风险预警中涉嫌偷逃骗税的移交稽查局。
统筹数据管理,提高“管事+管数”质效。加快推进建立“分类采集、集中运用、多级供应”的数据管理体制,健全数据应用机制。设立数据分析应用专班,承担数据采集、共享交换、数据质量管理和数据安全管理等工作,逐步建立涵盖纳税服务、税收征管、经济分析、税收核算等各类数据应用目录,满足各业务部门数据分析应用需求,将数据分析结果转化成高质量清单任务,用数据管事、用数据促收,实现数据应用的可视化、体系化、收入化。
突出转型重点,推进“行业+专业”化管理。根据税源结构特点,将房地产业、建筑业、教育培训和医疗卫生按行业进行管理,各行业分局内部除设立共性管理团队外,还增设行业个性管理团队,切实增强管理的监控力和服务的针对性,实现管理服务质量效率的最大化;建立风险管理专职部门和专业应对分局,根据风险层级进行不同风险管理,提高纳税遵从度;组建总部经济专业团队,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增强地方话语权。
开展“税种+链条”探索,有效防控风险节点。积极探索和实施税种之间、行业之间以及产业链之间的“链条式”管理模式,建立税种联动工作新机制。率先由税政一股和税政二股分别牵头落实增值税、企业所得税链条法则,利用不同税种间的政策关联性,重点从政策宣传辅导、政策调研分析、政策落地执行、税种风险管理、纳税评估五个方面,开展税种互通联动工作的探索实践。
创新征管协同共治,实现“专治+共治”。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将综合治税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与政府22个职能部门的长效沟通机制,落实跟踪管理责任人,拓宽涉税信息覆盖面,及时、全面、完整地掌握各个部门、各个层面的涉税信息,进一步夯实税源税基管控;建立重大建设项目专班,积极主动与各指挥部联系,共同推动区级重大项目落地;设立遗留信访问题领导小组,摸清症结,与住建、房管等部门合力实现“协助办证+契税征收”双重目标。
采取“实化+虚化”运行模式,构建大征管格局。积极探索机关股室及分局的职能优化,采取“虚化+实化”的运行模式,适当上收部分高风险管理事项的识别和应对权限,通过临时工作项目公开发榜、研究课题个人(团队)承包等形式,组建老中青梯次结构的团队来承接应对单位重大业务项目,并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项目团队激励机制,合理调动全局人员参与税源管理与服务、风险管理与应对,让每一名干部在重大工作项目推进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做到既能减轻基层负担,也能让机关股室成为税收征管与服务的实体,上下联动,做到“串联”风险管理流程,“并联”各部门、各岗位的防控节点,构建全局大征管格局。
□达州日报社通讯员蒋婷
新闻推荐
达州市通川区自然资源局达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出让公告
达州市通川区自然资源局达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出让公告DSTT(P)[2021]1号经达州市通川区人民政...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