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家庭“千千结” 通川区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工作改革纪实

达州晚报 2021-05-20 10:26 大字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随着家事纠纷案件不断涌现,通川区人民法院与时俱进成立家事审判庭,在工作机制上进行有益探索,法中融情解开家庭“千千结”。2017年至2020年,全院共审结家事纠纷案件1623件,年均结案率99%,年均调撤率62.37%,家事审判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打造温馨“树洞” 追忆幸福往昔

“过不下去了,我要跟他马上离婚!”今年3月,结婚5年的何某来到达城西外的通川区人民法院,向家事审判庭的特邀人民调解员李晓嫦吐起了苦水。

据何某描述,她与丈夫姚某某是经人介绍认识的,相恋半年两人就领证结婚,并于2016年11月生育一女。两人共同生活不久,初识的甜蜜幸福就开始“变质”。因性格各异,婚后两人经常为了家庭琐事吵得不可开交。“姚某性格要强,根本没办法和他沟通……”两人分居两地,夫妻关系名存实亡。如今,何某希望由法院判决两人离婚,并处理好女儿的抚养问题。

了解二人的情况后,今年3月底,李晓嫦将两人一同叫到诉援对接室进行调解。“夫妻过日子不像一个人生活,需要互相包容和理解,凡事都要商量着来。现在一时冲动离了婚,孩子还这么小,以后不论谁带都会非常辛苦……”李晓嫦耐心地劝解。工作人员适时将墙上的电视机打开,里面播放着夫妻俩结婚时的甜蜜仪式,何某与姚某某沉默了。

今年5月初,李晓嫦再次与何某联系,何某告知她两人已经和好,需要撤诉。一段回忆往昔的视频,一次语重心长的劝解,一间充满人情味的调解室,成为了这段感情破镜重圆的催化剂。

2016年以来,通川法院将家事审判法庭的人文环境打造作为改革的重要一环,悉心打造居家客厅式的家事法庭、圆桌式的调解室、温馨的妇女儿童庇护所;精心布置法律援助工作站、心理疏导室,用暖色取代传统法庭庄重肃穆的深色,打造家风家训文化墙,努力营造温馨温暖、轻松舒适的氛围,有效缓解当事人的对抗情绪,促进矛盾纠纷化解,挽救濒临破碎的感情。

壮大法庭队伍 配强专业人员

家事审判庭成立后,该院又与通川区妇联联合挂牌成立反家庭暴力中心、反家庭暴力临时庇护所,全方位保护家事纠纷弱势群体。不少夫妻之间仍有感情基础,经调解还能和好如初;部分夫妻矛盾尖锐,最终仍走向离婚。代某与王某飞的离婚案例就是其中典型。

2013年,代某在网络上认识王某飞,后两人登记结婚。但在婚姻存续期间,王某飞多次家暴妻女,无奈之下,代某报了警。后因代某怕被纠缠,便求助家事审判庭。为了帮助代某逃离魔爪,家事审判庭的办案人员多次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历时半月,终于解除两人的婚姻关系。

据统计,2017年至2020年,西外家事审判庭共审结家事纠纷案件1623件,其中离婚纠纷占了77.76%,调撤率达59.43%。2018年,通川区家事审判庭被表彰为全省家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

这一成果源于专业的队伍配备。通川法院以法官员额制改革为契机,优化团队配置,抽调熟悉家事审判业务、社会阅历丰富和善于心理疏导的业务骨干,广泛吸纳社会力量,组建“4+4+1+1+X”家事审判核心团队,即4名法官、4名法官助理(书记员)、1名常驻人民调解员、1名心理辅导员、若干名家事调解员和家事调查员,综合运用审判调解、心理辅导、家事调查等途径,合力化解家事纠纷,为细化落实家事审判规程铺路。

同时,通川法院巧借外力壮大家事纠纷调解队伍,引入乡镇街道、社区、妇联等多方力量参与家事纠纷化解,聘任基层组织负责人、社区工作者、退休教师、法律工作者和人民陪审员等担任家事调解员、家事调查员,构建网格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逐步形成“司法引领、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家事审判新格局,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极大减少诉讼案件总量。

紧握调解“王牌” 强化司法关怀

“牢牢把握‘调解’这张王牌,让调解成为缓和家庭矛盾的重要法宝。”西外人民法庭庭长桂娟说。通川法院始终坚持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组建了家事案件调查、家事纠纷调解与心理疏导“三支队伍”,将调解贯穿诉前、诉中、诉后,始终致力于家庭关系维护、情感修复、矛盾调处,有效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

充分利用离婚冷静期,加强心理疏导与协商调和。通川法院家事审判庭还与四川文理学院开展院校合作,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对有心理创伤的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当事人在冷静期内深度思考,理性分析双方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为冲动型离婚踩刹车,为过错型离婚鸣警钟,为危机型婚姻开药方,帮助感情破裂的夫妻和平分手。2017年以来,通川法院家事审判庭已“撮和”260余对夫妻和好如初。

建立回访关怀机制,加强司法关怀。通川法院始终秉持依法判决不是审判活动的终结理念,建立起回访关怀机制,将线上回访与线下回访相结合,把服务延伸到判后。家事法官根据办理的具体个案,结合诉前、诉中掌握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当事人进行跟踪回访、关怀帮助,延伸家事审判社会功能,体现人文关怀,传递司法温度。2017年以来,该院家事审判庭已对40余个家庭进行回访,对100余名困难当事人进行政策宣讲。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罗未

新闻推荐

闻令即行当标兵 带头示范作应答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谭楚甲通讯员刘昂)自“奋进新征程·实现新跨越”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启动以来,市委办公室迅...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