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死者与生者间的“翻译官” 访通川区公安分局年轻法医刘怀杨
法医要做的,就是当好死者与生者间的“翻译官”——这是通川区公安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的90后法医刘怀杨对他的职业所做的定义。
从警4年,刘怀杨虽不曾亲手抓捕过犯罪分子,却在侦查的战场上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今年11月,刘怀杨被评选为通川“三星”干部——落实之星。
父亲认为 开间小诊所 比法医体面也挣钱
2016年,刘怀杨从川北医学院法医系毕业,同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通川区公安分局,成为一名正式法医。
现实生活中,法医并不像电视剧里那么逗人喜欢。刘怀杨班里大多数同学,都是从其他热门医学专业调剂过来的。毕业后,一大半同学拒绝从事法医工作,刘怀杨是班里为数不多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其实,刘怀杨的父亲也为他规划好了一切,回巴中老家开一间小诊所,做一名临床医生。父亲认为,这比法医体面,也比法医挣钱。
刘怀杨也曾想过,按照父亲的规划前行。大一第一次上完解剖课后,他就琢磨着怎么转专业,并因为“害怕”抗拒上专业课。落下的课程太多,很快辅导员就找上了门,见怪不怪的辅导员没有一句责备,只是向刘怀杨讲起了法医的故事、法医的责任与担当、法医专业的前途,最后留下一句“躲避不是办法,你是成年人了,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便扬长而去。
经过认真考虑,刘怀杨决定实地体验一下法医生活。大二伊始,刘怀杨找到辅导员毛遂自荐,到南充市公安机关见习。他一有空就到公安局,跟着破案无数的法医前辈学习。他逐渐明白了这份工作肩负的巨大使命,“法医不是针对死人的,而是面向未来、面向活人的工作,还社会一个公平,还死者一个解释。”
5年的学习生涯中,刘怀杨有4年都在和当地公安民警并肩作战,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个地点排查 6次证据检验
不怕嫌疑人翻供
通川区公安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目前有3名法医,从业34年、在西南地区法医界颇有影响的老法医唐一万这样评价刘怀杨:“小伙子踏实肯干,办案细心,乐于学习,喜欢钻研。”唐一万经常带着刘怀杨跑案件现场,将多年积累的法医经验和专业技术倾囊相授,并将他收为“关门弟子”,对他寄予厚望。
刘怀杨工作笔记本的扉页上写着一段话,“每一起案件中的每一个细微的结果,都必定有一个特定的原因,那就是案件的真相。人会说谎,证据却不会说谎,法医提取到的痕迹就是案件的铁证。”这是刘怀杨在处理一件棘手案件时,唐一万对他说的话。
2018年,刘怀阳处理一起刑事案件时,因案件时间久远、地势地貌改变及诸多复杂因素,案侦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如果拿不出确凿证据,一旦嫌疑人翻供,将会影响案件的最终走向,让犯罪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刘怀杨对共同作战的队友说。随后几天,刘怀杨想尽一切办法,独自对收集的证据信息进行反复比对,努力探寻真相,有时一干就是一个通宵。为了找到案件的突破口,刘怀杨和同事反复对7个可疑地点进行重点排查,进行了6次复杂的证据检验,对物证多次提取鉴定,并积极与南充、成都、重庆等地的专业机构联系,最终找到了案件的重点证据,为案件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从警4年,刘怀杨的工作地点遍布河边、深山、田野、荒郊……就地取材搭建起“解剖台”,第一时间寻找破案“密码”。夏天,汗水浸透了他的警服;冬天,寒风冻僵了他的身体。但是,拿起解剖刀的那一刻,他的眼中便只有对真相的渴求,再也感受不到酷暑与寒冬,“我的使命就是发现真相,给生者以安慰,给死者以安宁”。
半夜出警 大多会吵醒妻子
除了是警察,刘怀杨还有另一个身份——父亲。因为工作关系,他陪伴孩子、妻子的时间很少。“但对于我的工作,她们是无条件支持的。”对于刘怀杨来说,半夜接到警情,已是家常便饭。“我害怕影响她的睡眠,手脚已经很轻了,但大多数时候她还是会被吵醒,温柔地叮嘱我注意安全。”每次刘怀杨忘我地处理案件时,妻子总会为他煲上热汤。
在职4年期间,刘怀杨共参与现场勘查480余起,其中包括很多重大疑难案件,表现优异,2018年被评选为“优秀公务员”,2019年被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被评选为通川区“三星”干部——落实之星。
“死者虽然不会说话,但法医可以替他们说话。”经历一件件案件后,这位年轻的法医已经渐渐成熟,也越来越明白法医工作的重要性,“我们的职责就是让真相大白,让冤情昭雪,捍生者权,替死者言。”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佳 赵曼琦 实习生 梅丽
新闻推荐
当人们走进博物馆,为古人鬼斧神工的技艺惊叹之余,终因隔着冰冷的玻璃窗,总有一种距离感。近日,达州市博物馆推出了一系列以文...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