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乡村庭院,你向往吗?
近年以来,通川区把“美丽庭院"作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精神文明水平重要抓手,外筑美丽“大家"、内塑美丽“小家"。如今,通川基本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提档升级和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形成乡村“一户一景、一村一画、一乡一品"的大美格局。
美丽庭院点“靓"新生活
“去年开始了这个庭院改造,你看好干净漂亮嘛,雨天穿个花鞋子也不怕粘泥了!"走进磐石镇盐井坝村吴家院子牟碧荣家门,淡淡花香飘然而至,只见小小的院落内,一盆盆葱茏的花草生机勃勃,翠竹制成的椅子印着“礼"字,雅逸清秀之风扑面而来。
“嫁人莫嫁盐井坝,稀饭和着盐巴下(吃)。"在盐井坝村曾经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位于达州市通川区磐石镇中南部的盐井坝村,曾经是四川省出了名的贫困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这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我们通过‘旧院新置、旧味新品、旧材新用’四旧四新模式,用当地的‘砖、瓦、竹、石、木’等材料进行改造。"盐井坝村“美丽庭院"改造负责人告诉记者,自“美丽庭院"建设工作开展以来,磐石镇根据群众家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建设,在改造乡村人居环境的同时,也保留了村落原汁原味、本土本色,让“美丽乡村建设"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如今,走进盐井坝村,一幅天蓝、山绿、水清、地净的美丽新村画卷呈现在眼前: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宽阔整洁的柏油路牵连万家,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产业大棚瓜果飘香……
村民“微"自治 美丽庭院焕活力
在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美丽庭院"中,通川区不仅将小家园变为小景园、小菜园,更激发并改变了村民们旧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
冬已立,寒意浓。在磐石镇谭家沟村的王家大院百姓议事堂内,谭家沟村民们正在举办村民议事会,现场火热的气氛隔绝了冬日的凛冽寒风。在这俭朴的议事堂里,不仅能化解村子里的家长里短,更在产业发展、政策宣讲方面发挥主心骨作用。
“现在做个调解,就像摆龙门阵!"谭家沟村村民张小平告诉记者,曾经乡亲们有大事小事都得靠村干部出头,但是村干部们不能时时有空;现在有了矛盾,直接加上周围的邻居一起过来评理,大事乡贤化解,小事握手言和,久而久之,村子里的氛围好了,乡亲们的心更近了。
“现在的议事堂不光是解决我们问题的地方,还是我们交流学习的一个平台,平时在这里也会学习一些政策,村上的大事小事都可以在这里说,大家共同讨论、共同商量。"谭家沟村村民张明国说起在议事堂内学到的养殖技巧,点赞连连,直竖大拇指。
谭家沟村将探索群众自治与乡贤治村有机结合,创新开展“六老六长"制,充分发挥退休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等“六老"乡贤作用,参与河长、路长、院长等“六长"工作,并设置有5个议事堂,用于协调村民矛盾纠纷。
创建美丽庭院 助力乡村振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近年来,通川区创新实施以美丽庭院为载体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奋力实现通川乡村振兴战略再突破。坚持以乡村振兴“1+6+N"规划体系为统揽,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由村向镇拓“风景",打造磐石、青宁“一南一北"两个“样板",着力探索近郊山区两种模式,先后创建“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157个、省乡村振兴示范村6个,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带一风光"的格局。
小小庭院的变化不仅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而且带动了家风、村风的提升,并有助于垃圾分类、河道清理、棚户区改造、村庄治理、小城镇综合整治等工作的推进,增强了乡村持续发展的后劲。
一村一品一韵,一步一景一画,一个个村落庭院的“小美"汇成了美丽乡村的“大美",一个又一个“美丽庭院"正不断扮靓着通川幸福的乡村生活。
(王 月)
新闻推荐
冒雨巡查铁路沿线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闫军)2020年入汛后,由于大范围强降雨增多,导致达川辖区州河、明月江等主要河流...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