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改革红利 助力经济增长

达州日报 2021-04-15 09:24 大字

2020年,达州高新区园区产业升级、结构优化能力排全省25家国、省级高新区首位,在全省143个省级开发区中考核评价为“优秀”,在全市产业园区建设考核中排第一位。这些成绩,正是达州高新区全面深化改革的印证。

改革是新时代的最强音,也是达州高新区的主旋律。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达州高新区确立了“创建万达开首个国家级高新区、建设万达开区域创新中心”奋斗目标,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精准高效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为园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城市发展越来越好,营商环境越来越优,产业聚集度越来越高……如今的达州高新区,制度红利加速释放,改革效应日渐凸显,经济社会发展也因改革开放而蒸蒸日上。

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抢抓机遇塑造经济发展新格局,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

当下,国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特别是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以及高铁时代的加速到来,正极大地改变达州的战略位势,拓展达州的发展空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从传统工业园区“蜕变”而来的达州高新区系统构建了以高性能纤维新材料为特色、电子信息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2+1”高新产业体系,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铺开,中国西部玄纤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9个百亿级和五百亿级特色“园中园”顺势崛起。

“2020年,达州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增速已连续4年位居全市第一。”达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局局长罗堾子说。

产业兴,则城市兴。目前,达州高新区长田科创新城、堰坝总部新城等新区开发全面提速,营达高速L连接线建成通车,河市西片区、千家坝片区开发焕发生机,园区经济总量、城市规模、创新能力成倍提升。

为进一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达州高新区还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取向和目标定向,出台《改革落实台账》《工作要点》等文件,以“年初建账、逐季对账、半年盘点、年终销账”的方式,统筹部署改革工作。据了解,2020年,达州高新区明确了重点改革任务150项,研究重要改革工作20余项,出台专项改革方案5个,审议销账方案8个,以“清单制+责任制”形式,推动全区改革工作自上而下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责任明确。

“2020年,达州高新区党工委班子围绕重点改革事项深入一线调研19次,协调解决问题30余个,推动3项重大改革试点高标准建设,确保了60余个专项改革方案顺利推进。同时,对推进不及时、成效不明显的部门发出督办通知9个,开展约谈2次。”达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打造提质发展新载体

2019年11月,达州高新区被认定为省级高新区后,12月赓即按下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启动键”。

要实现目标,必须要摆脱传统发展模式,不断深化改革,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蹚出一条新路。为此,达州高新区打出了一系列精准高效的“组合拳”。

“双大双强”助推产业积聚成势。突出增量招大引强,与东莞电子协会、深圳智能制造协会等20余个协(商)会建立互动机制,着力形成“引进一个大企业、带动一条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建链建设全国知名玄武岩纤维全链条产业园、电源适配器产业园,延链建设全球最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磷石膏综合利用基地,补链建设川东北最大表面处理产业园、川东北首家数控机床生产线,强链建设数字产业园。

创新升级激发产业发展动能。强化科研平台创建与培育,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动能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孵化平台25家,在孵企业突破10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高新产业产值占比达70%;引进创丰汇众创空间建立科技企业培育体系,设立500万元孵化种子资金,加快争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创新主体持续壮大,科技生态链加速构建;高标准启动万达开首个科创中心建设,布局现代化的科创大楼、学术交流中心等功能,推动成为万达开区域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引进软通智慧、深兰科技等数字产业龙头企业,以数字赋能为抓手,帮助恩巨实业等8家企业节省人工成本60%以上、生产成本50%以上;投入资金2.35亿元,鼓励企业扩大出口贸易、改造生产工艺,实现关键岗位“机器换人”。

行政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突出主责主业,优化“大部制+扁平化”管理模式,探索建立“身份锁定、岗位管理、绩效奖优”管理机制,全面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创新开展“投资承诺+格式审批+‘三评’监管”产业项目管理试点建设,从承诺、审批、监管三个环节对投资项目实行宽进严管告知承诺,监管重心由事前向事中、事后转移,明确承诺和审批关键环节,并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力推进项目落地运行,实现审批效率和项目实施“双提升”。

增强超越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达州高新区紧盯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断推出新举措,改革成果不断涌现,群众认可度不断提升。

开放合作补齐人才短板。强化“校地合作”,联合四川文理学院组建高新产业发展研究院,与北京高校技术转移联盟、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校联盟启动战略合作,全向发力打造国家级创新发展集合体;创新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专属科技服务机构牵手合作“人才飞地”项目,探索建立“异地孵化+异地园区”人才产业发展新模式,为“高”“新”关键核心技术产业攻坚创建了一流的人才发展机制。

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利用机构改革契机,设立全市首个民营经济服务中心,率先建立企业投资项目“联合审查+容缺审批+先建后验”服务机制,大力开展流程办理“瘦身”、服务事项“增量”、困难帮扶“提速”、政商关系“亲清”四大行动,在全市率先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帮助企业提高投产效率20%以上,企业满意度反馈中“满意”达100%;以“政府搭平台、公司唱主角、社会共参与”为模式,实体化运营2家国有企业,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帮助21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54亿元,产业基础配套排省内同类型园区前列。

建制调整夯实乡村治理。深入开展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全区建制村减幅达47.6%,优势互补、梯次分明、联动辐射的乡村发展新格局雏形已现。加大被撤并村资金投入,进一步补齐交通、教育、医疗等民生短板和弱项,加快解决群众出行、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公共服务和民生问题,初步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的城镇体系和乡村治理格局。

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围绕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高新的总体要求,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全面打响,“回头看”问题整改持续推进,“双随机”执法检查、专项行动检查全面铺开,河湖长制管理、组织、制度体系全面建立,网格化环境监测培训有序开展,达州高新区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站在新的起点,达州高新区将不断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全市实现“两个定位”、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注入“高新动力”。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姣 李彦达

新闻推荐

达州钢铁各项成绩多点开花 吨钢利润行业排名第三

生产车间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彦达通讯员张柳)2021年2月,达州钢铁勇创佳绩,取得了吨钢利润行业排名第三名的可喜成...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