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北岩寺和西圣寺

达州晚报 2021-05-27 09:36 大字

达县城的寺庙甚多,要说我认识最早且印象最深的,要数城北的北岩寺和城西的西圣寺。

北岩寺又写成北巌寺、白岩寺,位于城北凤凰山南山腰岩石之下,据传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乃佛教传入达城后建起的第一个佛家寺庙,距今已有1300多年,这在达城众多寺、庙、宫、观等文物古迹中,算得上老资格了。

有资料显示,北岩寺最初本系李氏家族的佛堂,后来逐渐演变成面向公众的大型寺院,到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976—984年)年间,北岩寺被赐名“太平兴国禅院”;南宋宁宗赵扩庆元五年(1199年),主僧惠达集金(铁及其它金属)万余斤,另有官神士民、善男信女数百捐资襄赞,再由寺院方聘请能工巧匠,费时数月,冶炼铸造了重达万斤的大钟,悬于寺内,名为“太平兴国鸿钟”。自此暮鼓晨钟,响彻云霄,北岩寺也因此香火日盛。惜因元末兵患,寺院大部殿阁被毁,鸿钟亦不知下落。自明宣宗宣德年间在原址重建北岩寺后,以后明清历代多有培修补建,到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已有殿堂数十间,僧侣多人,规模更为宏大壮观,但那口大钟依然不知所踪,一直到清代中后期才被人发现,移于东门外之黄龙寺,并改名易姓,称作“黄龙寺鸿钟”了。

北岩寺,背倚凤凰山,西邻黑沟,南连牌楼(牌里坪),东侧是悬崖陡坎、如刀劈斧削,断续延伸,形成城北第一险隘——凤翎关。在我的记忆里,临近新中国成立的那一两年,到上世纪50年代初,凤凰山还是山荒地老、树森林密,野兽出没、人迹罕至的地方,气势恢宏的北岩寺就隐蔽在这森森古木之中。整个寺院坐北朝南,有高墙环抱。寺院大门外两尊石狮分置左右,在两株粗壮蓊郁的黄葛树陪伴下,日夜守护着这佛门净地。寺门外一条山间小道,弯弯曲曲、坡坡坎坎,下连县城、上达山巅。跨进寺门,古柏夹道、浓荫蔽空;古柏间、浓荫下,坦平光洁的大道直抵大殿,翘角飞檐的大殿高踞于几级石阶之上,阵势堂堂、恢弘壮丽。

北岩寺以西不远处的黑沟,常年流水不断。孩童时的我,常与同伴渉流攀岩、自下而上,抓鱼鳅、搬螃蟹,尽管每次收获都不大,依然乐此不疲。尤其令人难忘的是,顺沟而上快到山顶处有处断崖,高逾丈许,上面山沟的水流到这里陡然而下形成飞瀑。那倒泻而下的白练,那飞溅如珠的水花,那升腾迷濛的水雾,那怦然心悸的雷鸣,至今难以忘怀。

北岩寺背后的凤凰山,是拱卫达城的天然屏障,也是夺取和控制达城的战略要地,自古就有“铁打的凤凰,天生的龙城”的说法,可见凤凰山对于拱卫达城的重要。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发动“宣达战役”,李先念、余天云率领的红三十军主力到达蒲家场后兵分两路进攻达城。一路继续沿宣达大路经罗江口、高家坝追击敌军,一路突击队由李先念带领绕道吴家沟,从凤凰山后山披荆斩棘、攀崖附岩,攻夺凤凰山、控制了凤凰山的制高点,并在半山处北岩寺旁,设立红军的临时指挥所。各路红军密切配合,赶走了刘存厚、解放了达县城,取得“宣达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而留在北岩寺后面的石壁上的“赤化全川”大幅标语,就是当年红军留下的遗迹。如今,达城人民在北岩寺红三十军临时指挥所旧址和凤凰山最高处立了纪念碑,建起了红军亭。这些碑、亭不但记载了当年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史实,更为今日的凤凰山增色添辉。

光阴荏苒,世事沧桑。北岩寺作为佛家寺院,今已不复存在,只有一株幸存至今的黄葛树,苍老而倔强地蜷息在那里,仿佛让人听见昔日萦绕在重重绿荫间的晨钟暮鼓,看到红军将士忠勇无畏、矫健飒爽的英姿。

从县城大西街出西门,沿西圣街,过石岭桥经黄泥土扁、半边街转右侧小路上行数百步,就到了凤凰山下的西圣寺——今天的达州市职业高中。西圣寺原名隆安寺,始建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以后历朝历代州、县当政者,均有所增修补建。清光绪年间,时任知府增贵于寺侧辟地为园,园内有池,池畔有亭,园中还遍植花木,使西圣寺成为那时达官显宦偕宾携眷闲游休憩之处。到清末民初,西圣寺已形成占地面积百余亩、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其中的大雄宝殿,飞阁流丹、钩心斗角,尤为宏丽壮观。

西圣寺环境优美,别具一格。寺门外有两株黄葛树,苍劲挺拔,枝繁叶茂,若两尊魁伟的武士,在此设岗守护。寺内竹木森森,古朴清幽,更有园池亭阁、奇花异卉点缀其间。精湛厚重的佛家文化与优美静谧的自然风光,和谐交融,吸引了众多香客游人,故数十百年来,香火一直兴盛。加上西圣寺背依凤凰山、面临州河,下瞰县城、对望白塔,视野极为开阔。每值朝霞初露、红日东升,得天独厚的西圣寺就沐浴在旭日的金光里;到倦鸟归林、夕阳西下,血红的火烧云又辉映着这奇伟宏丽的古寺。此时的西圣寺与山下波光粼粼的州河、对岸巍巍高耸的龙爪山相映成趣,构成达城独特景观——西寺晴霞。前人有诗专咏此景:“飞霞烂漫灿苍穹,西寺云烟炯不同。到处晴光炫眼白,满天霁色透山红。层层锦绣辉芝洞,点点尘埃敛法宫。日暮壁间犹照耀,争看不夜欲烧空。”

可惜的是,自清朝中叶以后,连年战乱、列强侵掠,神州大地满目疮痍,连偏居西南一隅的绥定县城亦屡遭兵燹之苦,西圣寺清幽宁静的环境难以维持,宏丽璀璨的亭塔殿阁、神态各异的雕塑镌刻难以维护,以致游客渐少、香火日稀,整个古寺竟呈残破颓败之势。虽有历代主持僧众苦心经营,地方士绅信众捐资捐粮、竭力维持,也难以再现昔日的辉煌。

在这种情况下,由汉章书院改办的“绥定府预备中学堂”(达高中前身)因学子猛增、校舍不敷应用,暂迁来寺,一批充满生机活力的年轻人在这里攻读诗书,倒也使日渐冷落的西圣古寺展现出一派新的景象。之后,“绥定府预备中学堂”迁去东城壕外新址,这里又举办过军事学校、农商训练班等,1933年10月,攻占达城的红军将战地医院亦设在这里。1942年,在西圣寺办起“达县县立女子初级中学”,解放后改名为“川北公立达县女子初级中学”简称“达女中”。那时,我还是四年级小学生,曾跟考上县女中的姐姐去过她的学校。那时的西圣寺,大部分佛堂已变成课堂,鲜花般的青少年替代了泥塑木雕,新中国的建立使西圣古寺获得了新生。

后来,西圣寺的“达女中”先后更名为“达二中”“二职中”,后又升格为国家级的“达州市职业高中”,数以千计的青少年在这里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培训。原先寺院中的庙宇殿堂、泥塑木雕自然早已清除,唯有寺门外那两株黄葛古树,还默默地关注着时代的进步,关注着达城的飞速发展。□李光积

新闻推荐

“女儿”发来QQ消息:急需4万元参加学校培训班 母亲拨通公安局反诈电话……

近日,在高新区七河路一电子厂上班的龚女士,突然收到“女儿”发来的QQ消息,称急需4万元参加学校培训班。子女要学习,家长肯定...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