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革命遗址 重温红色历史 本报小记者走进通川区蒲家镇中心校采访纪实

达州日报 2021-05-15 09:29 大字

小记者了解英烈园情况。

□活动策划:达州日报教育周刊、通川区蒲家镇中心校 □活动执行: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邵明□活动指导:陈海艳

通川区蒲家镇中心校,位于通川区蒲家镇商业街15号。这里古时候是寺庙,清末设鹏程书院,1919年开办小学,序立为“达县县立第五高级小学校”,简称“五高”。1991年,达县县立第五高级小学校旧址经修复并对外开放,后又在校园陆续扩建蒲家英烈园。

近日,本报15名小记者在本报记者和老师带领下,走进“五高小学”旧址、英烈园探寻革命遗址,重温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五高小学”的故事

“矗立在我们面前的这座红色楼宇就是闻名遐迩的‘五高’楼。”在达县县立第五高级小学校旧址门口,学校纪检委员陈海艳向小记者娓娓道来:“楼于1919年修建,1991年维修,2012年再次维修翻新,两层木质结构,木楼梯、木楼面,小青瓦屋面,木板壁,建筑面积达560平方米,2019年确立为四川省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

“‘五高’楼底楼共有7间,分别陈列着中共达县第一支部、张爱萍、魏传统等开国将军和知名校友魏传义的相关文字和实物资料。”走进“五高楼”,陈海艳指着陈列馆里面照片和浮雕讲解着,“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中共达县特别支部陈列室。这里是新思想的窗口,也是革命的摇篮。在‘五四’爱国主义思想影响下,戴治安同志从上海归来,就任‘五高’校长,成为我校首任校长。1928年春,戴治安、江仁安、牟永正等在这里组织成立了中共达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达县特别支部,达县及周边地区革命之火由此点燃。”

发展至今,“五高小学”不仅得到了修复和保护,红色文化也得到了传承,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到这里来重温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近年来,先后被命名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达州市红色旅游景点等。

英烈园里重温历史

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为纪念蒲家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牺牲的702名烈士,学校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修建了蒲家英烈园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石像、毛泽东雕像等。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站在高七米,宽六米的“人梯”碑下,小记者们大声朗读雕刻着的毛泽东诗词。“七个头像,象征着蒲家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前赴后继。700多名蒲家儿女,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为我们架起了通向美好明天的阶梯。”在英烈园,陈海艳为小记者详细介绍了“人梯”碑修建的意义及目的。

“这三座雕像分别是牟永大、赵明恩、戴治安,他们都是蒲家镇人。他们积极宣扬马列主义,为共产党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随后,学校小讲解员赵梦娇带着小记者们来到三位革命先辈塑像前,为大家生动地讲述了他们的革命故事。

积极弘扬革命精神

“我们学校还是‘巴渠共运’12所学校中的1所,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杜晓告诉小记者,1995年,在周永开和几名老红军、老地下党员、烈士后代的推动下,达州、巴中、邻水的12所曾经开展过共产主义工农运动的学校于1995年成立了“巴渠共运友好学校联谊会”。

杜晓告诉小记者,学校充分利用本校红色资源,大力弘扬红色精神。先后开展了“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苗”等多形式的红色教育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的革命历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参加活动小记者有:李涵、赵思雨、张雨馨、杨鸿、赵梦娇、罗榆鑫、李欣妍、李梦琳、罗敏、李睿、龚梦婷、曹志勇、谭润琦、王舒缘、李雪

新闻推荐

七旬老人突然晕厥 农信员工急救化险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彭小懿)时下,有很多关于类似“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热议话题,有的人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